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载了经核实确定分布于神农架国家公园范围内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22科68属295种(含种下等级),每个物种均有简明的形态描述,注明了分布的海拔范围和引证标本,并配有彩色照片;对于过去报道过的但没有标本凭证的存疑种均标明了出处。此外,本书还纠正了一些过去错误鉴定的物种;报道了湖北省新纪录蕨类植物1种,神农架新纪录石松类和蕨类植物42种。本书的最后还对该地区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进行了区系分析。
《大亚湾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依据大亚湾长期生态监测资料与研究,结合外海湾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与研究进展,系统地开展了大亚湾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研究,阐明了大亚湾长期生态与环境变化特征,大亚湾海域物理化学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耦合机制,大亚湾海域氮的化学与生态过程,以及大亚湾海域有机污染物、无机碳与有机碳等分布特征;揭示了重金属胁迫下红树植物逆境生理生态特征及其分子生态学机制;同时,还探讨了大亚湾湿地植物中国露蔸树和厚藤的生理活性成分及其药理,大亚湾海域生物资源种类、分布特征及其维持机制等,提出了大亚湾资源保护、利用和发展策略。《大亚湾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图文并茂,内容深入浅出,丰富新颖,是一本全面了解大亚湾海域生态与环境变化特征及生物资源保护、利用的教科书和参考书
《光谱及成像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系统地介绍了光谱技术及光谱成像技术,并在讲清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外研究的成果,重点展示了光谱技术与光谱成像技术在农业上应用的成果。《光谱及成像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是多个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的展现,实现了理论与应用的统一。《光谱及成像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共包含篇内容,其中基础篇介绍了光谱技术及光谱成像技术的发展历史、光谱分析基础、光谱分析仪器等;方法篇涉及对光谱及图像信息的预处理、数据的压缩、特征变量提取、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的介绍:应用篇展示了光谱及成像技术在土壤—环境信息、农作物信息、农产品和食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实例。
中国是全球12个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国家之一。随着人口的快速增加和经济的迅速增长,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巨大的威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研究成为当代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为系统总结近20年来中国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开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为生态学研究和生态保护实践提供借鉴,《中国当代生态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卷》由知名的生态学家,群策群力,合作编著。内容涵盖了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与监测、保护与研究、可持续利用的技术与展望等方面,涉及海洋、农业、动物、植物、鸟类、鱼类、药物、微生物和菌物等多个门类。《中国当代生态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卷》可供生物多样性研究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以及广大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相关人员使用参考。
本书从农业气候分析、中国的气候与多熟种植、黄淮海地区资源开发利用、土地-气候-作物生产力、系统模型的开展及有关研究方法等方面分别收录了韩湘玲老师毕生的论文著作和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