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1星以上
  • 100~元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20元2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1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结构生物学:从原子到生命(原书第二版)苏晓东9787030737885科学出版社
    •   ( 368 条评论 )
    • 苏晓东等 /2025-01-01/ 科学出版社
    • 本书以生物学功能为主线,以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的三维原子结构为中心,全面深刻地解析了重要生命活动过程的结构基础及由此阐发的分子机理,内容涵盖了从蛋白质、核酸、脂类到生物膜的基本结构信息及知识,以及从遗传信息DNA到RNA到蛋白质的传递,基因产物蛋白质的合成与降解,从各类生物信号转导、细胞运动、物质输运与相互作用,到免疫系统的结构生物学和病毒结构与功能。本书涉及的知识系统深入,内容丰富翔实,图文并茂,既整合了迄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科知识,又展现了从生物大分子的原子结构到重要生命活动的内在联系和基本原理。

    • ¥173.6 ¥280 折扣:6.2折
    • 南海鱼卵图鉴(一)
    •   ( 32 条评论 )
    • /2024-05-30/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本书以图文的形式记述了南海隶属于11目46科98属的140余种鱼卵的形态学图鉴,其中隶属于19目48科77属的135个种类通过DNA条形码技术分子鉴定到种这一分类单元;分子鉴定的鱼卵为酒精浸泡样品或者甲醛转酒精样品,有些图鉴为活体鱼卵图鉴拍摄然后再分子鉴定。书中包括了300幅余鱼卵的形态原图,概括介绍了每种的主要形态学特征、分布海域,以及样品采集海区和采集时间等生态学信息。大部分鱼卵形态信息为我国南海首次记述。

    • ¥311.8 ¥369 折扣:8.4折
    • 中国海洋鱼类(上.中.下)
    •   ( 292 条评论 )
    • 陈大刚编著 /2016-06-30/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中国海洋鱼类(套装上中下册)》是一本关于中国近海海洋鱼类分类学和生态学方面大型工具书,为我国海洋鱼类多样性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学术支持。 《中国海洋鱼类(套装上中下册)》收入盲鳗纲、头甲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共计47目、313科、3090种。 《中国海洋鱼类(套装上中下册)》采用全新体例,采用J.S.Nelson系统编制分类检索表,每种鱼均配有原色图照和简明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区系分布、体长大小及渔业意义、是否有毒、珍稀濒危等文字介绍,具有高的学术价值。

    • ¥844.1 ¥999 折扣:8.4折
    • 保护生物学
    •   ( 268 条评论 )
    • (美)普里马克Primack R.B.),(中)马克平,蒋志刚 /2024-10-01/ 科学出版社
    • 本书编译自Richard B.Primack编写的Essentials of Conservation Biology(Fifth Edition),系统阐述了保护生物学的范畴、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分布和价值,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引起的物种丧失和灭绝,种群和物种水平的保护,生态系统和景观水平的保护与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书内容丰富、知识系统、逻辑合理、层次清晰。原著已经被翻译成25种语言出版,是目前国际上最受欢迎的保护生物学教科书。

    • ¥151.8 ¥208 折扣:7.3折
    • 渤海底栖生物次级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
    •   ( 16 条评论 )
    • 张志南刘素美周红 等 /2017-02-01/ 科学出版社
    • 《渤海底栖生物次级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以水层-底栖耦合的学术思考和研究思路贯穿始终,《渤海底栖生物次级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共分12章。以绪论和渤海的自然环境作为开头两章,4~9章是《渤海底栖生物次级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即生物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既显示了大型底栖动物和小型底栖动物的同步观测和综合分析,将粒径谱应用于次级生产力,也体现了传统生物多样性与现代分子多样性的交叉和融合。第3章和*后3章生源要素的底-水交换过程、摄食过程、生物扰动过程以及水层-底栖耦合模式的建立,展示了多学科交叉,属于水层-底栖耦合的关键生态学过程。《渤海底栖生物次级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对于渤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和管理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138 ¥189 折扣:7.3折
    • 突触 陈宜张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正版】
    •   ( 1 条评论 )
    • 陈宜张 /2014-01-01/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突触是神经细胞之间和神经细胞与其他可兴奋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关键结构,其化学组成、构造和功能对于神经信号传导及神经系统的信息处理发挥关键作用,也跟神经-精神疾病有着内在联系。《突触》是我国系统阐述突触研究理论和实验成果的部专著。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突触及突触传递的理论、突触与脑功能的关系、当前突触理论中存在的困难以及跨专业领域对突触定义看法上的不同、突触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及其与脑功能的关系。其写作特点是:基本理论比较完全;论述了重要理论的来龙去脉,从历史发展看问题;在内容上力求反映研究领域中的进展;提出并讨论了重要的不同学术观点。本书有较高理论价值,它不仅把突触看成能发生兴奋传递的结构,而且讨论了如何在突触及突触传递基础上全面解释脑功能,深刻考虑突触作为脑功能基础之一的神经元

    • ¥407 ¥837 折扣:4.9折
    • 雅鲁藏布的眼睛:大峡谷生物多样性观测手册
    •   ( 76 条评论 )
    • 西藏户外协会 /2013-10-01/ 北京出版社
    • 本项目是作者和有关专业人员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进行三次生物多样性观测的基础上,精心撰写的一部书稿。它包括总述、地图、大峡谷生灵、观测手记4个部分,从生存现状、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保护信息方面,充分而生动地展示了该地区的主要动植物资源,内含该地区重要的鸟类、兽类、两栖/爬行类、昆虫类和植物类,共收录600多幅珍贵的动植物图片,对于大峡谷地区的生物科考和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149.2 ¥199 折扣:7.5折
    • 生命的起源-进化理论之扬弃与革新
    •   ( 15 条评论 )
    • 谢平 著 /2014-06-01/ 科学出版社
    • 《生命的起源-进化理论之扬弃与革新》系统地介绍了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的各种理论,分析了自古希腊以来人们对生命本质、生命起源与进化的认识历程,并提出了新的进化观点和新的生命起源观点。将哲学中的生命观以及生命中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有机整合。这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热门问题。本事视角独特,没有模仿任何一《生命的起源-进化理论之扬弃与革新》,且有全新的思想与观点。该书肯定会畅销。

    • ¥136.5 ¥168 折扣:8.1折
    • 从生态学透视生命系统的设计运作与演化
    •   ( 31 条评论 )
    • 谢平 /2025-01-01/ 科学出版社
    •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生态学的发展历史、不同尺度的生态学理论,包括模型、稳定性、可塑性、生态系统稳态转化、植被地理格局与演化、基因组进化、动植物生殖及"性"演化、生命的地质历史演化等。重点探讨了生命系统的设计、运作与进化等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

    • ¥122.4 ¥180 折扣:6.8折
    • 进 化
    •   ( 34 条评论 )
    • 宿兵等译 /2014-09-24/ 科学出版社
    •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介绍进化生物学的教科书。原作者均是多年从事进化生物学研究并对本领域有卓越贡献的欧美学者。本书涵盖了进化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从西方早期的自然神学到达尔文的进化论,介绍了进化生物学的重要科学问题和相应的研究领域: 部分,对进化与分子生物学历史以及由自然选择导致进化的证据进行概述。 第二部分,描述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多样性,其中包括了生物化学和形态学的复杂特性。我们也将全面地阐述细菌、古生菌以及真核生物的多样性特征。这一部分介绍了生物学领域近年来一些激动人心的发现,例如,发现并且鉴定了在动植物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些特异的基因或是遗传通路等。 第三部分,阐释进化中一些基本的过程:突变、*漂变、重组、基因漂移以及非常重要的自然选择。由此我们将引申一些关键

    • ¥126 ¥168 折扣:7.5折
    • 山湖之灵:西藏冈仁波齐与玛旁雍错生物多样性观测手册
    •   ( 27 条评论 )
    • 西藏户外协会罗浩 主编 /2014-08-01/ 北京出版社
    • 喜马拉雅山脉西段起点的本生物多样性观测手册,填补了阿里生物多样性图书领域的空白,“环喜马拉雅生态观察丛书”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图书。 天上的阿里,世人眼中神秘的地方。冈仁波齐峰被佛教、苯教、印度教、耆那教认定为“世界中心”;玛旁雍错,世界重要湿地,围绕“生命禁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生物多样性影像调查,200余张来自国内一线的生态摄影师、风光摄影师的生物物种与生境图片,展现壮美阿里。全书增加“走上高原,走进阿里”环节,讲述曾经辉煌的古格王朝历史;东嗄皮央色彩记录多元文化汇聚地的佛教壁画;神山圣湖人文地理的全方面解读。罗浩主编的《山湖之灵》是人文关怀与自然展现并重的科普图书,是阿里生物多样性的全景展示。 山湖之灵,记录高原生命禁区的生命之歌。

    • ¥111 ¥148 折扣:7.5折
    • 保护生物学
    •   ( 62 条评论 )
    • Richard B. Primack /2014-06-01/ 科学出版社
    • 《保护生物学》编译自Richard B.Primack编写的Essentials of Conservation Biology(Fifth Edition),系统阐述了保护生物学的范畴、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分布和价值,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引起的物种丧失和灭绝,种群和物种水平的保护,生态系统和景观水平的保护与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学》内容丰富、知识系统、逻辑合理、层次清晰。原著已经被翻译成25种语言出版,是目前国际上*受欢迎的保护生物学教科书。

    • ¥221.2 ¥280 折扣:7.9折
    • 中国当代生态学研究 生物多样性保育卷
    •   ( 26 条评论 )
    • 李文华 编 /2013-07-01/ 科学出版社
    • 中国是全球12个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国家之一。随着人口的快速增加和经济的迅速增长,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巨大的威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研究成为当代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为系统总结近20年来中国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开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为生态学研究和生态保护实践提供借鉴,《中国当代生态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卷》由国内知名的生态学家,群策群力,合作编著。内容涵盖了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与监测、保护与研究、可持续利用的技术与展望等方面,涉及海洋、农业、动物、植物、鸟类、鱼类、药物、微生物和菌物等多个门类。《中国当代生态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卷》可供生物多样性研究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以及广大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相关人员使用参考。

    • ¥109 ¥129 折扣:8.4折
    • 荒漠蓝藻环境生物学与生物土壤结皮固沙
    •   ( 14 条评论 )
    • /2013-07-01/ 科学出版社
    • 《荒漠蓝藻环境生物学与生物土壤结皮固沙》内容均出自作者的研究成果。一部分偏重于对理论依据的阐释,属于环境生物学范畴,包括土壤藻、特殊的荒漠藻概略介绍,这些藻类适应干旱、风蚀、盐碱、紫外辐射、沙埋等特殊生境的机制,荒漠藻结皮的形成、结构、发育及胶结机制,荒漠藻结皮的固沙效应及其影响因素,人工藻结皮的抗压强度,土壤藻与拓殖成土及土壤肥力,藻结皮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另一部分偏重于环境生态工程,包括荒漠藻藻种的大量培养、人工接种技术、荒漠藻综合固沙的技术及人工生物结皮的形成与发育、荒漠地区的水资源及其在荒漠藻人工结皮技术中的应用、生物结皮层肥岛有机质的形成特征和肥岛形成机制、生物结皮层对维管植物养分吸收和种子拦截作用、生物结皮层对沙土水分变化特征的影响、荒漠藻综合利用的各个方面和途

    • ¥109 ¥138 折扣:7.9折
    • 中国当代生态学研究 生态系统管理卷
    •   ( 36 条评论 )
    • 李文华 /2013-07-01/ 科学出版社
    • 生态系统不仅提供多种产品,同时在维系生命支持系统和环境的动态平衡方面起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随着人口和消费的不断增长,自然生态系统正面临着来自人类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成为当代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中国当代生态学研究·据生物系统管理卷》系统总结了近20年来中国在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方面开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为生态学研究和生态保护实践提供借鉴。内容主要涵盖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分析方法、功能与服务评估、保护研究与管理实践以及水生态等方面。 《中国当代生态学研究·据生物系统管理卷》对于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以及广大从事生态保护工作的相关人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133.5 ¥169 折扣:7.9折
    • 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途径的生物标志物发现
    •   ( 792 条评论 )
    • (美)哈利姆 J.伊萨克等编;胡清源等译 /2019-12-01/ 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反应的监测,以及临床结果的预测等临床和医疗环境的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如何在复杂的生物基质中发现有足够灵敏度和特异性的特定生物标志物,对分析技术提出了巨大挑战。HaleemJ.Issaq和TimothyD.Veenstra博士编写的《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途径的生物标志物发现》是对生物标志物发现技术的概述,主要介绍了基于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组学”技术开展的生物标志物发现研究,对整体实验设计、样品制备、分析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同时结合了生物标志物的验证过程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实例。

    • ¥116.6 ¥138 折扣:8.4折
    • 中国当代生态学研究 全球变化生态学卷
    •   ( 42 条评论 )
    • 李文华 /2013-07-01/ 科学出版社
    • 以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为核心任务的全球变化科学研究和管理实践一直是20世纪末以来生态学研究和管理的热点科学问题和重要领域。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生态学家也积极参与了全球变化的研究和管理工作。《中国当代生态学研究·全球变化生态学卷》系统总结近20年来中国在全球变化生态学方面开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为生态学研究和生态保护实践提供借鉴。《中国当代生态学研究·全球变化生态学卷》涵盖生态学在全球变化国际项目中的贡献、生态系统定位研究与建模方法、气候变化与碳循环、全球变化的影响及其适应等方面。 《中国当代生态学研究·全球变化生态学卷》对于全球变化生态学的研究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以及广大从事生态保护工作的相关人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109.8 ¥139 折扣:7.9折
    • 中国当代生态学研究 生态系统恢复卷
    •   ( 38 条评论 )
    • 李文华 编 /2013-07-01/ 科学出版社
    • 由于人为或者自然因素造成的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的下降、结构的简单化以及功能的丧失,已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当前,恢复生态学成为当代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为系统总结近20年来中国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方面开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为生态学研究和生态保护实践提供借鉴,《中国当代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恢复卷》由国内知名的生态学家群策群力,合作编著。内容涵盖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恢复、典型地区的生态系统恢复、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的重大工程以及生态修复和污染生态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当代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恢复卷》对于恢复生态学的研究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以及广大从事生态保护工作的相关人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109.8 ¥139 折扣:7.9折
    • 基因:探索、思辨与创新
    •   ( 27 条评论 )
    • 傅继梁 /2016-02-01/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是现代生物学、农学、医学和药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基因:探究、思辨与创新》以基因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为线索,系统介绍了经典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历程。其中,以细菌和病毒的遗传分析,系统地引入了近代遗传学的概念、理论和实验方法;以遗传学经典论著为依据,介绍遗传物质的损伤、修复和突变,基因功能表达的调控,基因组表观遗传修饰,哺乳动物体细胞遗传分析,转座因子结构和功能以及肿瘤分子遗传学等研究前沿进展和发展趋势;更从真核细胞基因组结构和功能表达、群体遗传结构和生物演化、灵长类基因组工程化改造、合成生物学等新成就和新观点出发,讨论基因概念思考的延伸及由基因组人工修饰引发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 国内鲜见学术思想的梳理归纳之作,本书有别于教科书,也不同

    • ¥129.4 ¥158 折扣:8.2折
    • 突触
    •   ( 86 条评论 )
    • 陈宜张 /2014-01-01/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突触是神经细胞之间和神经细胞与其他可兴奋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关键结构,其化学组成、构造和功能对于神经信号传导及神经系统的信息处理发挥关键作用,也跟神经-精神疾病有着内在联系。《突触》是我国系统阐述突触研究理论和实验成果的部专著。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突触及突触传递的理论、突触与脑功能的关系、当前突触理论中存在的困难以及跨专业领域对突触定义看法上的不同、突触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及其与脑功能的关系。其写作特点是:基本理论比较完全;论述了重要理论的来龙去脉,从历史发展看问题;在内容上力求反映研究领域中的*进展;提出并讨论了重要的不同学术观点。本书有较高理论价值,它不仅把突触看成能发生兴奋传递的结构,而且讨论了如何在突触及突触传递基础上全面解释脑功能,深刻考虑突触作为脑功能基础之一的神

    • ¥203.1 ¥248 折扣:8.2折
    • 有毒生物
    •   ( 37 条评论 )
    • 孙承业,谢立?Z 编 /2013-08-01/ 人民卫生出版社
    • 有毒生物(poieonousorganisms)是指能引起接触(或食用)者中毒的生物,它对健康影响既可以是器质性也可以是功能性的损害。使有毒生物表现出特定毒性作用的组分称为毒素(toxins),一种有毒生物可仅含有一种毒素,也可以含有多种毒素成分。人体可通过食入、叮咬、蜇刺、皮肤接触受到危害,少数情况下也可通过吸入真菌孢子等颗粒物引起不适反应。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太平洋西岸,幅员辽阔,多样化的地形和不同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种群。生物种群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交互毒性作用体系,这个体系也维持了物种平衡。2000多年前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的传说,许多对有毒生物毒性的描述出现在中医药典籍中,这些反映了我国先民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但现代毒理学对有毒生物关注较少,鲜有关于有毒生物物种分布、形态识别特征

    • ¥472.5 ¥568 折扣:8.3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