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专家教授在历年为研究生讲授水生生物学课程的基础上编著而成的,着重基础,兼及应用。全书16章:总论部分包括水环境、淡水生物种群、淡水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水体生物生产力等5章;各论部分包括水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水生植物、底栖动物、周丛生物和淡水鱼类等7章,着重于生态功能;应用水生生物学部分包括水污染生物学问题、渔业生物学问题、水生生物资源与保护,以及数学在水生生物学中的应用等4章。
《全球生物安全发展报告(2021年度)》系统地阐述了2021年度全球生物安全领域发展态势,包括全球生物安全威胁形势、国外生物安全管理、国外生物安全应对能力建设、国外生物安全技术进展等四部分内容。同时,对美国《国家生物防御战略》《合成生物学时代的生物防御》《生物安保与生物防御政策路线图》及英国《国家生物安全战略》等重要专题内容进行了深入解析。
本书系《科学素养文库 科学元典丛书》之一,为达尔文的主要代表作。本书作为达尔文进化理论的重要补充,也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文献,至今天仍被广泛引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文笔流畅,图文并茂,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也是一部优秀的科普读物,对提高青少年和科学工作者的观察思考能力深具启发意义。
本书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土壤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为主要内容,详细介绍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的现状,阐明了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土壤动物多样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分布特征和相互关系,揭示了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和草地退化的响应机制。本书综合集成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生态学、土壤生态学和全球变化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土壤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世界同类地区高寒草地的生态保护提供科学借鉴。
结合 区域战略和扶贫攻坚战略, 林业局 启动了 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编制 工作。本书由编制组通过对 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 实地调研,充分收集数据料编制而成。该规划旨在进 一步明确区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发展方向,争取加大 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指导各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 建设工作。规划重点从防沙治沙、湿地保护、生物多 样性保护、生态扶贫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生态监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各生态功能区生态保 护与建设的措施。
本书是关于海洋,湖泊和河流水底边界层的生物,化学,地质和物理学微观研究的专著,由近20多位该领域著名专家学者撰写而成。该书是专业人员研究沉积物界面、海洋和湖泊等污染机制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全书共分15章,主要从沉积物-水界面上覆水物理性质、水流特征和悬浮颗粒搬运;水底边界层上的溶质运移;沉积物表面的微结构及其间隙水运动性质;沉积物早期成岩和生物引灌作用及与水体物质交换效应;界面的有机质循环;底部动植物藻类等生命体行为及影响等。此外还特别介绍了研究底部边界层的微传感器分析、高精度采样和模拟等技术手段等。是一部既有精深的理论,又有实用性技术的一本受众面较大的科技书籍。
本书基于六所高等院校充分研讨、努力挖掘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注重作者科研成果的转化编著而成,力求反映农业院校的教学特点,旨在帮助学生构建基本的生物学知识体系。全书分为四部分,即生物的结构层次、生物的生殖与遗传、生物多样性、生物与环境,共10章。此外,书中插图新颖美观,科学性强,许多为作者原创。
《头骨之书:奇异的自然界生命探索》讲述了动物和人类头骨的迷人故事,这些故事都围绕着一位收藏家发生,他用毕生精力建立了世界上藏品丰富的私人头骨收藏。 这位收藏家艾伦达德利出生于英国中部,在过去50年内他收藏了2000多个头骨,他的标本制作、分类的技术几乎达到了博物馆的水平。在诸如头骨收藏界这样的圈子当中,达德利非常知名,他的收藏广泛且深入,极具参考和研究价值。正是这些收藏成为了《头骨之书:奇异的自然界生命探索》的“骨骼”,而温彻斯特先生为它们添上了“肌肉”与“皮肤”。 温彻斯特先生在《头骨之书:奇异的自然界生命探索》当中对头骨的各个部分做了入门级的介绍,并举了不同的例子,讲解了不同动物当中角、牙、喙等器官的变化。他还借皮尔当人头骨以及颅相学的例子,探讨了科学与伪科学的差异与人
生物演化是人类关心的永恒主题。古生物学家根据岩石中保存的化石记录和古环境信息,一直致力于真实地恢复这一漫长的历史画卷。 《生物演化与环境》以精美的化石为实证,以重大生物进化事件为主线,讲述地球生命38亿年以来真实发生的进化过程,以及所伴随的环境演变。其中,生物及其类群的起源、辐射、灭绝和全球气候变化、青藏高原隆升等重大变革事件是重点内容,使读者不但能够了解地球生物演化的复杂过程,也学会 讲古论今 ,对现今的地球环境和人类的未来做出深层次的思考。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供给、支持、调节和文化服务,维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生物多样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反思现代科技带来的环境问题,西方传统人与自然两分的自然观念及其产生的科学技术局限是这一危机的根源,解决这一危机需要转变西方传统观念和科学技术发展范式,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伦理,不同于西方的文明为这一转变提供了思想源泉和知识动力 彝族聚居地区有着广泛的环境多样性、植物多样性和动物多样性,长期依赖于自然的生产生活,形成了彝族特有的自然观念,在这些观念的指导下,彝族传统农业生产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有效地维护了彝族地区生存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彝族农业生物多样性智慧研究》从彝族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出发,以史诗和文化研究
本书介绍了生物物种资源监测的概念、基本要求和监测计划的制定程序;开展了生物物种资源抽样监测的样本量计算及其在区域和省域水平上的分配,初步提出了全国生物物种资源监测网络框架;分别论述了维管植物、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爬行动物、鱼类、蝴蝶、土壤动物、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和大型真菌的监测指标、抽样设计、监测方法及数据处理等问题, 并配有若干监测案例。
本书在介绍生物节律和睡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讲解生物钟的调节机制及其对行为、工效的影响与机理。本书由六个部分组成,相互联系,层层推进。部分主要介绍生物钟的基本概念、研究历史、生物钟的调控机制及分子机理第二部分介绍环境对生物钟的影响;第三部分主要介绍睡眠的基本概念、调节机制、神经回路、睡眠的生理功能及睡眠障碍的治疗;第四部分主要介绍生物钟、睡眠对于生理、心理和行为的调控作用和重要意义;第五部分介绍节律紊乱及治疗;第六部分则围绕航天应用,主要介绍空间环境里生物钟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航天员健康、行为及作业能力的
《我国常见外来水生生物识别手册》根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外来生物风险评估中心多年来对外来水生生物的监测和研究结果,以及对常见的外来水生生物进行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结合相关资料,对我国常见外来水生生物的分类、形态特征、生态特征、生态风险,以及在我国的分布和防控措施进行了描述,并附上相应图片,以期通过科普宣传的形式,加强公众对水生外来种的认识。
主要是海南各级政府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管理人员,生态学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生及科研工作者,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感兴趣的广大读者。本书以《生物多样性公约》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的精神和原则为指导,结合海南省实际情况,分别从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意义、问题与挑战、保护战略、优先区域、行动计划、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提出了近、中、远期的目标指标和战略任务,从空间布局上明确了4大优先区域,确定了8大优先领域、16项优先行动、29个优先项目
本书分三篇共20章,内容包括生命科学导论(生命与生命科学、生命科学研究简史、生命科学热点与趋势、生命伦理学) ,生命科学基础(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基本现象、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 ,现代生命科学(生命科学与现代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与农业科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与生物能源、生命科学与现代医学、生命科学与新药的研究与开发、生命科学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生命科学与军事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与生物芯片、生命组学与系统生物学)等。
《天演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本书在辑录七百余种各类文书的基础上,分《天演论》研究之历史和现状、《天演论》之版本类型及其比较、《天演论》的翻译问题、《天演论》的内容问题、《天演论》的影响问题等五个专题,全面总结了一百多年来的研究状况,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是研究《天演论》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