19 世纪 30 年代,达尔文乘 贝格尔 号(即 小猎犬 号)舰进行了历时 5 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采集和观察,并于 1859 年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在本书中,达尔文首次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证明物种的演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方式实现的。进化论被恩格斯誉为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插图版选择*忠实于达尔文 进化论 思想的初版《物种起源》为母本,精选百余幅达尔文时期的手绘博物插图并配以图注,忠实呈现那个时代的博物学之昌明盛美。
《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for Biologists 》 是原子力显微镜在生物学应用方面的经典著作,自 1999 年首次出版以来取得良好反响,并于 2010 年进行了第二次修订出版。本书的三位著者 Victor J. Morris, Andrew R. Kirby, A.Patrick Gunning 均在著名的英国 Quadram 生物科学研究所(原食品研究所)工作,都是国际著名的原子力显微镜生物学(特别是食品)应用专家。本书共 9章,内容涵盖原子力显微镜的设备介绍、使用方法及其相关的应用研究领域,既包含了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的基本原理,又探讨了其应用在不同生物组织系统中的关键问题。本书适合从事与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相关的如生物学、材料学、食品科学等领域的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及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传统科学较侧重于物理学方面,在以往艺术与科学的交叉中,艺术的合作对象也多是以物理学为主。21世纪被称为生物学世纪,生物学各项研究成果所引发的文化问题远超出技术本身。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肆虐让我们意识到0.06-0.14微米的病毒足以使一个 的经济、交通、教育等陷入停滞,公众切身地体会到了生物学的社会影响。旧的二元区分,如人与非人、男与女、生与死、自然与非自然、自主与控制、现实与虚拟等,这些概念的界限在生物技术的介入下变得越发模糊。生物艺术重新思考了身体、身份、文化、生命、自然等概念,这种思考方式和内容是随着技术的变化而流动的。生物艺术关注各种形式的生命,并将这些对象直接作为媒介。艺术家没有用颜料、刻刀来描绘生命,而是用生命本身,如细菌、动物甚至人类作为艺术提出问题的媒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无醛纤维板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详细论述了两种代表性的无醛纤维板制造关键技术。全书共分为七章,分别阐述了纤维板研究进展、无醛纤维板的基体材料及其基本性质、无醛纤维板关键技术 胶合成型技术、木质素基无醛胶黏剂、木质素胶黏剂基无醛纤维板的成型技术、壳聚糖基无醛胶黏剂和壳聚糖胶黏剂基无醛纤维板的成型技术。本书可作为木材科学与技术、家具设计与制造、人造板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亦可作为生产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实践指导用书。
本书重点介绍了生物钟的调节机制及与生理、心理和行为的联系,以及空间任务中航天员生物钟及睡眠问题的研究与干预等内容。共分为四章, 章主要介绍生物钟的基本概念、研究历史、生物钟的调控机制及分子机理以及环境对生物钟的影响;第二章主要介绍睡眠的基本概念、调节机制、神经回路、睡眠的生理功能及睡眠障碍的治疗;第三章主要介绍生物钟、睡眠对于生理、心理和行为的调控作用和重要意义;第四章则围绕航天应用,主要介绍空间环境里生物钟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航天员健康、行为及作业能力的影响。
信息科技领域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发展迅速、渗透力强、影响面广,对形产业、新业态和塑造带领型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信息科技领域》以信息科技领域为突破口,以科技情报学理论方法为基础,结合对颠覆性技术的长期跟踪研究工作,侧重对现阶段我国发展颠覆性技术的概念内涵、机理规律、政策环境等进行研究分析,力求通过跟踪信息技术的变革趋势和战略动向,针对若干重大的颠覆性信息技术,深度分析其历史起源、发展趋势、重大应用及关键挑战,综合研判其潜在机遇、未来价值与深远影响。
全书分两大部分:*部分(第1-4章)介绍遗传病的分子基础及主要的基因诊断技术,第1章按照遗传病发生的分子基础进行分类介绍,第2章介绍40余年来遗传病诊断技术的发展历史,第3章介绍目前常用的细胞和分子诊断技术,及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第4章介绍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通量分子诊断技术,特别是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在其基础上发展的单细胞测序技术。第二部分(第5-10章)按照遗传病诊断的流程,对遗传病的产前诊断、新生儿筛查、遗传咨询等进行系统介绍,第5章介绍人类基因及其基因组芯片扫描,以及基因测序临床报告的解读,第6章阐述遗传咨询的流程、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等,第7章介绍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相关技术,第8章系统介绍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9章按照疾病发生的不同分子机制,对常见遗传病及其分子诊断技术的选择进行介
符号动力学是粗粒化描述的动力学,能够给出对系统中周期性无序运动的严格分类。近年来,它被用到了以常微分方程,一维、二维映射所描述的非线性系统之中。《实用符号动力学与混沌(第二版)(英文版)》将帮助非线性科学和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掌握这一有力工具。
《动物剥制标本制作理论与实务》主要内容包括动物标本的制作历史;对与动物标本制作准备相关的动物学术语的注释;动物标本制作过程中,制作人员个人防护及制作工具等相关常识的介绍;动物标本保管技术的具体应用以及动物标本制作行业所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希望《动物剥制标本制作理论与实务》能够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一种规范及提升的作用。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建立于1905年,由于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中没有考虑对称性破缺,从而导致狭义相对论缺少了引力理论,这是爱因斯坦的一个重大失误。《相对论研究系列:相对论探疑》论述由于这一失误给相对论带来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作者蔡立还对相对论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引入对称性破缺的思想,对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进行修改。《相对论研究系列:相对论探疑》可供力学、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和宇宙学等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和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供所有具有大学本科知识水平、对爱因斯坦相对论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本书的内容涵盖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分为导论、公共组织战略管理、公共组织职位与人员分类管理、公共组织人员招聘与录用、公共组织人员培训与开发等十部分。本书试图从多层次、多维度对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阐述,强调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应用,突出其可擦作性的特点,向读者展示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近期新成果。
戴维·哈维编著的《正义自然和差异地理学》致力于将社会政治与环境正义相结合,寻找思考21世纪城市化未来的新途径。本书建立了一些基本概念,以理解空间、时间、场所和自然(日常生活的物质框架)是如何组成和通过社会实践来表现的。它们不所区别,而且互有关联。本书描述了地理学上的差异是如何产生的,揭示了它们是怎样成为探索当代生活的政治、经济与生态学解决方案的基础的。
《理解生物信息学》是一本集生物信息学专业参考书和教材于一体的书,共分为7部分:基础知识、序列联配、进化过程、基因组特征、二级结构、蛋白质三级结构、细胞和组织,以及附录和字符表等。每部分由不同章节构成,大多数章节可以被归为应用章节或理论章节。因此在每部分开始时,都有应用章节,描述了特定研究领域较实用的方面。理论章节则紧随其后,解释了其科学、理论基础以及在已有应用中所使用的技术。《理解生物信息学》还提供了思维导图、流程图、扩展阅读等其他书不常见的内容,以供读者能够在每一章、每一节开始时对整体内容有所把握,并能够了解更多扩展知识、发展技能的参考文献。《理解生物信息学》适合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专业及生物医学领域的师生和研究者参考使用。
钱学森作为我国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一生硕果累累,在系统科学方面造诣很深本书是他的系统科学论术文集包括 现代化技术革命与控制论 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 系统思想和系统工程 我对系统学认识的历程 等文章
是一本物理科普图书。本书将物理学世界通过妙趣横生的形式展示出来,适合对物理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对于那些尚未领略物理学奇趣的朋友们,读完此书,也会立刻爱上物理!通过本书以及中科院物理所公众号,增加网友、读者对物理学、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学科学、爱科学的大家庭,实现传播科学知识、普及科学精神、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目标! 《物理学“中二”指南》一书精选了物理所公众号上“线上科学日”原创专栏发表的 36 篇专栏科普趣文,分为生活物理大爆炸、发现物理之美、物理与人、物理的奥秘以及物理漫游记五个部分,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一步带领读者走进物理王国。书中作者们希望人们认识物理、爱上物理的拳拳之心跃然纸上。倘若读者朋友能从这本书里多少获得一些有用的知识和有益的启迪,那就是
《植物的欲望:植物眼中的世界》书作者迈克尔·波伦讲述了关于四种日常植物的一些迷人的故事。这四种植物包含了人类与自然界的最为重要的某些联系。波伦把令人着迷的轶事和易于理解的科学编织成了文采斐然的散文,把我们一段明显是与这些植物分享的编年史娓娓道来。来书写得精巧,完全是性的关于人和自然的叙述,是一本植物如何开发我们的欲望便驯服我们的书。
《冲击波物理教程》系统介绍了冲击波物理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全书共分四章,包括可压缩流体力学基础知识、简单波、气体中的冲击波和固体中的冲击波等内容。《冲击波物理教程》取材经典、物理概念严谨清晰、物理图像鲜明直观、数学推导简明扼要,体现了冲击波与简单波在物理与力学两大学科领域交叉融合的特点,展现了基本理论的灵活运用,实现了基础、简明、经典和实用的有机结合。在内容编排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遵从了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冲击波物理教程》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大学教师、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