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什么》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薛定谔写作的科学通识经典,主要探讨了生命的本质、维持和延续,以及遗传和变异等生物学现象。书中引入了非周期性晶体、负熵等概念,解释生命体如何通过摄取负熵来维持其有序状态。薛定谔还头一次提出了 遗传密码 的概念,并运用量子力学理论解释了基因突变的原因。 这部著作不仅揭示了生命的奥秘,引导后世许多科学家从微观物理学的视角研究生命问题,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并直接启发了 DNA双螺旋结构 的发现。
《组织学与胚胎学学习指导》是针对《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配套用书。学习指导密切联系教材内容,按第八版《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内容和顺序编写。全书共26章,每章由“目的要求”“教材精要”“强化训练题”以及“参考答案”等部分组成。学习指导针对每章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强化和详尽地解答。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重点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相关的活动,包括学校以正规课程开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活动;以课外兴趣小组为依托开展的教育活动;与社会团体结合开展的活动;面向公众或某些爱好者开展的活动以及教师培训等。案例撰写包括教育(活动)过程内容、教育(活动)形式、参加群体、资源条件、前期准备、活动效果及专家点评等几个基本部分。
本书较全面 、 系统地阐述了生态学及相应生态技术 , 主要介绍了生物与环境 、 分子生态学 、 生物种群生态 、 生物群落生态 、 生态系统生态学 、 生态系统的管理与服务 、 生态系统受损 、 退化及生态修复 、 陆地生态系统 、 水域生态系统 。
这是奥地利著名动物学家洛伦茨的一本论文合集,主要收录了他1931 1942年间的6篇论文,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有关洛伦茨早期研究的资料。这些早期论文充满创新的观点和大家感兴趣的评论,论及了鸟类的特异性本能行为模式、不同的鸟类伙伴形式(父母伙伴、婴儿伙伴、性伙伴、社会性伙伴、同胞伙伴)等有趣的话题。即使对非专业读者来说,这些文章也是非常有趣且值得一读的。
译林人文精选《物种起源》版本说明 在1859年至1872年间,《物种起源》一书总共出了六版。此外,在《物种起源》一书问世百年纪念的1959年,美国费城的宾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维多利亚文学研究者派克汉姆先生编纂的《达尔文 集注本》(Morse Peckham:“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Charles Darwin: A Variorum Text”);《集注本》对各个版本的增删情况,进行了逐字逐句的对照。在众多的英文版本中,以版的重印本多,而在20世纪的前80年间,常见的却是1872年第6版的重印本。 按照达尔文本人的说法,版是1859年11月24日出版,第二版是1860年1月7日出版;派克汉姆先生查阅了该书出版社的出版记录,则认为版是1859年11月26日出版,第二版是1859年12月26日出版。也就是说,第二版与版相隔只有一个半月或一个整月的时间。第二版在字体、纸张和装订上,跟版不无二致,重要的是没有经过
普通生物学是生物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实验课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手段。 本书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教材体系, 共设 88 个实验, 其中基础性实验 8 个、 植物实验 29 个、 动物实验 17 个、 免疫实验 19 个、 综合性实验 15 个, 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书主要包括显微镜、 显微制片技术、 植物实验、 动物实验、 免疫实验、 综合实验等部分内容, 每个实验包括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等部分。 书后附有普通生物实验中常用试剂的配制方法、 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 组织的结构等,并学习生物绘图; 使用解剖器械解剖鱼、 家鸽、 小白鼠等, 观察其外形及内部解剖, 并进行生物绘
本书在介绍海洋生物实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详细讲述海洋藻类、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鱼类的主要代表品种的分类、形态构造等相关实验技术,共计24个实验,可作为海洋生物学和海洋水产学等学科相关专业的实验教学用书。
本书详细讲述了生物进化学说的演变、细胞的发现、遗传学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的建立、遗传物质概念的转变、发育生物学中模式生物的发现、生态环境的变迁等。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问题研究》系汇编作品,汇集了国家海洋局七八位研究人员撰写的13篇研究论文。这13篇研究论文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资源的获取、惠益分享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问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学术性。该书由海洋问题专家、著名学者胡学东先生主编。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由细胞构成,细胞由分子构成。然而神奇的分子世界是纳米数量级的,我们很难直接观看到一个活体生命中的分子。虽然并不奢望过早地看到质子对撞的直播,但人类从很早便开始想象构成人体无数分子、细胞的形态及其运行状态,期待着能够以一种“通俗”抑或“真实”的方式观察它们。 幸运的是,古德赛尔所著的《图解生命》为期待已久的人们带来了“图解”,从高尔基体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生命周期,从ATP合成酶的运转到维生素对生命的意义。虽然没有(也不可能)以这种美妙的方式描绘所有已知的分子生物学现象和研究成果,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作者精心挑选并组织的话题和篇章中,一览时刻运转着的“生命的装置”,包括它们的形态、结构及其运行过程中重要时刻的景象。 当人们看到这些以水彩绘制的分子装置和细胞(
环境问题、资源能源的枯竭、过度老龄化社会、赤字国债堆积如山,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极为严峻。我们应该如何来应对这些问题?谁也无法想象。笔者从生物学者的角度来进行了思考,这就是撰写本书的宗旨。“从生物学者的角度”这个说法是这本书的独到之处。现代社会多半是基于技术造就而成的。如果汽车、电脑和传送带消失的话,那么我们的生活也就要大大变样了。而这些技术的背景就是数学物理学之类的知识。总之,数学物理学的思考方式可以提供便利,构筑起一个丰富的社会。与此同时环境等严重问题也会随之而生。这就是我从生物学者的角度观察这个世界后所持有的观点。本书会详细解释持有以上观点的理由,同时也进行这样的思考:如果这些问题仅仅靠数学、物理学来解决,那么不但得不到解决,反而会越来越严重;如果用生物学的思考方式来
周晔、李玉山主编的《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以药用植物学知识为基础,生药学内容为重点,分为四篇十四章,共收载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生药167种。篇、第二篇分别叙述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等基础知识。第三篇为植物类生药的各论内容,其中被子植物门共收载45个科,包括重点科15个,一般介绍的科30个。第四篇记述动物类生药和矿物类生药。各论生药包括重点生药40种、熟悉生药19种、了解生药76种,另有32种列在有关生药的附项下。本教材附图近300幅。重点生药包括基源、采收加工、原植(动)物特征、性状特征、显微特征、主要化学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药理作用和功效等内容。熟悉生药包括基源、显微特征、主要药理作用和功效等内容。了解生药部分只做概述。充分体现教科书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便于教学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