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总结了特大城市上海市实施野生动物栖息地修复和极小种群恢复的经验。在引入 栖息地修复 等概念、上海市野生动物栖息地总体情况基础上,全过程阐明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修复实践,既有酝酿准备、政策出台和配套管理办法的制定,又具体介绍12个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修复和珍稀濒危物种(狗獾、獐和扬子鳄)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项目,涉及项目基本背景、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路、项目目标、工程主要做法、野外放归和主要成效。基于在探索中遇到的风险和教训,提出对未来同类修复和恢复项目的管理建议和思考。本书可为城市和区域生态修复,以及濒危物种重引入和种群复壮提供参考,对城市化进程中的自然规划和保护管理有重要借鉴意义。
正如人类社会在各方面的进步一样,科学技术各领域在近20年来所呈现出的面貌是加速发展而不只是发展,动物分类学也是如此。虽然动物分类工作者并未普遍认为这个领域近年来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各个方向上不同程度进展的总和却是惊人的。如何使初学者能够更快地了解动物分类学的全貌与现状,并有效率地开展工作,这是一个挑战。本书以“新技术为分类学所用”为原则,整理了动物分类学的传统内容,系统性地介绍了分子系统学等新技术方面的基本内容,同时非常重视这两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对一些重点内容展开论述。
《等鹿来》是美国著名作家,约翰 缪尔关于各种动物的观察随笔。 缪尔是十九世纪美国自然文学和自然保护运动的先驱,他提出了 国家公园 的概念,并*终促成了国会立法,设立了黄石公园和约塞米蒂公园。 缪尔的自然文学水平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和梭罗、巴勒斯、爱默生等人一样,都是自然文学的经典,是美国人重要的精神财富。 《等鹿来》搜集了缪尔一生关于兽类、鸟类、家养动物的多篇文章,集中呈现了他的文风和自然观念。《等鹿来》描写了缪尔两种类型的动物,**种是他在美国西部塞拉山脉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里的所见到的飞禽走兽,突出这些动物的优雅、坚忍和自由精神。第二类是他成长过程中,见到的一些更为平常的驯养动物,描写了他与动物之间真挚的情感,以及动物的生与死带给他的深沉的反思。
本书共包含两部分内容:①揭示了湖羊肌肉生长性状的分子遗传学基础,为湖羊肌肉生长性状的选育提供遗传学资料,丰富湖羊品种遗传资源的研究;特别介绍了Dlk1、GHR、IGF-Ⅰ、MSTN、MyoG基因在湖羊不同生长阶段背*长肌中表达丰度的分析方法及其与湖羊屠宰性状、肉质性状的关联性分析(*章至第四章)。②介绍了利用芯片表达数据构建绵羊背*长肌基因网络调控图的方法,并且探讨了TGF-β信号通路在美臀羊形成中的作用(英文部分)。本书一方面将为从事羊肌肉生长遗传调控机理相关研究的人士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另一方面提供了解释洞角科草食动物中两种肌肉增加表型的机制的新观点,丰富了洞角科草食动物重要功能基因遗传资源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将推动我国动物遗传资源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国内外关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栖息地的选择与利用、生境质量评价、人类活动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影响等方面。但现在关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研究局限于生境适应性评价,很难落实到栖息地保护管理工作中。本书结合层次分析法、 3S 技术、生态位模型等方法,对大熊猫国家公园进行生境分析,进一步实现地域分区和功能分区,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进行栖息地适应性评价与预测未来适应栖息地。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生境基于恢复力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基本原理与方法,摸清大熊猫生境选择特性、景观格局特征以及与生境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生境保护决策,以及制定保护管理对策提供理论参考。
本书从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人员和物品的管理、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实验动物质量控制、设施内环境管理、配套设备的运行管理、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七个方面描述了实验动物设施运行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控制重点。为便于参考和对照,书后还附有供读者参考的相关资料。
大熊猫是我国国宝,也是世界著名的珍贵动物。关于它的前世与今生,至今我们的研究还在继续。曾发现巫山人、蓝田人、和县人等大批重要古人类及其遗迹的知名史前考古学家黄万波教授,在数十年遗址考察过程中珍藏并研究了大量的熊猫化石资料,这次在重庆都督乡发现了6件熊猫骨头,又是熊猫研究史上的一个大发现。本书将带领我们走进都督,从岩溶地质、古生物、古生态、古文化的视角,用第一手的文字、图片资料记载了都督史前熊猫头骨的整个发现、发掘过程,同时,对史前熊猫的体质形态、自然环境、食物结构等方面与今生大熊猫作了对比研究,为我们揭开了为何在长江都督残留下史前熊猫的奥秘。
本书是一本面向青少年的大熊猫知识读物,是强化青少年教育的具体行动,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大熊猫,从而参与到保护大熊猫的事业中来。本书语言简练,表述准确,科学性和知识性强,而且图文并茂,图片唯美。青少年朋友们
为进一步做好生态环境质量指示鸟类监测研究,在江苏南水北调东线湖网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生态质量样地监测和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支持下,我们联合省内高校、社会观鸟组织参照《 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清单( 批)》等,对淮安市重点鸟类进行生态环境质量指示评价筛选并汇编成册。本书描述了淮安市具有代表性的100种生态环境质量指示鸟类的保护等级、形态特征、生境特点和热点区域等,希望帮助 好地了解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示鸟类,参与生物多样性监测和保护工作。
本书第4版是在第3版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教学实践改革,结合第3版的使用经验及相关标准的 新修订而成。本书共分为三部分: 部分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包括绪论,机械传动系统的总体设计,减速器的构造、润滑和传动零件的设计,圆柱齿轮减速器装配工作图设计,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装配工作图设计,圆柱蜗杆减速器装配工作图设计,减速器零件工作图设计,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总结和答辩准备等内容;第二部分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参考图例,包括常用的减速器装配工作图参考图例和减速器零件工作图参考图例;第三部分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常用标准和规范,包括常用机械材料,常用设计数据和一般设计标准,电动机,连接件和紧固件,滚动轴承,润滑与密封,公差配合、表面粗糙度和齿轮、蜗杆传动精度等内容。 本书可
《第十四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选录了37篇参加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及中国第四纪古人类—旧石器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年会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观点新颖,内容丰富,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最近几年我国各地的科研人员在古脊椎动物学、生物地层学、古人类学、史前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古环境学等方面的现状及进展,同时也呈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欣欣向荣局面。其中有些论文是对化石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有些是对研究成果、学术观点和方法的总结和评论,有些是对争议较大的课题进行的探讨。 《第十四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可作为古脊椎动物学、生物地层学、古人类学、史前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古环境学等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博物馆与文化馆工作人员及大专院校的教师与学生从事科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