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扬子陆块中、西部奥陶系宝塔组三叶虫动物群》系统描述了扬子陆块中、西部宝塔组的三叶虫动物群,包括29科、77属、3亚属、126种、11个相似种和66个未定种,其中有3个新属、38个新种。化石材料系统采集于湖北西部、湖南西北部、重庆西南部、陕西南部、四川北部和贵州北部的23条剖面。在扬子区浅外陆棚相和深外陆棚相的宝塔组分别建立了4个和12个三叶虫化石带,确立了各三叶虫化石带的时代和对比;对扬子区奥陶系宝塔组生物地层学研究、区域地层对比,以及古地理环境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图文并茂的介绍中国的常见的化石,内容包括什么是化石、如何寻找化石以及地质年代,全书重点介绍了中国著名古生物化石群、无脊椎动物化石和脊椎动物亚门化石、植物化石、遗迹化石等,并提供详细的信息,如产地,尺寸,食性等,并配以部分复原图。本书适合于对自然观察感兴趣的青少年及生物、古生物爱好者。
美国知名学者和艺术家保罗在本书中描述了735个恐龙物种。全书分成两个部分。 起始部分包括了恐龙演化、生物学和行为等诸多方面的讨论。主体部分 “恐龙类群”分成三个类群:“兽脚类”、“蜥脚形类”和“鸟臀类”。每一个物种的介绍都很简明,主要包括结构特征、时代、分布和栖息地方面的信息。 整本书还包括了超多600幅彩色和黑白的复原图,其中有130幅生态彩图(一些是精美的场景);将近450幅骨架、头骨、头和肌肉的绘图,还有8幅古地图。 《普林斯顿恐龙大图鉴》比其他任何恐龙书在语言和表达上更科学,它的复原图是的,它将带给恐龙爱好者一场视觉盛宴。
本书图文并茂的介绍中国的常见的化石,内容包括什么是化石、如何寻找化石以及地质年代,全书重点介绍了中国著名古生物化石群、无脊椎动物化石和脊椎动物亚门化石、植物化石、遗迹化石等,并提供详细的信息,如产地,尺寸,食性等,并配以部分复原图。本书适合于对自然观察感兴趣的青少年及生物、古生物爱好者。
美国知名学者和艺术家保罗在本书中描述了735个恐龙物种。全书分成两个部分。 起始部分包括了恐龙演化、生物学和行为等诸多方面的讨论。主体部分 “恐龙类群”分成三个类群:“兽脚类”、“蜥脚形类”和“鸟臀类”。每一个物种的介绍都很简明,主要包括结构特征、时代、分布和栖息地方面的信息。 整本书还包括了超多600幅彩色和黑白的复原图,其中有130幅生态彩图(一些是精美的场景);将近450幅骨架、头骨、头和肌肉的绘图,还有8幅古地图。 《普林斯顿恐龙大图鉴》比其他任何恐龙书在语言和表达上更科学,它的复原图是的,它将带给恐龙爱好者一场视觉盛宴。
本书为我国著名科学家、新中国首任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先生应主席之约而写的科学读本。全书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展示了科学发展的曲折历程,学术之争,遗存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科学原理等,倡导坚持真理、独立思考、持续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本书适合地质学、古生物学、天文学及其他相关专业科研人员、高校师生阅读参考;也可供普通大众阅读学习,以提升科学素养。
本书为我国著名科学家、新中国首任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先生应毛泽东主席之约而写的科学读本。全书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展示了科学发展的曲折历程,学术之争,遗存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科学原理等,倡导坚持真理、独立思考、持续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本书适合地质学、古生物学、天文学及其他相关专业科研人员、高校师生阅读参考;也可供普通大众阅读学习,以提升科学素养。
从1818年恐龙化石横空出世到20世纪60~80年代的恐龙文艺复兴,从20世纪末的中国辽宁热河生物群震惊世界到如今恐龙文化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恐龙大发现总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恐龙大发现》按照恐龙发现的历史线索,分5个时期详细讲述了各个时期的恐龙发现。书中不仅介绍了恐龙的解剖结构和基本特征,还深入探秘了恐龙发现背后所不为人知的有趣故事,同时还配备了大量珍贵的化石照片和恐龙复原图,让你大饱眼福。《恐龙大发现》适合恐龙爱好者阅读。
本书为我国著名科学家、新中国首任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先生应毛泽东主席之约而写的科学读本。全书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展示了科学发展的曲折历程,学术之争,遗存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科学原理等,倡导坚持真理、独立思考、持续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本书适合地质学、古生物学、天文学及其他相关专业科研人员、高校师生阅读参考;也可供普通大众阅读学习,以提升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