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8月,为采集亚洲哺乳动物样本,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亚洲探险队成员罗伊 查普曼 安德鲁斯与妻子率领考察团深入亚洲,开启华北及蒙古地区的博物考察之旅。 接下来的两年内,作者一行往返于北京与蒙古戈壁,在草原上追逐羚羊,在山谷间追踪斑羚羊、狍子等,并制作动物标本。本书含40幅珍贵照片(为作者妻子伊薇特 博勒普 安德鲁斯拍摄),图文并茂地记录了中国北方的自然地理与人文风貌。作者避开乏味的科学术语,以探险家视角记录此次考察,其鲜活与传奇不亚于一部冒险小说,为今人留下了珍贵的动物学、人类学的文字与影像资料。
做一只鸟是什么感觉?在本书中,伯克黑德带领你探索鸟类的各种感官。猫头鹰如何在夜间飞行?火烈鸟如何感受到千里之遥的暴雨?鸻鹬连续迁徙上万千米、雨燕在飞行时休息、几维鸟嗅到泥土中的蚯蚓 援引几十年来鸟类行为学、生理学、解剖学的研究成果,本书带领我们深入鸟类的感官世界,探寻这些飞翔的(或者不会飞翔的)精灵的奥秘。
你是否知道羽毛绚丽的山雉善走却不能久飞,头部翠绿的野鸭竟然是除番鸭外所有家鸭的祖先,貌似热情奔放的火烈鸟并非生下来就有一身红色的羽毛? 除了课本上能学到有关鸟类的简单知识,你还能从哪里了解这些千奇百怪的小生灵?也许你不能去实地探索它们的秘密,也许你知道某些鸟类濒危珍稀却无缘看见,而 咕咕啾!浙江鸟类笔记 正好带你探索鸟类生活密码。绚丽多彩的手绘图与简练又不失幽默的文字,向你展示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小精灵,带领你们走近这些与我们人类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的生命。
保罗 劳伦斯 法伯著的《发现鸟类--鸟类学的诞生(1760-1850)(精)/博物学文化》是俄勒冈州立大学科学史教授法伯的博物学史经典著作。通过分析18 世纪末和19世纪初鸟类学这一科学学科的诞生过程,作者阐述了博物学如何在那段时期分裂为多个独立的、专业的分支学科。相较于其他鸟类学史著作,本书跨越了科学内史和外史的鸿沟,揭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历史细节。 相关推荐 博物学文化丛书(北京大学刘华杰教授主编) 纳博科夫的蝴蝶:文学天才的博物之旅(纳博科夫,一位倍受争议的小说家,从默默无闻到享誉世界;一位蝴蝶分类学家,坚守古典博物学的底色,沉寂科学界达半个多世纪,如今终获高度评价。) 玫瑰之吻:花的博物学(花在自然万物中似乎独特,它不像五谷般满足人们的生存,又不像树木一样可作为木材那样实用
本书根据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所起的作用,参照国内外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状况,结合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的开课特点,以及动物实验与比较医学之间的关系,系统的介绍了实验动物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实验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内容包括实验动物学绪论、实验动物学分类、实验动物常见疾病和质量监测、环境和营养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免疫缺陷动物及应用、实验动物选择和应用、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遗传工程动物、动物实验与生物安全、动物实验技术和方法等章节。 本书适合用于医学、药学及生物学等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实验动物教学,也适合用于动物实验研究人员的参考工具书。
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应当采取什么措施保护野生动物,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体现了人类对自己与动物之间关系的理解,不同的伦理观念决定了人类会采取不同的行为来对待野生动物。本书共分为五章。章是野生动物保护的伦理观念,作者在该章中探讨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的影响及演变。第二章是野生动物的法律地位,作者在该章中得出可以赋予动物准人格资格。第三章探讨了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法律保护,谈及栖息地的分类、土地权属及保护栖息地的资金来源机制。第四章为野生动物保护中的社区参与,应注重少数民族参与保护野生动物,而不是完全打破少数民族与野生动物的共处现状。第五章涉及野生动物保护与人的环境权益保护之间的平衡,提及狩猎文化在逐步消亡,并指出野生动物致害的法律补偿机
在扼要介绍热带鱼家养关键技术,包括水族箱的选择与配制,热带鱼的选购、运输、放养、配置以及日常管理的基础上,介绍350种左右常见热带鱼、无脊椎动物和水草。其分类不以科来分,而是根据热带鱼的体型来分,热带淡水鱼分为小型、中型、大型三类,热带海水鱼分为中大型、大型两类,以便于读者选择自己喜欢的鱼来混养。每种均介绍其观赏指数、饲养(栽培)难度、市场价位、饲养(栽培)要诀、注意事项等。其中,观赏指数、饲养(栽培)难度用星号表示,市场价位用低、中、高来表示,饲养(栽培)要诀、注意事项则用扼要文字予以说明。
实验内容的编排上力求简明、实用.全书由基础型实验和综合设计型实验两大部分组成.基础型实验重点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实验动物选择代表性强、取材方便;对每个实验操作与观察中的关键步骤指导详细.在厚基础、强技能的前提下,综合设计型实验则重点启发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部由宋歌编写的《国家地理野生动物大百科》现在就将这个世界鲜活地铺展在你的面前!全书用生动的描述、科学的视角、精美的图片揭示出动物世界里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带你身临其境般走入非洲大草原、南极冰原、亚马孙雨林、浩瀚太平洋……接触大自然、走进野生动物的狂野世界!其实,一本读物的意义也并不在于它讲述了多少知识或是真理,而在于它多大程度地激发了我们认知和探索的兴趣。如果你读完这本书,或多或少地找到了一些属于自己的发现和灵感,那么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收获了。
《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以培养学生野外实践综合能力、有效开展科研训练为宗旨,在总结多年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经验和结合西南地区脊椎动物资源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的基本知识与组织管理、实习典型生境类型与代表动物、不同脊椎动物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的实习方法、实习论文的撰写以及脊椎动物标本的制作方法等内容。
本书是根据编者多年的野外实习教学经验结合*文献资料编写而成。以实习中采集的大量彩色图片展示动物主要鉴别特征的同时,尽可能提供了其自然生存状态照片及生态习性、地理分布和经济价值等信息。全书包括概论、海滨无脊椎动物和海滨脊索动物三篇。概论部分简介了海滨动物学实习基本知识、海滨环境、海滨无脊椎动物采集和处理方法、鸟类观察的基本知识。海滨无脊椎动物涉及的主要类群有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等,海滨脊索动物主要包括软骨鱼、辐鳍鱼和鸟类等。 本书可供在秦皇岛北戴河海区进行野外实习的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鉴于北戴河为著名的旅游和避暑胜地,本书也是游人了解海滨常见动物的途径之一;本书亦可作为广大中、小学生的科普用书。
《动物解剖生理实训教程/高等职业教育畜牧兽医类“十二五”规划教材》根据畜牧兽医职业岗位和课程体系设置需求,严格按照“动物解剖生理”课程标准和实训标准进行设计,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的认知规律、专业基础课程、后续课程及职业岗位的需求,采用以畜禽种类为载体的情境式教学模式。在编写实训教程的过程中,对教程的主要技能项目和编写内容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论证,力争使教程内容贴近生产需求。本实训教程按照畜禽种类的解剖生理特点设置了显微镜的使用及基本组织观察,动物全身骨骼观察识别,活体触摸及方位术语的应用,家畜消化系统各器官形态结构和位置观察,消化系统主要器官组织结构观察,家畜呼吸、泌尿、生殖系统主要器官形态结构和位置观察,呼吸、泌尿、生殖系统主要器官组织结构观察,体表投影观察,牛羊剖解及解
在动物王国里,食肉动物是*的族群,它们以肉食为生,而且个个都是本领超群的猎手,其中的大型成员往往占据着各地食物链顶层的宝座。跟随本书走进神秘的食肉动物王国,可以认识这些集美丽、优雅、神秘于一身的高明猎手们,看看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喜欢吃什么、做什么。本书将用简洁易懂的文字、精美生动的插图向各位小读者呈现出精彩纷呈的食肉动物王国。还在等什么?让我们开始奇妙的食肉动物王国之旅吧!
☆本书收录了 100 种青岛本地能都观测到的鸟儿,内容详实,不仅介绍了其习性、特点和生存状况,还有能够观测到它们的*地点,是观鸟爱好者的观鸟攻略,也是老师、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出游的纽带。 ☆和平使者 山斑鸠,青岛俗名 半斤 ;爱情鸟 鸳鸯,公鸟华丽、母鸟低调;海军衫 雀鹰,老鼠、蛇都是它口中的美食 本书共有:陆禽类、游禽类、涉禽类、猛禽类、攀禽类、鸣禽类六个章节,内容生动、具体,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爱上鸟儿、增长知识。 ☆独特的内文设计,使这不仅仅是鸟儿科普书,还是为每位读者量身定做的观测记录册:每观测到一种鸟儿,我们可以在目录相应的方框里打 ,并将发现这种鸟儿的时间、地点记录到相应内文页的特定位置;观鸟记录还可以写在、画在书中的 我的观鸟日记 中。
在藏族民歌中,人们认为苍鹰飞过雪山也会折翅,青藏高原应该是天神栖居的地方。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矗立于世界之巅,是全球海拔、落差的自然保护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享有“地球第三极”之美称。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别具一格的藏族文化使之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该保护区的特点是由特殊的生态环境造就的丰富独特的动物多样性。生活在这里的野生动物曾鲜为人知,光怪陆离的神奇色彩等待着被人类发现。 《活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通过清晰简洁的语言、大量异彩纷呈的照片,展示了珠峰壮丽的景观及珍稀鲜活的高原精灵,体验这片属于野生动物的乐土与天堂所带来的惊喜和触动,揭秘那令人怦然心动的野性之美!
黑猩猩,非洲森林的领主,在过着怎样的秘密生活?作为与人类 为接近的灵长目动物、我们在森林中 亲近的朋友,他们的个性、情绪与生活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在世界上 密集的黑猩猩社区之一——乌干达的基巴莱 公园,研究专家莎冰娜·克里夫艰辛地获取了当地黑猩猩社群的信任,并带领团队与他们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本书取材于她的田野笔记,我们将跟随莎冰娜与猩猩们的足迹探索雨林的秘密,了解黑猩猩的社会属性以及他们如何在人类领地日益扩张的夹缝之间顽强求生。本书不仅是关于黑猩猩的日常生活实录、行为学研究范本,亦是对人类与自然如何共存的深刻反思。在我们对荒野的探索逐渐深入的同时,是否也连带影响了与人类共生的动物们的生存资源?打开书页,这不仅是一次难忘的自然之旅,也是难得的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关系的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