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学是一门古老的综合性学问,体现了人与自然互动中多方面的智慧。本书基于新的知识观、历史观和生态观,依据博物学、科学史、文化史、环境史、思想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方面的大量文献,较系统地探讨了西方博物学文化的发展脉络。具体研究了塞奥弗拉斯特、约翰 雷、林奈、布丰、格雷、班克斯、伍德、埃莉斯、梭罗、缪尔、利奥波德、卡森、谭卫道等十多位有典型意义的西方博物学家及相关的博物学文化,首次勾勒出西方博物学文化的概貌,也涉及环境史、环境伦理、科技史、认知与性别、生态文明等问题。本书包含相当丰富的信息量,可供哲学、自然教育、环境保护、科学文化研究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学者参考。 本书试图揭示这样一种理念:博物学始终平行于自然科学存在和演化,博物学与自然科学有交集但并非其真子集。在
本卷收载广西的蕨类植物833种(包括变种、变型及杂交种),隶属于57科159属【秦仁昌系统(1978年)】;对科、属、种的名称、引证、形态特征、产地、生境、分布及已知药用用途等均作了扼要的介绍,并有形态特征比较图或全貌图图版112幅,含232种,占全卷收录种数的27.9%。本卷文字描述简练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科普性较强,可供植物学、农学、林学、园艺、药学、轻工业以及有关植物分支学科的工作者参考应用。
本书收录了我国南北方园林植物600种,彩色图片1600余幅。书中包括草本植物、藤本植物、灌木、乔木四个部分,并以科的形式进行编排。每种植物分别介绍了它的别名、学名、识别特征、产地分布及应用与养护。本书文字简练、图片清晰、实用性强,适合园林专业师生、园林工作者和广大植物爱好者参考使用。
本书共收载华中地区食用野生植物305种(含变种,仅提及而未提供照片的种类未计),分属于藻类、菌类、地衣、蕨类和种子植物五大类群。书中对各种植物的科属分类、拉丁学名和中文正名进行了缜密的考证。每种植物(条目)有比较系统的文字简介(学名、别名、形态特征、生境分布、食药价值),并附有清晰的彩色图片。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突出了科普性和实用性。学习、认识这些植物,有助于开展户外植物调查采集活动,以及野外探险过程中寻求应急维生食物。 该书可作为从事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植物爱好者的休闲读物。
本书从远古时代到大航海时期,直至 的现代引种狂潮,详细介绍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前世今生和蔓延轨迹,以及与人类文明交织的故事。所选物种,或影响深远,或家喻户晓,或长期被误解,或背后藏着引人入胜的故事。书中不仅详述了这些植物的传播与进化历程, 深刻揭示了人类对植物认知的演变,探讨了“入侵”现象背后错综复杂的生态变迁。作者深入探讨了人类与自然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 我们重新审视生态秩序,理性对待入侵植物,守护生物多样性。 本书适合对自然博物、生态学及人与自然关系充满好奇的大众读者。
本书是一本以现代植物学的视角去描绘、呈现中国传统节气时节各类草木的手绘散文集。围绕苏州城,以二十四节气贯穿全年,每节气两篇,一共四十八篇雅致婉约的图文,选取该节气恰好盛放的植物,诉说作者与那些植物的相遇,溯源草木、了解草木、感悟草木,体现古典文化的延续传承。姑苏城的大街小巷,古往今来莫不流动着植物的足迹, 与这里独特的 文脉相融,形成一座处处以草木言情的美学之城,在植物园工作近四十载的杭悦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家乡街头巷尾的植物,以及它们在流传两千多年的城市文化中所蕴含的意义,
《草木深圳》是一部大众普及的植物科普读物,分为郊野篇和都市篇两本。《草木深圳·都市篇》介绍了植物的基础知识,精选了深圳常见的160种园林植物,每种植物包含中文名、别名、拉丁名、科属、类型、生态环境及分布、生境、花期、果期等基本档案,多角度、多状态的精美图片和文字描述,力求将很准确、完整的植物信息传达给读者。附录中的科属花期索引表则以花期和科属为线索,让读者了解当月都有哪些植物会开花。书后还附有可撕下的折页,包含全书出现的所有植物小图和名称,方便读者出门随身携带。
《云南湿地外来入侵植物图鉴(第1卷)》主要收录52种在云南有分布的主要湿地外来入侵植物的植株、花、果或生境的彩色图片,并对每种外来入侵植物的分类位置、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识别要点、生境及海拔、地理分布、危害、控制措施等基本信息进行介绍。
有句谚语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个谚语告诉人们,过于关注细枝末节便忽略了全局。但是,如果要细致地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话,区分这些森林的长期住民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如果靠近这些树木观察的话,你会很惊奇地发现这些颜色、形状各异的树木果实,为了散布自己的种子真是用尽了各种巧妙的手段;也会发现正是因为各种各类的树木,才会有色彩绚烂的深秋山谷。各有个性的冬芽,汇集了丰富的植物情报,如果认真调查每片落叶的名称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线索。 这本书将会顺着季节的推移,向大家介绍身边的杂木林和在公园里常见的树木。本书并未按照植物分类进行介绍,而是从外形相似的物种入手,相互比较,也许更能掌握构造与机能间的联系以及生长习性。另一方面亦是考虑到如果研究平时散步沿路发现的植物更容易发现一些调查线索。
冯慰冬主编的《河南珍稀植物图谱》分概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河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三部分。靠前部分介绍了河南省的自然条件、植被及珍稀植物现状,并提出了保护管理措施;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分别介绍了河南省野外分布的2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98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每种植物都列有中文名、拉丁名、形态特征、分布与生境、生态习性及保护价值等。本书中的珍稀植物分类主要依据《河南植物志》。
《风景园林植物学(上)》主要是风景园林植物学的总论部分,包括绪论、风景园林植物的分类与器官、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植物、景观营造与表现等章节。下册部分为植物各论,包括乔木、灌木、藤本、棕榈类、竹类等木本园林植物与水生、球根、宿根、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等。《风景园林植物学(上)》主要具有以下特色:1.面向应用的植物分类植物的一级分类以植物应用为导向,按照植物的应用特点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小乔木,大灌木、低矮灌木,藤本植物,棕榈类植物,竹类植物,一二年生植物,宿根植物,球根植物,草坪地被植物,水生、湿生植物等。2.突出专业特色的植物描述目前工科院校所使用的植物多与农林院校相差无几,难以突出专业优势,学生和教师亟需具有针对性、专业性的园林植物与应用。《风景园林植物学(上)》以此诉求为目
本卷是《中国淡水藻志》绿藻门,葱绿藻纲,绿藻纲,团藻目的第Ⅱ册-衣藻属,该属是团藻目的一个类群。在本卷编研前我国的研究基础十分薄弱,仅记载13种2变种。根据作者近十年来的调查研究、积累的研究成果,并参考国外学者资料编写本册。衣藻属下分9个亚属,本册收录该属113种10变种,共113个分类单元;亚属、种后均有检索表,每个分类单位都有详细形态特征描述并线条图,有的种类有显微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