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学(第二版)》主要从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行为遗传、行为进化、行为生理、行为发育、觅食行为、时空行为、社会生活与通讯、学习行为等多种角度,对动物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全面的阐述。本书的一版2005年7月出版,至今已历经6次印刷,学科的发展及读者的需求使本书亟待修订,修订幅度达30%以上。 本书可作为高校生物类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中学生物教师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较全面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了我国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鱼类系统分类学的中外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回顾了我国近、现代内陆鱼类系统分类研究的发展历史;同时,整理出截至2014年上半年,我国记录的内陆鱼类有效种1384种(包括亚种),剔除21引入种,原产于我国内陆的鱼类1362种(包括亚种),隶属于17目47科303属,包括37单型属,84特有属,878特有种(包括亚种),250濒危种。绪论部分结合内陆鱼类物种多样性统计,对不同分类阶元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利用GIS技术,分析探讨了我国内陆鱼类物种多样性,以及特有种和濒危种的分布格局;探讨了我国内陆鱼类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与气温、降水等环境因素的关系,特别是与人口密度的关系;分析了中国内陆鱼类物种多样性、特有种和濒危种的热点地区。名录部分按分类系统分种记述了我国内陆鱼类,记述内
做一只鸟是什么感觉?在本书中,伯克黑德带领你探索鸟类的各种感官。猫头鹰如何在夜间飞行?火烈鸟如何感受到千里之遥的暴雨?鸻鹬连续迁徙上万千米、雨燕在飞行时休息、几维鸟嗅到泥土中的蚯蚓 援引几十年来鸟类行为学、生理学、解剖学的研究成果,本书带领我们深入鸟类的感官世界,探寻这些飞翔的(或者不会飞翔的)精灵的奥秘。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在动物遗传育种中常用的主要计算方法,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混合模型方程组的相关计算技术,包括加性遗传相关矩阵及其逆矩阵的计算,大型混合模型方程组的建立与求解,大型矩阵的储存与计算技术,用REML方法估计遗传参数的有关计算方法。第二部分是Monte Carlo方法,包括随机数的产生,Monte Carlo基本方法,Monte Carlo方法在统计学和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第三部分是MCMC算法,包括贝叶斯推断和Markov链简介,Metropolis-Hasting抽样,Gibbs抽样,MCMC算法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哺乳动物学》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系统介绍了哺乳动物学的发展历史、主要的分支学科、发展趋势,哺乳动物的结构和基本特征、各类群分述、哺乳动物的起源与演化、地理分布等内容。同时,对于我国有分布的哺乳动物各主要类群还提供了科、属级,甚至到种(分)的检索表。
造物界中体形 庞大的动物——鲸,一直令人类生出无尽的惊奇和敬畏。由于能亲眼一观其真身太过难得,围绕鲸产生的各种猜测和幻想也层出不穷。鲸究竟该被归为何类?是庞大的鱼类还是海洋哺乳动物?几个世纪以来,动物学家们一直未能拨开笼罩着这种非凡生物的迷雾。 自新石器时代起,人类已经开始捕鲸,但直至17世纪,人类对这种动物的了解才初获进步。捕鲸活动带来了丰富的产品,催生了繁荣的贸易活动,也逐渐成为一项真正的产业。直至20世纪人们不得不限制捕捞数量、制定捕鲸配额,甚至实施严格的捕鲸禁令以弥合捕鲸业造成的巨大创伤。 与此同时,鲸的象征意义也发生了变化。它从忠诚于恶魔的骇人怪兽、水手的头号敌人,如赫尔曼·梅尔维尔笔下凶猛的白色抹香鲸,逐渐变成令人怜爱的动物,甚至是因人类的贪婪与邪恶而无辜受害的
近十年来,细胞培养基无论在理论和技术方面都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涉及到一系列关键的理论和技术。本书包括动物细胞培养基础知识、动物细胞培养方法、经典培养基、低血清培养基、昆虫细胞培养基、CHO细胞培养基、HEK293细胞培养基、疫苗细胞培养基、干细胞培养基、免疫细胞培养基及动物细胞培养基国家标准及质量控制、重组蛋白糖基化修饰与控制及重组抗体质量控制等内容。 本书反映了近十年来培养基的进展,可作为生物制药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从事生物制药的广大科研工作人员参考用书。
鸟类鸣声,因其和人类语言颇为相似而受到科学界广泛关注,是目前鸟类学、动物行为学、进化生物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领域。本书通过声谱图分析,结合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报道,对我国常见的199种鸟类鸣声作较为详细的展示与说明。同时配以各鸟种的英文名、别名、地理分布、鉴别特征、生态习性等内容介绍。暂未收录的鸟种及鸣声介绍将在今后补充完善。《BR》鸟鸣研究也可应用于实践,通过鸣声回放在野外找寻行踪隐秘或者夜行性鸟种,也可作为有效手段区分表型相似的近缘鸟种。另外,当前我国国内观鸟及摄影、鸟类保护等活动正值蓬勃发展阶段,也亟须综合性、快速地介绍鸟类鉴定识别知识的书籍。
本书包括5章内容。章 世界动物多样性;第二章 中国脊椎动物多样性,主要介绍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爬行动物、鱼类多样性;第三章 中国无脊椎动物多样性,主要介绍中国昆虫种类、分布,中国节肢动物多样性,中国其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中国无脊椎动物保护史;第四章 中国动物保护现状主要包括中国动物生存现状,各类保护名录及受胁等级评估与更新,实施动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第五章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实例,主要包括中国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实例
本书讨论了大型猫科动物的演化,随后详细描述各个物种及其差异。通过深入考察现存大型猫科动物的解剖结构及其行为表达方式,对灭 物种的功能和行为进行推断。 ,本书将大型猫科动物的演化史置于 背景下,讨论了影响其演化和灭 的因素。 每一章节均援引了大量的延伸阅读材料。既可为分类学和解剖学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也有助于猫科动物者加深对这些物种的了解。古生物学家特纳和科学插画家安东为现存的和灭 的大型猫科动物提供了独特而引人注目的阐述。
《画笔下的鸟类学》中包含了从伦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中所选出的精彩图片,书中以优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将鸟类学、艺术史、传记结合在一起,这些历史文献讲述了鸟类在过去的漫长岁月中的令人惊叹的故事,鸟的形象不但具有灵活的身手但又美丽动人,通过在不同历史不同地区对这些美丽生物的图说,使读者深深地被鸟类的世界所吸引。 本书编写特点: 虽然本书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编排,不过所有参与者都认为,按年代划分内容能*好地展示这个领域的发展。 对艺术家的选择当然不是任意随性的,但也远远说不上是兼容并包,因为这个领域实在是过于广袤深邃:伦敦自然博物馆的藏品(本书大量插画都出自其中)包括约五十万张的博物插图,以及一百万本书籍。 向人们展现鸟类艺术涵盖面之广博:从早期更奇异梦幻的异域鸟类插画,到近现代精确
2011年中国工程院决定由农业学部组织开展重大战略咨询项目“中国实验动物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咨询研究”。本咨询研究项目下设“实验动物科学技术与人类疾病”、“实验动物科学技术与新药创制”、“实验动物科学技术与动物卫生”、“实验动物科学技术与食品安全”、“实验动物科学技术与生物安全”、“实验动物科学技术与水生实验动物”和“实验动物科学技术产业发展管理”7个研究课题。由从事实验动物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的有关**和专家,分别从不同领域对实验动物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战略需求与发展趋势、战略构想与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与交流研讨,*后形成本综合研究报告和各专题研究报告。
本书介绍凹耳蛙的发现、生境、地理分布及分类地位;声通信研究方法;凹耳蛙叫声分析;回放叫声不同频带组分,雄蛙对超声有反应;在排卵前,雌蛙发出罕有的高频叫声,诱发雄蛙即时发出回答声及精确趋声运动;凹耳蛙听觉有性别差异:雄蛙有超声听觉,雌蛙听不见超声;暴露不同声级噪音,雄蛙快速调节回答声声级及基频;变态与听觉发育、超声听力演化等有待于探索。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绪论,能量代谢的基本特征,哺乳动物体温调节的一般特征,低代谢动物的体温,哺乳动物产热和体温调节机制,生长、繁殖、发育和年龄与体温调节,哺乳动物的休眠,鸟类和哺乳动物恒温性的进化,温度驯化,动物对季节性环境变化的生理反应,野生小型哺乳动物能量学和产热调节特征,哺乳动物对不同食物资源的生态和行为适应,小型哺乳动物妊娠和哺乳:基础代谢率和能量利用,繁殖特征的自然选择和个体变异,光周期控制啮齿动物繁殖和免疫功能的季节性变化:一种多因子途径,以及激素-行为相互作用等。
本书是针对烟台海滨无脊椎动物标本?集和教学实习目的而编写的。全书对海滨环境、海洋环境及潮汐等基本知识,海滨动物?集注意事项、常用仪器、工具和药品,不同海滨环境动物的?集方法,标本的处理、固定及保存方法做了较系统的介绍;书中对收录的10门154种常见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地位、鉴别特征、栖息环境、分布海区及经济意义等进行了详细描述,每种动物均配有原色照片,便于野外?集中的辨认识别和教学实习的分类鉴定。书末附有拉丁名和中文种名索引,便于使用者在实际工作中查阅。
本书围绕鱼类样本库建设这个中心论点,回答为什么(鱼类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现状如何(国内外现状及现今的挑战和机遇)、怎样做(标准规范和**实践)、怎么用(配套数据库)等几个关键性问题,囊括鱼类样本库建设的几乎所有内容,阐述相关的生命伦理、质量控制、标准规范等重点论题,并且从鱼类样本的采集、处理、储存到基于样本的核酸提取、序列分析等均有详细的说明和指导,同时介绍鱼类样本库配套的生物信息数据库建设及模块化解决方案,让读者对鱼类样本库建设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