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远古以来,人类就对海洋心怀敬畏,继而生出渴望之心,并在探索与征服的道路上愈走愈远。多少个世纪,人们曾驾驶着各式各样的舰船在广袤无垠的大海上或探险新大陆,或经历海战,或远涉重洋,或出海为乐,追寻新的梦想与新的生活。迄今为止,人类仍不断扬帆远航、角逐大海,向海洋索取各类资源。 《图解舰船历史大百科》向读者形象地讲述了贯穿上下五千年,纵横世界各大洋的各种军用与民用舰船的科学知识和历史故事。从很早的兽皮船、北欧维京人的长船、16世纪的西班牙大帆船、各类战帆船,到21世纪的豪华游轮、巡洋舰、航空母舰、核潜艇和超级油轮,都可在本书中找到精彩的展现。全书看上去仿佛一部以舰船为主线的人类海洋开发与争霸的大历史。 《图解舰船历史大百科》由世界的博物馆体系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和英国国家海事博物
本书根据清华大学承办的全国生物信息学暑期学校课程,高度概括地介绍了与生物信息学研究紧密相关的11门基础课程和15个前沿专题报告。全书分12章,包括: 生物信息学引论、生物信息学中的基础统计、计算基因组学专题、生物信息学中的高级统计、计算生物学算法基础、生物信息学中的多元统计、人类疾病关联研究方法与实例、生物信息学中的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生物信息学应用工具、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基础、中医药研究的计算系统生物学方法、生物信息学与计算系统生物学前沿等。本书不仅可以作为生物信息学初学者的入门读物,还可作为生物信息学领域专业研究人员高度概括而又不失系统性的参考书籍。
1978年,诺贝尔医学奖颁给发现DNA限制酶的纳森斯(Daniel Nathans)、亚伯(Werner Arber)与史密斯(Hamilton Smith)时,斯吉巴尔斯基在《基因》期刊中写道:限制酶将带领我们进入合成生物学的新时代。转基因技术如今日渐走近大众的视野,大自然创造了我们的世界,人类是否在扮演上帝的角色在进行着再?合成生物学很大程度上是一门关于如何开发和应用基本工程原理的学科——也就是把象牙塔里那些学术的、纯粹的、甚至是自娱自乐或者抽象的东西,转变成能够对社会带来影响甚至变革的实际事物。世界上所谓人工合成生命体(克雷格·凡特的丝状支原体)的遗传代码中加入了一小段人类文本,其中的一条是:“To live, to err, to fall, to triumph, to recreate life out of life”(去生活、去犯错、去失败、去胜利,去用生命重新创造生命)。
本书分四个部分介绍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即:(1)基因工程操作的四个基本条件――工具酶、载体、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2)基因工程的主要操作技术路线――目的基因的分离制备、重组子的构建、重组子的转移、重组子的筛选和鉴定、克隆基因的表达;(3)转基因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4)基因工程的安全性,包括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本书除重点介绍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外,还引用了的科研成果,力求新颖和易懂。 本书可作为生物、农林、医学和制药专业本科生的参考教材,也可以作为该领域中研究人员的参考书使用。
业内专家原创的研究专著,汇集了973研究成果!多相流测试技术及模型在化工、能源、冶金、环境、制药和生化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本书是“十二五”图书《工业生物技术过程科学丛书》中的一个分册,系统介绍近年来优选的多相流测量技术和模型、模拟方法。测量方法包括光纤探头、声多普勒测速技术、激光多普勒测速和粒子图像测速技术以及过程层析成像技术等前沿的测量方法;模型方法中包括以传统的双流体模型为基础的气液、气固体系模型和模拟,以及考虑离散相描述的CFD-DEM方法、介尺度的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等。
无论在健康还是疾病研究领域,基因表达的调控几乎是所有生物学过程的基础。《基因调控机制》旨在将当前对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认知加以浓缩概述,不仅对经典的转录机器、转录调控、信号转导及染色质修饰等进行了精细深入的阐释,而且着重定位于描述后基因组时代的基因调控。《基因调控机制》体现了当前国际上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的水平和动向,英文原著在国际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可供生物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的研究生学习和参考。
《地球是钟:固氮篇》特色体现在:对普通或专业读者来讲既有科普的广义性又有专业的准确性。作者从追寻已知固氮酶、固氮菌的起源入手,较通俗地讲述了地球上生物进化的历程与生物固氮的关系,并自然地联系到传统固氮酶与光合作用相关酶的起源和发展的关系;从比较生物学的角度,揭示了蛋白质类催化酶的进化趋势;从学术上引导读者确立了全新的生物世界发展观,积极地提出大力推进生物固氮工程化研究和探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又辩证地看待了生物工程的发展前景。《地球是钟:固氮篇》还首次引进了“地球钟”及其可能的进一步数字化的概念,并以“广义”的视角大胆提出“真核固氮酶”在整个地球演变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性。
1978年,诺贝尔医学奖颁给发现DNA限制酶的纳森斯(Daniel Nathans)、亚伯(Werner Arber)与史密斯(Hamilton Smith)时,斯吉巴尔斯基在《基因》期刊中写道:限制酶将带领我们进入合成生物学的新时代。转基因技术如今日渐走近大众的视野,大自然创造了我们的世界,人类是否在扮演上帝的角色在进行着再?合成生物学很大程度上是一门关于如何开发和应用基本工程原理的学科——也就是把象牙塔里那些学术的、纯粹的、甚至是自娱自乐或者抽象的东西,转变成能够对社会带来影响甚至变革的实际事物。世界上首个所谓人工合成生命体(克雷格·凡特的丝状支原体)的遗传代码中加入了一小段人类文本,其中的一条是:“To live, to err, to fall, to triumph, to recreate life out of life”(去生活、去犯错、去失败、去胜利,去用生命重新创造生命)。
《仿生嗅觉与味觉传感技术(英文版)》由Ping Wang、Qingjun Liu、Chunsheng Wu、K.Jimmy Hsia主编。仿生嗅觉与味觉传感技术(Bioinspired Smell and Tasce Serlsors)研究的目标是开发人体 感觉器官的替代品,其突出的特点是能够模拟某些生 物体功能,像人体感觉器官那样工作,发出信息、产 生响应。仿生嗅觉和味觉传感技术在生命科学和信息 科学这一交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地球是钟:固氮篇》特色体现在:对普通或专业读者来讲既有科普的广义性又有专业的准确性。作者从追寻已知固氮酶、固氮菌的起源入手,较通俗地讲述了地球上生物进化的历程与生物固氮的关系,并自然地联系到传统固氮酶与光合作用相关酶的起源和发展的关系;从比较生物学的角度,揭示了蛋白质类催化酶的进化趋势;从学术上引导读者确立了全新的生物世界发展观,积极地提出大力推进生物固氮工程化研究和探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又辩证地看待了生物工程的发展前景。《地球是钟:固氮篇》还首次引进了“地球钟”及其可能的进一步数字化的概念,并以“广义”的视角大胆提出“真核固氮酶”在整个地球演变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性。
《放射生物学(原书第7版)》是美国哥伦比亚EricJ.Hall和斯坦福AmatoJ.Giaccia两位教授合著的《放射生物学——放射与放疗学者读本》第7版的中译本。《放射生物学(原书第7版)》已有多种语言版本,在欧美等国被视为放射学家的“”,也是放射生物学研究者、肿瘤放疗医师或专科住院医师的必修教科书。《放射生物学(原书第7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详细介绍了整个放射生物学领域的知识,内容包括辐射的物理化学基础、放射生物学基本概念、生物效应的分子基础、风险评估、辐射防护、肿瘤放疗基础、肿瘤生物学基本理论、肿瘤乏氧、肿瘤动力学、化学治疗等。在第6版的基础上,《放射生物学(原书第7版)》特别增加了一些新的章节内容,如辐射恐怖袭击和分子影像。此外,还增加了一些临床试验治疗方法,如放疗后的再次治疗和热疗。
《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共分为五篇、九章,从生物质资源及其资源量概述、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生物质资源产品开发利用、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途径、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系统五个方面阐述了基于农业科学、生物化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生物质和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与转换技术。本书既可作为普通高校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辅导书,也可作为从事能源、环境、农林资源领域工作的科技人员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