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8月,为采集亚洲哺乳动物样本,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亚洲探险队成员罗伊 查普曼 安德鲁斯与妻子率领考察团深入亚洲,开启华北及蒙古地区的博物考察之旅。 接下来的两年内,作者一行往返于北京与蒙古戈壁,在草原上追逐羚羊,在山谷间追踪斑羚羊、狍子等,并制作动物标本。本书含40幅珍贵照片(为作者妻子伊薇特 博勒普 安德鲁斯拍摄),图文并茂地记录了中国北方的自然地理与人文风貌。作者避开乏味的科学术语,以探险家视角记录此次考察,其鲜活与传奇不亚于一部冒险小说,为今人留下了珍贵的动物学、人类学的文字与影像资料。
做一只鸟是什么感觉?在本书中,伯克黑德带领你探索鸟类的各种感官。猫头鹰如何在夜间飞行?火烈鸟如何感受到千里之遥的暴雨?鸻鹬连续迁徙上万千米、雨燕在飞行时休息、几维鸟嗅到泥土中的蚯蚓 援引几十年来鸟类行为学、生理学、解剖学的研究成果,本书带领我们深入鸟类的感官世界,探寻这些飞翔的(或者不会飞翔的)精灵的奥秘。
你是否知道羽毛绚丽的山雉善走却不能久飞,头部翠绿的野鸭竟然是除番鸭外所有家鸭的祖先,貌似热情奔放的火烈鸟并非生下来就有一身红色的羽毛? 除了课本上能学到有关鸟类的简单知识,你还能从哪里了解这些千奇百怪的小生灵?也许你不能去实地探索它们的秘密,也许你知道某些鸟类濒危珍稀却无缘看见,而 咕咕啾!浙江鸟类笔记 正好带你探索鸟类生活密码。绚丽多彩的手绘图与简练又不失幽默的文字,向你展示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小精灵,带领你们走近这些与我们人类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的生命。
保罗 劳伦斯 法伯著的《发现鸟类--鸟类学的诞生(1760-1850)(精)/博物学文化》是俄勒冈州立大学科学史教授法伯的博物学史经典著作。通过分析18 世纪末和19世纪初鸟类学这一科学学科的诞生过程,作者阐述了博物学如何在那段时期分裂为多个独立的、专业的分支学科。相较于其他鸟类学史著作,本书跨越了科学内史和外史的鸿沟,揭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历史细节。 相关推荐 博物学文化丛书(北京大学刘华杰教授主编) 纳博科夫的蝴蝶:文学天才的博物之旅(纳博科夫,一位倍受争议的小说家,从默默无闻到享誉世界;一位蝴蝶分类学家,坚守古典博物学的底色,沉寂科学界达半个多世纪,如今终获高度评价。) 玫瑰之吻:花的博物学(花在自然万物中似乎独特,它不像五谷般满足人们的生存,又不像树木一样可作为木材那样实用
本书根据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所起的作用,参照国内外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状况,结合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的开课特点,以及动物实验与比较医学之间的关系,系统的介绍了实验动物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实验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内容包括实验动物学绪论、实验动物学分类、实验动物常见疾病和质量监测、环境和营养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免疫缺陷动物及应用、实验动物选择和应用、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遗传工程动物、动物实验与生物安全、动物实验技术和方法等章节。 本书适合用于医学、药学及生物学等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实验动物教学,也适合用于动物实验研究人员的参考工具书。
《运动生物化学/高等教育体育学精品教材》以先进性、实践性、新颖性、实用性与可读性为编写宗旨。 教材先进性一方面体现在编写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竞技体育所涉及的能量代谢规律、提高能量代谢水平的手段、运动疲劳等领域,而且扩展到运动与健康、运动营养与运动能力领域。另一方面体现在编写中增加较新的研究数据和研究结果。 教材实践性体现在三个方面:1.在新版教材编写中,很多章节采用先给出相关报道,以这些事例引出章节的内容,体现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2.在编写内容上编入学生可实际操作的一些知识点;3.在知识点的巩固上增加学生主动回忆,完成表格的思考题。 教材新颖性体现在三个方面:1.编写时每一章节的重要知识点与重要概念均以知识框的形式单独列出,便于学生集中掌握重要知识点。2.扩展的相关知识点以
在藏族民歌中,人们认为苍鹰飞过雪山也会折翅,青藏高原应该是天神栖居的地方。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矗立于世界之巅,是全球海拔、落差的自然保护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享有“地球第三极”之美称。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别具一格的藏族文化使之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该保护区的特点是由特殊的生态环境造就的丰富独特的动物多样性。生活在这里的野生动物曾鲜为人知,光怪陆离的神奇色彩等待着被人类发现。 《活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通过清晰简洁的语言、大量异彩纷呈的照片,展示了珠峰壮丽的景观及珍稀鲜活的高原精灵,体验这片属于野生动物的乐土与天堂所带来的惊喜和触动,揭秘那令人怦然心动的野性之美!
巴勒斯一向以观察鸟类、花卉和自然景观的细致入微和文笔优美著称,他的文章又渗透着深深的哲学和神学反思,他继承了惠特曼、爱默生、梭罗的自然主义文化传统。他尤其以描摹自己所居住的加斯克尔山的自然环境而闻名,体现了博物学的本地性特征。 本书所记录的就是巴勒斯与各种鸟类邂逅的故事,他在细腻的观察中,表现出的不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居高临下,也不是对研究对象的冷漠的客观,而是一种深挚的移情,视这些鸟类为同类,可以在对视中相互抵达心灵的深处。
内容提要
本书将带小朋友和大朋友们一起认识鲸鱼,从神秘的鲸鱼文化记载到鲸鱼祖先的灭亡,从未知的海豚生理特征到目前的鲸鱼处境堪忧等等有趣的海洋知识等着和小读者一起分享。本书的亮点在于:知识点丰富,图文并茂,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还用黄色对话框加以标注。使小读者主次分明,体验趣味阅读。
在扼要介绍热带鱼家养关键技术,包括水族箱的选择与配制,热带鱼的选购、运输、放养、配置以及日常管理的基础上,介绍350种左右常见热带鱼、无脊椎动物和水草。其分类不以科来分,而是根据热带鱼的体型来分,热带淡水鱼分为小型、中型、大型三类,热带海水鱼分为中大型、大型两类,以便于读者选择自己喜欢的鱼来混养。每种均介绍其观赏指数、饲养(栽培)难度、市场价位、饲养(栽培)要诀、注意事项等。其中,观赏指数、饲养(栽培)难度用星号表示,市场价位用低、中、高来表示,饲养(栽培)要诀、注意事项则用扼要文字予以说明。
《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以培养学生野外实践综合能力、有效开展科研训练为宗旨,在总结多年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经验和结合西南地区脊椎动物资源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的基本知识与组织管理、实习典型生境类型与代表动物、不同脊椎动物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的实习方法、实习论文的撰写以及脊椎动物标本的制作方法等内容。
在这本广泛考察动物与人类的结偶与性关系的《从相残到相爱(两性行为的自然演化)》中,维托斯 ·德吕舍尔(VitusB. Dr6sctler)次仔细考察了三种比理性更强大的本能——性本能、攻击本 能、亲和性结对本能——之间的关系。相吸互趋的亲 和驱力的新近发现,导致了科学家们对先前关于动物们的求爱与结偶习性、人 类的爱情与婚姻信念进 行重新审视。 动物学家与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两种极为不同 的力量——性本能、基于亲和感即相互亲和与喜爱的情感的社会性结对本能, 会使得两个动物个体结 合在一起。性本能使雄性与雌性结合在一起的时间,只有一场交配或多只 有一个交配季节那么长。而社会性结对本能则能将两 性关系持续多年乃至终身。《从相残到相爱(两性行为的自然演化)》所探 讨的,就是当其在两性关系中起作用时的社会性本能 。 通
实验内容的编排上力求简明、实用.全书由基础型实验和综合设计型实验两大部分组成.基础型实验重点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实验动物选择代表性强、取材方便;对每个实验操作与观察中的关键步骤指导详细.在厚基础、强技能的前提下,综合设计型实验则重点启发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收录了 100 种青岛本地能都观测到的鸟儿,内容详实,不仅介绍了其习性、特点和生存状况,还有能够观测到它们的*地点,是观鸟爱好者的观鸟攻略,也是老师、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出游的纽带。 ☆和平使者 山斑鸠,青岛俗名 半斤 ;爱情鸟 鸳鸯,公鸟华丽、母鸟低调;海军衫 雀鹰,老鼠、蛇都是它口中的美食 本书共有:陆禽类、游禽类、涉禽类、猛禽类、攀禽类、鸣禽类六个章节,内容生动、具体,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爱上鸟儿、增长知识。 ☆独特的内文设计,使这不仅仅是鸟儿科普书,还是为每位读者量身定做的观测记录册:每观测到一种鸟儿,我们可以在目录相应的方框里打 ,并将发现这种鸟儿的时间、地点记录到相应内文页的特定位置;观鸟记录还可以写在、画在书中的 我的观鸟日记 中。
本书选择中国东南部福建省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的4个典型森林群落类型: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矮林和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设计野外调查与控制实验样地,研究土壤动物群落区系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等生态特征以及土壤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环境因子沿海拔高度的变化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动态的影响机制,同时采用野外分解法和化学排除法,研究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归还的生态功能及其调控机理。其目的是:应用海拔引起的自然气候梯度作为气候变化研究的替代系统,揭示土壤动物群落的生态特征及生态功能沿不同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为探讨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功能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提供基础数据及理论支撑。 该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生态学、环境科学、生物学、资源与环
本书是根据编者多年的野外实习教学经验结合*文献资料编写而成。以实习中采集的大量彩色图片展示动物主要鉴别特征的同时,尽可能提供了其自然生存状态照片及生态习性、地理分布和经济价值等信息。全书包括概论、海滨无脊椎动物和海滨脊索动物三篇。概论部分简介了海滨动物学实习基本知识、海滨环境、海滨无脊椎动物采集和处理方法、鸟类观察的基本知识。海滨无脊椎动物涉及的主要类群有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等,海滨脊索动物主要包括软骨鱼、辐鳍鱼和鸟类等。 本书可供在秦皇岛北戴河海区进行野外实习的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鉴于北戴河为著名的旅游和避暑胜地,本书也是游人了解海滨常见动物的途径之一;本书亦可作为广大中、小学生的科普用书。
为了解长江中下游主要湿地水鸟情况和环境变迁 情况,国家林业局和WWF组织相关部门和志愿者团体在 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范围内进行了长 江中下游水鸟同步调查,陶旭东、雷进宇、理查德 赫伦、雷刚*的《长江中下游越冬水鸟调查报告 (2015)》是此次调查的成果汇总。 本书探明调查区域越冬水鸟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 况,分析越冬水鸟年度变化规律和对水鸟造成威胁的 因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和水鸟保护提供科学依 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