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蜂寄生生态学与工厂化繁殖应用》针对赤眼蜂大量繁殖与应用的理论基础问题,以作者的研究工作为背景,系统地论述了赤眼蜂的寄生生态学问题。其中包括赤眼蜂种类的采集与鉴定,赤眼蜂寄主选择性及其机制,赤眼蜂对环境湿度和梯度恒温的响应,赤眼蜂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编制与应用,赤眼蜂寄生功能反应、自身密度的干扰效应与空间异质性研究,赤眼蜂的大量繁殖及赤眼蜂的品质管理与田间释放问题。对于推广应用赤眼蜂,开展生物防治,提高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具有参考价值。《赤眼蜂寄生生态学与工厂化繁殖应用》可供全国农业院校的植保专业学生,广大生物防治研究人员,各级政府农业技术工作者,有机农业生产企业人员等参考。
中国小蠹科分类纲要》一书基于1984年出版的《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二十九册鞘翅目小蠹科》一书,根据国际上分类变动,又收集新近研究的成果,以纲要的形式,对目前国内已公开发表的小蠹重新进行分类理定,介绍了小蠹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已知类群不同分类阶元的检索表,包括4亚科、42属、204种及亚种;并且对于小蠹虫、传病与植物检疫也作了扼要的阐述,因此对我国林木上小蠹虫识别及其发生、防治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再者其中有较多种类也广泛分布于境外的相关地区,为此在口岸检疫时,在截获小蠹的鉴定及一些检疫性的小蠹的非中国种的确认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小蠹科分类纲要》主题明确、构思清晰、内容广泛、记述翔实,包括的种类十分丰富,基本上涵盖了我国各大林区已知小蠹虫的种类,对于我国小蠹虫种类的识别与鉴定很
《中国昆虫图鉴》是“中国之美 自然生态图鉴”系列作品中的一部。本系列图书紧扣“中国”这一主题,从自然科学普及的角度出发,科学系统、面面俱到地为读者展现了全部中国本土昆虫的全貌,是一部极具知识性、观赏性和收藏价值的中国昆虫大典。 《中国昆虫图鉴》以“目”分类,分门别类地介绍了遍布中国的32个目800余种昆虫。每种均详尽地介绍了昆虫名称、别称、拉丁文名称、所属科、外观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区域。 《中国昆虫图鉴》所讲述的每一种昆虫,都配有手绘彩色插图。 《中国昆虫图鉴》在书后附有简明的内容索引,更方便读者查阅。 《中国昆虫图鉴》让读者朋友可以直观、详细地了解中国野菜知识,极具实用性,精美的精装装帧,更是适合家庭阅读与收藏。
陈禄仕主编的《中国尸食性蝇类(精)》全书共4 篇15章及附录,图文并茂,有黑白形态图180幅,彩 色图59幅,表格65个。篇记述蝇类在双翅目昆虫 中的分类地位,蝇类体位及名称,蝇类成虫基本特征 ,蝇类三龄幼虫基本特征,蝇类生活史及习性,蝇类 与法医学的关系等;编制有尸食性蝇类成虫分科检索 表,尸食性蝇类三龄幼虫分科检索表,蝇蛹分科、分 种检索表等。第二篇记述目前我国与尸体有关的尸食 性蝇类9科17亚科49属105种成虫和部分蝇卵、幼虫和 蛹的基本形态特征,以及分布和生态学特征及其相应 的属、种检索表。第三篇记述尸食性蝇类在犯罪调查 中的作用,如推测死亡时间、推测死亡原因、推测尸 源区域、推测尸体现场及致伤部位等;记述尸食性蝇 类研究的内容及方法;记述尸食性蝇类在现场信息的 提取等。第四篇附有部分彩图、尸食性蝇类索引
《昆虫生态学研究与应用》从昆虫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含景观和区域生态系统)、全球变化和生物技术6个方面介绍昆虫生态学研究与应用的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技术。在介绍经典昆虫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按照昆虫生态学的特点,精选了国内外近年发展起来的、应用较为普遍的昆虫生态学研究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加以介绍。《昆虫生态学研究与应用》共分6章,前3章分别从昆虫个体生态学、昆虫种群生态学和昆虫群落生态学介绍相应的研究与应用,后3章则介绍“生态系统中昆虫的研究与治理”“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昆虫研究与控制”“现代生物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昆虫生态学研究与应用》各章节在介绍相关生态学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基础上,还选编了相应的研究实例,以加深读者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每章后附有复习题,书后附有
李有志、曾粮斌、文礼章主编的《华中昆虫研究(**2卷)》为华中三省昆虫学会学术论文集,论文研究层次包含昆虫学的基础、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推广,研究方向涉及昆虫生态、昆虫生理等,地域涵盖湖南、湖北和河南,论文作者以中青年为主体,研究生论文占有相当的比例,同时包含有学科动态和少量论文摘要。
本书是一本科普读物,介绍身边的自然博物;200多幅摄影和精美绘图,形象生动地直观呈现平时就在我们身边但不常留意的物种,共分三大类:花、鸟、虫。其中花介绍了从公园到原野到深山等花类植物28种。如野迎春、玉兰、桂花、芙蓉花、银杏、蜡梅、酢浆草、鱼腥草、杜鹃花、珙桐、兰草等。鸟介绍了水禽、林禽、猛禽等23种,如青头潜鸭、夜鹭、黑水鸡、大红鹳、小 、绿头鸭、燕子、红嘴相思鸟、杜鹃等。虫介绍了20种,包括灭 物种与珍稀特种,如凤蝶、天蛾、黑带食蚜蝇、胡蜂、蚕、萤火虫、天牛、蝉等。
《寄生林木食叶害虫的小蜂》是作者30多年来对我国林木食叶害虫寄生蜂所作的调查和研究工作的系统总结?书中记述了8科41属115种寄生于林木食叶害虫的小蜂,包括42个新种?3个中国新记录属?15个中国新记录种?作者在查看了现存于国内外的模式标本和仔细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以前使用比较混乱的一些种名?属名进行了订正?为了便于森林保护工作者和生物防治工作者准确鉴定这些小蜂,书中对小蜂每个属?种的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配有彩色照片图,以便读者参考和鉴定?书中还配有一些小蜂的生态照片,读者也可根据在林间所发现的小蜂的类似情况,作为鉴定小蜂的重要参考?
本书以大量的第一手研究资料为主,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从昆虫的资源价值、生态价值和科学价值系统地论述了资源昆虫的定义,研究范围、对象、任务和目的,建立了资源昆虫学的理论框架。 本书分为16章,包括绪论、紫胶虫、白蜡虫、五倍子蜘虫、腼脂虫、产丝昆虫、产蜜昆虫、昆虫作为药物资源、昆虫作为蛋白质资源、天敌昆虫、授粉昆虫、观赏昆虫、昆虫与环境、昆虫细胞的科学价值及应用、昆虫生物反应器和昆虫的特殊能力与仿生学等内容。每一章节都有具体昆虫种类的生物学、生态学、利用价值、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等丰富的国内外研究资料支撑,图文并茂,并附有大量的国内外参考文献。本书是国内外较系统、资料较丰富,反映最新研究进展的资源昆虫学专著。
本书是中国广头叶蝉亚科昆虫的系统总结。全书分总论及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包括广头叶蝉亚科的研究简史、形态特征、分类系统、生物学、经济价值、材料与方法等。各论部分共记录中国广头叶蝉亚科Macropsinae(半翅目Hemiptera:角蝉总科Membtacoidea:叶蝉科Cicadellidae)8属131种,其中包括1属级新地位、14新种、7中国新记录种、1个新名、6个新组合及1属级新异名和1种级新异名。每个种附有简要的形态特征描述,其中128种附有结构特征(外生殖器)图版,82种附有彩色图版(背面观、侧面观)。同时提供了广头叶蝉亚科分属、分种检索表。 本书可供从事昆虫学、植物保护研究及教学的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是中国广头叶蝉亚科昆虫的系统总结。全书分总论及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包括广头叶蝉亚科的研究简史、形态特征、分类系统、生物学、经济价值、材料与
麻蝇,属昆虫纲双翅目,是一种分布非常广泛的昆虫。部分麻蝇种类体内、外携带大量的多种病原体,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是卫生防疫和国境口岸重点防控的对象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和旅游往来越来越频繁,蝇类和其他医学媒介生物跨境远距离传播的机会越来越多,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国境口岸对于种类鉴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书以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于2012-2014年,在全国除新疆和港澳台外的调查研究中所得的200余种蝇类为基础,*期推出其中的70余种麻蝇,拍摄了麻蝇雄虫背、侧面、头部及尾器实体的高清晰彩色图片,详细描述了其外部特征,为麻蝇的准确鉴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是一本难得的以蝇类实物为基础的彩色实用图鉴。本书可供从事蝇类研究和蝇类防治的科技人员、出入境医学媒介检疫实验室、
《华中昆虫研究》第十四卷:为2018年华中三省昆虫学会学术论文集,论文研究层次包含昆虫学的基础、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推广,研究方向涉及昆虫生态、昆虫生理等,地域涵盖湖南、湖北和河南,论文作者以中青年昆虫研究工作者为主体,研究生论文占有相当的比例,同时包含有学科动态和少量论文摘要。
本书从大量的文献中,整合出经典的实验及理论实例,内容包括食草昆虫、坚固的抗虫害防护、植物化学无尽的变化、寄主植物如何寻找寄主、寄主植物如何接受寄主、寄主植物的信息对食草昆虫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动植物的进化、昆虫与花互利共生、昆虫与植物的知识等动物和植物方面的知识。此外,本书中还附录了部分植物次级代谢物的化学结构式以及昆虫植物学的方法论,另外还向读者推荐了有关昆虫和植物关系的相关书籍和靠前会议情况。本书可以作为生物专业研究生教材使用,昆虫爱好者或者研究昆虫生物学的学者也可以阅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