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包括3部分内容,即细菌学、真菌学和病毒学,共33章。每个部分均包括总论和各论。总论主要介绍了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各论主要介绍了与动物养殖相关重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检测技术和防治措施等。
本书以微生物胞外呼吸为中心,系统阐述了土壤微生物胞外呼吸的基础理论、研究技术及其应用;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展望了微生物胞外呼吸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潜能。尽管本书可能还不足以满足专业研究的需要,但却是一本快速掌握微生物胞外呼吸原理及应用的基础并开展研究的重要著作,相信会对我国学者开展此类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细菌之于人类,到底是对手还是盟友?本书为读者讲述了细菌与人类惊人的关系,以及细菌与人类文明发展息息相关的历史。作者安妮马克苏拉克是一位微生物学家,她为读者提供了有力而崭新的视角去看待地球上古老的生物——细菌。本书中详细讲述了细菌的生物特征、人类对细菌的认识和研究、细菌与人类文化和产业的发展等有趣的知识和历史掌故,既有生物学知识深入浅出的介绍与讲解,又有人类社会文化的扩展与延伸,内容丰富、涉猎广泛,阅读起来轻松愉快,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前沿科普图书。
《中国淡水藻志》系统、全面地总结了我国近一个世纪以来有关舟形藻科(Ⅱ)(除舟形藻属Navicula外)的分类学研究成果。记叙了双壳缝目舟形藻科3属,共计273个分类单位,其中羽纹藻属Pinnularia(包括8亚属)有252个分类单位,即117种117变种9变型9变种变型;多孔藻属Porosularia(包括2组)有19个分类单位,即16种3变种3;湿岩藻属Hygropetra有2个分类单位,即1种和1变种。属于我国模式产地的有1新属32种90变种9变型和9变种变型。对每一个分类单位均以我国的标本进行形态特征和构造描述,详细记录其生境、产地和分布,并附有根据我国标本所绘制的图或照片,或二者兼有。有些还在种之下附有简短的讨论和说明,文后附有参考文献、英文的各级分类检索表和名称索引。李家英、齐雨藻主编的这卷《中国淡水藻志(靠前9卷硅藻门舟形藻科Ⅱ)》收录的舟形藻科(Ⅱ)分类单位(包括种、变
藻类学是研究藻类这一淡水和海洋食物链中初级光合生物的科学。藻类不仅是浮游动物和滤食性贝类的重要食源,而且具有独特的系统演化地位和生态位功能。《藻类学》自从1980年版面世以来,已逐步成为藻类学领域的经典教材。《藻类学(原书第4版)》保持了初始版本的样式,同时包含了的关于核酸测序研究等诸多信息。此外,藻类的详细生活史图例及相关类属的细胞学、生态学、生物化学和经济价值等信息完整的呈现给了读者。《藻类学(原书第4版)》(作者R.E.李)适合于选修海洋生态学、海洋生物学、海洋植物学(藻类学)、湖泊科学及生物海洋学等课程的高年级研究生和本科生阅读。
本书以微生物胞外呼吸为中心,系统阐述了土壤微生物胞外呼吸的基础理论、研究技术及其应用;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展望了微生物胞外呼吸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潜能。尽管本书可能还不足以满足专业研究的需要,但却是一本快速掌握微生物胞外呼吸原理及应用的基础并开展研究的重要著作,相信会对我国学者开展此类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动物病毒图谱》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主要介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动物病毒的相关基本知识,包括样品制备技术与观察方法、动物病毒的分类和形态结构类型等。各论部分为《动物病毒图谱》的主体,按照病毒学分类原则及现有图片资料分为十九章,图文并茂,由浅入深,中英文对照,较系统地介绍了常见动物病毒学的基本知识、典型病毒结构,负染色电镜观察及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形态发生学特征。《动物病毒图谱》共收入动物病毒电镜图片310幅,其中包括国际上首次观察到的虎源禽流感病毒、大熊猫副黏病毒、鸽子圆环病毒等。《动物病毒图谱》是四十多年来动物病毒形态学诊断与研究中获得的宝贵科学记录,可以作为动物病毒学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科学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