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永红、范文斌主编的《发酵工程设备》主要介 绍了发酵工程设备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应用,以及在 此基础上对典型发酵设备进行的实践操作,从而促进 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本书共10个项目,内容包 括原料的预处理及输送设备、培养基制备设备、空气 除菌及调节设备、种子制备及扩大培养设备、发酵罐 及附属设备,液固分离设备、萃取及离子交换设备、 蒸馏设备、蒸发结晶干燥设备,并对设备操作安全作 了相应介绍。 本书可作为生物工程,发酵工程,食品、生物技 术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科研单位技术人员 参考使用。
本书以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技术为核心,系统介绍了生物产物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分离操作、过程理论及应用。本书共11章,即绪论、细胞分离与破碎、初级分离、膜分离、萃取、吸附分离技术和理论基础、色谱、亲和色谱、蛋白质复性、结晶和干燥等。其中第2章和第3章主要介绍了生物分离过程的前处理以及沉淀分级和泡沫分离等初级分离技术;第4章介绍了各种膜分离方法、特点及其在生物分离中的应用;第5章介绍了各种萃取方法,特别是可用于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双水相萃取和反胶团萃取技术;第6章至第9章阐述了吸附(包括离子交换)、色谱和蛋白质复性等生物分离过程的核心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基础理论和应用,内容包括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是本书的核心部分;后两章介绍了结晶和干燥的基础理论及其在生物分离中的应用。 本书
本教材根据目前生命科学领域中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重点针对普通高等院校生物、医药类本科专业的教学特点和培养目标要求,结合生物技术的应用实际,系统介绍了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基因工程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包括基因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核酸的分离、分析、酶切、连接、修饰的原理和技术,以及基因工程载体的特点与运用;二是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及其应用,其内容主要有目的基因克隆的原理与技术、目的基因在原核与真核生物中表达的原理与技术;三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主要介绍了基因工程相关的技术发展及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和基因工程产品的安全管理与专利保护问题。 本教材适合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各类理工科专业(生物、医
《生物工程单元操作实验(第2版)》(作者胡洪波、王威、张雪洪)根据生物工程学科发展对实验课程的要求,依照生物工程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单元操作编写,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训练。 《生物工程单元操作实验(第2版)》介绍了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如何进行实验数据处理,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并介绍了生物工程单元操作所需的参数的基本测试技术。实验部分主要包括生物工程单元操作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分离技术实验和研究开发实验四部分,重点介绍了生物工程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单元操作,共有24个实例。 本书可作为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实验教材,对从事生物、化工、环境、食品、制药等领域科研人员及技术人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基因工程实验指南》主要介绍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基本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流程,按照实验进程的顺序,由浅入深,由简至繁,向初学者逐步介绍各种实验操作技术。主要包括植物DNA和RNA的提取和检测、反转录RNA、RT-PCR技术、DNA的扩增、DNA片段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回收纯化、聚丙烯酰胺变性凝胶电泳、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大肠杆菌和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PCR产物连接、连接产物的转化、农杆菌转化法、挑菌、摇菌、保菌、菌液PCR检测、质粒提取和检测、ABI3730XL测序实验程序、基于毛细管电泳的荧光检测SSR实验程序、半定量 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Southern blotting、Northern bloting、原核表达、Western bolting技术、目标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蛋白互作检测、真空渗透法转化拟南芥、烟草瞬时表达、农杆菌侵染法转化烟草、抗生素溶液的配置等基本的实
生物医药是我国确立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项产业。本书详尽介绍了近几年国外生物医药发展的现状,对生物医药的发展态势、模式、规模等作了总结和研究,同时对各国在生物医药方面的政策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各国为了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所实施的各种措施,以及国际上近几年的生物医药新技术。 《国际科技动态跟踪——生物医药(精装)》适合希望了解国际科技新动态的相关科研人员、爱好者参考阅读,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的选读教材。
分离纯化是生物技术产业的瓶颈。下游加工过程的费用占全部产品研发费用的50%以上;在成本构成中,分离与纯化部分占产品成本的比例很高。开发新的分离和纯化工艺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本书主要阐述了各种分离纯化技术的基本原理、预处理技术、萃取技术等。全书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新颖,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的著作,可供相关行业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生物材料学是生命科学与材料科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生物材料学(第二版)》全面介绍了生物材料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成果,尤其对新兴的组织工程和纳米材料作了详细论述。《生物材料学(第二版)》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生物材料的基本物理及化学特性,强调生物材料的性能要求和安全性评价,充分体现了生物材料在医学临床中的作用,并详细论述了新型生物材料研制开发和应用的新动向。
《微生物检测技术》是高职高专商检技术专业系列教材之一。从内容到形式上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新发展特色。本着 实践技能培训为主导、理论知识够用 的原则,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微生物检测技术》一书共分三个模块十五个项目。模块微生物检验基础包括三个项目,概述了微生物检验在商品检验中的意义和作用、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性。第二模块微生物检验常规技术包括七个项目,涉及培养基配制、消毒灭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接种、无菌操作、显微观察、染色、计数、菌种保藏及血清学检验等多项微生物基本技术。第三模块产品中的微生物检验综合实训包括五个项目,结合微生物检验的实际,重点介绍了食品、药品、化妆品、环境等方面的微生物检测。每个项目中又包括了具体的工作任务,使教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书前三版深受读者欢迎,已被众多高等院校作为提升学生素质的公共课程配套教材。第四版在原有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科内新的知识点,删除了部分过时的内容。本书内容丰富、新颖,文字可读性强,全面介绍了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念、原理、研究方法、实际应用及发展方向。内容涉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以及生物技术在农业、食品、医药、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中的应用,同时还概要介绍了对生物技术发明创新的保护以及生物技术的安全性等。
本书分四个部分介绍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即:(1)基因工程操作的四个基本条件——工具酶、载体、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2)基因工程的主要操作技术路线——目的基因的分离制备、重组子的构建、重组子的转移、重组子的筛选和鉴定、克隆基因的表达;(3)转基因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4)基因工程的安全性,包括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本书除重点介绍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外,还引用了*的科研成果,力求新颖和易懂。本书可作为生物、农林、医学和制药专业本科生的参考教材,也可以作为该领域中研究人员的参考书使用。
王仲颖、任东明、秦世平所著的《中国生物质能 产业发展报告(2014)》汇集了得到国家相关主管部门 确认的统计数据,并分别对我国生物质能资源、产业 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的产业政策现状进行了描述,同时 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微生物工程》以大量应用案例,系统介绍了微生物工程的基本内容及工业生产技术,《微生物工程》分上下两篇,共20章。上篇为微生物工程原理及案例分析,内容包括绪论、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微生物基因工程、微生物发酵培养与来菌、微生物发酵过程及控制、微生物发酵放大技术概述、微生物转化技术、环境保护中的微生物工程等方面,在介绍基础原理的同时,以大量简明的应用案例加以说明,便于加深理解。下篇为微生物工程典型产品案例,以更完整的案例阐述了与上篇对应的微生物工程原理及应用,包括氨基酸、有机酸、有机溶剂、核苷酸、维生素、抗生素、微生物多糖、酶制剂、甾体类药物的微生物转化、微生物菌体、藻类发酵技术等方面的发酵生产原理及应用技术。另外以柠檬酸生产经济学为例,介绍微生物工程经济学原理。
闵九康、王羲元主编的《生物冰核和生物氢的应 用--划时代的生物工程》全书共10章,主要论述了如 下内容:生物冰核的作用及其应用;生物冰核的生产 和喷散技术;生物造雪、生物降雨和生物驱散雾霾; 生物氢(H2)——永不枯竭的无碳能源;生物氢的生产 和应用;生物氢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展望;柠檬酸细菌 和巴氏芽孢梭菌的产氢能力等。 本书可供大专院校师生、科学研究系统的专家和 学者,以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等阅读和 参考。
《生命科学经典教材系列:酶工程(第四版)》主要介绍酶的生产和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及其进展和发展趋势。内容包括十章,绪论,微生物发酵产酶,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酶分子修饰,酶固定化,酶非水相催化,酶定向进化,酶反应器,酶的应用。每章都附有复习思考题,书末附有中英文专业名词对照。 《生活科学经典教材系列:酶工程(第四版)》可供高等院校生物工程、生物化工、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者、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以基因表达调控原理与基因工程的支撑技术为前提,主要论述了三部分内容:涉及基因高效表达、重组表达产物活性回收、基因工程菌(细胞)稳定生产等基因工程基本原理;包括DNA 的切接反应、重组DNA分子的转化、转化子的筛选与重组子的鉴定五大基因工程单元操作;以大肠杆菌和酵母两个典型的基因工程受体系统为主线,结合具体的产业化案例,归纳出基因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战略。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学习“基因工程”课程的教材,课堂教学建议学时为32学时,也可供从事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的人员参考。
《酶法多肽:人类健康卫士》分为五章,系统介绍了肽的基本知识,包括肽的定义、分类、各合成方法及其优劣势,以及肽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其中《酶法多肽:人类健康卫士》重点介绍了“酶法多肽”的相关内容。“酶法多肽”系作者发明,并作为高科技产品已经取得*专利,《酶法多肽:人类健康卫士》就着重对“酶法多肽”的功能原理、合成以及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意在使更多的人了解多肽、应用多肽。
《动物生物技术》全面介绍动物生物技术,内容丰富、新颖,涉及动物生物技术的概念、原理以及动物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动物生物技术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中的应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干细胞技术、转基因技术、基因敲除和RNA干涉技术、动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等);动物生物技术在疾病诊断和免疫中的应用;以及动物生物技术在营养中的应用等。《动物生物技术》共分为十兰章,每章后附有小结和思考题,书后还附有主要参考文献。
《揭秘转基因》是一本科普性读物,本书以通俗的语言,从科学角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与传统农作物育种技术有什么不同、转基因作物的价值、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发达国家是如何监管转基因农产品生产的、转基因技术对生态环境有何影响等读者关心的问题,以便公众客观理性地看待转基因问题,以免以讹传讹。《揭秘转基因》在英国出版了版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许多读者提出了关于转基因作物对食品和环境安全问题的担忧。为此,作者对书中内容进行了修订,对读者关心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阐述,而这些问题同样也是我国公众在“转基因”讨论中的争论焦点,所以《揭秘转基因》对广大读者正确认识转基因技术、用科学的观点分析社会上种种关于转基因技术的传闻大有裨益。
植物组织培养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课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植物组织培养这门技术含量高、应用价值好的现代生物技术对农业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产学研结合、为农业生产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石文山主编的《植物组织培养》为适应现代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门技术,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和创业开发能力,我们对植物组织培养内容进行大胆改革,以理论“必需、够用”为原则,重点突出实践和开发能力培养,既符合当前职业岗位的要求,又可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确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技术和实
本书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十三五 规划教材之一,根据《实用发酵工程技术》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课程特点编写而成,内容上涵盖菌种选育与保藏、培养基的制备、灭菌、种子的扩大培养、微生物发酵工艺的控制等内容。本书具有使发酵技术教学和企业生产相对接特点,借鉴了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要求、新规范,因此与企业发展保持动态跟进,适应新形势,使该教材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保持教材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和前瞻性。同时,教材编写过程中突现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教育特点。 本书供药品生产技术、药品生物技术专业、药学专业、生物制药、生物技术等专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