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简要地阐述海洋导航与定位的定义以及发展历史和现状;然后介绍地球形状及导航要素、导航坐标系及其相互转换、地图投影、地球上的时间和日期、运动载体的状态参数和导航常用的参数量纲等导航定位基础知识;再介绍导航定位的基本原理、导航定位技术及其特点、导航定位精度以及航迹规划;为实现导航状态参数的*估计,本书还介绍线性系统及各种估计和滤波方法。重点介绍了适用于海洋导航与定位的惯性导航、卫星导航与定位、水下声学导航与定位、水下重力/磁力/地形/地貌匹配导航与定位,以及几种比较经典的组合导航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数据处理理论和方法,对部分导航与定位技术还附加了应用实例。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目前流行的几种宽带接入技术,并针对学生学习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切入点,从应用性角度讲述了典型宽带接入技术系统设计组网、设备安装配置等方面的内容。全书共分为六个项目,内容包括:接入网基础认知、以太网宽带接入技术、EPON技术、GPON技术、HFC宽带接入技术和WLAN宽带接入技术。 本书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采用项目化结构安排,层次清晰,涵盖了接入网建设领域所涉及的组网设计、设备安装调试等不同岗位的技术内容,紧跟时代发展需求。 本书既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如通信工程、通信技术等)的教材,也可作为通信工程、弱电工程、接入网安装与维护等领域工作人员的参考资料。
编写组以中铁电气化局集团2014年出版的施工标准化作业系列丛书《铁路通信工程施工作业操作手册》为基础,以通信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为依据,把历年来留存的通信工程工艺照片和多年通信工程施工经验相结合,编写了本手册。本手册共分4章:通信线路建筑施工,通信设备安装施工,无线通信建筑安装施工,安全质量管控、文明施工。
《密码术的奥秘》密码的成功破译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提前两年结束,而误信密码则让16世纪苏格兰的玛丽女王掉了脑袋,可见密码术对我们的历史产生过极为重大的影响。然而密码术并非只与战争和间谍相关,它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自动柜员机、电子邮件、付费电视、网络购物、移动通话等不无涉及加密与解密。作为密码术的入门图书,本书没有过多纠缠高深的技术理论,却又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密码术的发展、分类及其应用等方方面面,其中穿插有大量密码术的使用实例,可以说既能丰富普通读者的密码术知识,也是对数学爱好者和密码爱好者的智力挑战。
李艳红、胥学跃主编的《通信新业务基础》针对当今社会移动通信、即时通信、移动互联、行业应用的高速发展,紧跟通信新业务的不断变化,进一步满足了通信企业人才培养要求。本书主要从业务的认知、使用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具有代表性的业务进行阐述,内容包括电信行业概述、消费者常用的热点业务、3G业务及其应用、4G业务及其应用,以及通信业务的行业应用等。 本书作为通信新业务知识的普及性读本,可用作通信类职业院校或中高职院校通信类专业的教材或教辅资料,也可供通信企业从业人员培训和学习参考之用。
本书主要介绍无线射频通信系统和功能模块中各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全书共6章,主要内容包括通信电子线路基本知识简介,射频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角度调制与解调,锁相环原理及应用。为便于学生加深学习,每章均配有相应的习题。本书既重视理论的系统性与严密性,又注重内容的先进性与实用性。本书配套有PPT课件、学习指导视频等。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类和通信工程类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从事电子科学技术、通信及自动化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与由郑君里等编著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号与系统》(第3版)一书配套的学习辅导用书。根据该教材前言部分推荐的组课方案1,本书针对第1~5章以及第7、8、12章进行辅导:首先归纳总结知识点,然后分析讲解重点和难点,后给出所有习题的详细解答。本书注重在习题解答过程中体现信号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分析以及确定性信号经线性时不变系统传输与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同时亦强调技巧的运用。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本科学生的辅导教材,也可作为报考电子信息、通信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的复习参考用书。
《不确定性理论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紧紧围绕不确定性理论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运用不确定性理论对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处理的不同阶段,由浅入深地对数据建模、不同信息片段的可靠性评估、从不同视角选择信息分析和传播的框架、组合不同来源或与观察到的情况有关的决策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不确定性理论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共分为9章,涉及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引用形式体系、集合管理与信息传播、信息可靠性管理、信源组合、数据建模、分类(信源多样性的决策利用)、空间维度(数据联合)、时间维度(跟踪)等。《不确定性理论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材料丰富,体系结构完整,内容新颖翔实,知识系统全面,行文通俗易懂,兼备知识性、系统性、可读性、实用性和指导性。《不确定性理论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移动边缘计算能够满足5G、车联网、虚拟/增强现实、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慧医疗、公共安全等行业应用对大数据处理、网络带宽及时延等方面的迫切需求。为此本书针对与移动边缘计算相关的若干关键问题,本着通俗科普微学术的原则,介绍了移动边缘计算的由来、与5G的关系、关键技术、典型应用场景、实验平台以及未来的研究挑战等。 本书可作为政府与企业人员、咨询公司、一般技术人员、工程研究人员以及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等快速了解和熟悉移动边缘计算技术的科普类参考书。
《通信基础网设备与运用》以培养通信工程建设与维护专业人才为出发点,以通信基础网设备与运用为主线,介绍了通信基础网设备原理知识及运用技能,内容涵盖通信基础网概述、通信基础网机房、综合布线、通信基础网电源与配电、接地与地线以及常用的程控交换、光传输、视频会议、软交换、计算机网络交换及集群移动通信等6类通信设备。 本书内容详实,在编写过程中尽量做到深入浅出,注重实用性和可读性。书中既有装备理论的讲解,又有实际通信装备工程的设计运用。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是一本较为实用的技术书,可作为通信工程建设与维护专业教材,亦可作为本科院校通信、信息及电子工程等专业的培训教材或相关技术人员的自学参考书。本书由庄绪春、杜思深任主编。
本书对现代通信领域的主要技术进行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介绍,并涵盖了近年来出现的新兴技术。 全书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现代通信技术概述、数字通信技术、电话网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微波与卫星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接入网与接入技术以及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或电子信息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或培训教材。
王福昌、潘晓明编著的这本《通信原理实验(第 2版)》详细介绍了作者研制的HUST TX系列通信原理 教学实验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采用该实验设备的实验 目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等。用HUST TX实验设备 可完成以下11个实验:数字基带信号及AMI/HDB3编 译码、数字调制、模拟锁相环与载波同步、数字解调 与眼图、数字锁相环与位同步、帧同步、时分复用数 字基带通信系统、时分复用2DPSK、2FSK通信系统、 PCM编译码、时分复用通话与抽样定理、通信模块设 计。 本书可供采用HUST TX系列通信原理教学实验系 统进行通信原理实验的大学本科生和专科生作为实验 教材,也可供有关人员设计实际电路时参考。
杜玉华、李永全主编的《信息论理论基础教程》 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信息论理论基础教程》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 括信息论概述、信息的度量、离散信源、离散信道及 其容量、无失真信源编码、有噪信道编码定理、限失 真信源编码、纠错编码等。为了便于教学和读者自学 ,每章后都有本章重点及小结、习题。在内容编排上 由浅人深,表述简洁,注重可读性,以易接受的方 式介绍信息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既保证理论的 完整性及系统性,又注意形成理论研究面向应用的特 点。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等 专业的教材用书,也可作为从事通信、雷达、导航、 计算机、系统工程、生物工程、管理工程等相关领域 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频谱估计是现代信号处理的重要内容,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声纳、医学等领域中的信号处理。本书基于信号子空间与噪声子空间理论,以全新的视角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经典谱估计与现代谱估计。 全书共分五篇21章,内容包括经典谱估计、基于滤波的频谱估计、信号模型与向量子空间基础、基于信号子空间的谱估计、基于噪声子空间的谱估计。 本书是一本关于频谱估计理论与应用,与国际前沿科学接轨的学术著作,可供电子、通信、自动化、计算机等专业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和相关科技人员教学、自学或进修之用。
本书共分十四章,章节的划分与樊昌信、曹丽娜编者的《通信原理》(第六版)完全一致。 讲解结构包括五大部分: 一、本章教材全解:本章知识图解、本章内容总结 ?1.本章知识图解:用网络结构图的形式揭示出本章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以便于学生从总体上系统地掌握本章知识体系和核心内容。? 2.本章内容总结:对每节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指出理解与应用基本概念、公式时需注意的问题以及各类考试中经常考查的重要知识点。 二、典型例题解析:精选部分反映各章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方法的典型例题——其中部分例题选自名校考研真题,给出了详细解答,以提高读者的综合解题能力。 三、考研真题精析:精选全国众多知名高校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做了精心深入的解答。 四、本章同步自测:精选有代表性、测试价值高的题
由吴婷、刘锁兰、史国川编著的《通信原理答疑解惑与典型题解》深入浅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的各大高校通信原理练习题与考研题。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绪论、确定信号分析理论、*过程分析理论、信道与噪声、模拟幅度调制、非线性调制、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同步原理、差错控制和信道编码、课程测试及考研真题。 本书以常见疑惑解答一实践解题编程一考研真题讲解为主线组织编写,每一章的题型归纳都进行了详细分析评注,以便于帮助读者掌握本章的重点及迅速回忆本章的内容。本书结构清晰、易教易学、实例丰富、学以致用、注重能力,对易混淆和历年考题中较为关注的内容进行了重点提示和讲解。 本书既可以作为复习考研的练习册,也可以作为通信原理学习的参考书,更可以用于各类培训
《通信原理与应用》是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领导下组织编写的系列教材,该教材分为基础理论部分和系统案例部分,将理论部分和系统案例部分作为一个整体编写,旨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系统案例部分按应用类别分为七个分册:移动通信、光通信、卫星通信、宽带接入、短距离无线通信、广播与多媒体通信、其他无线通信。 本书是其中的光通信分册,共收纳6个案例:光纤传输、数字复接体系、波分复用技术、多载波射频光通信系统、自由空间光通信、无源光纤接入网。 配套出版的基础理论部分内容包括:绪论、*过程基础、模拟调制、数字信号基带传输、数字调制、模拟信号数字化、差错控制编码、复用与多址技术、无线传输新技术。 本书可用作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密码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成都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格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江南信息安全工程技术中心、兴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得安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俊、李元正、谭武征、徐强、王妮娜、孔凡玉。
本书介绍了现代通信新技术中的应用技术,内容包括智能通信、航空通信、无线电监测和深空测控与通信。 本书由众多业内专家鼎力合作,精心编写,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并有较多的插图以帮助读者结合工程实践来理解。 本书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学生教材。
密码学技术是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中的关键技术 ,其主要目标是实现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 《密码学原理及应用技术(第2版21世纪高等学校信息 安全专业规划教材)》介绍了密码算法及其在诸多方 面的应用,内容包括分组密码体制、公钥密码体制、 序列密码体制等算法以及密码学在网络安全、电子邮 件、电子商务和图像加密中的应用等。全书语言简练 ,通俗易懂,重点突出。 《密码学原理及应用技术(第2版21世纪高等学校 信息安全专业规划教材)》是作者张健、任洪娥、陈 宇在多年教学和科研工作基础上形成的,可以作为高 等学校计算机、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的本科生 和硕士生教材,也可以供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及 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王威等编著的《通信线路施工技术》主要讲述了通信线路施工的基础性、实用性的知识,主要内容包括通信企业概述,线路查勘与测量,打洞与立杆,光、电缆架设,光、电缆接续封包,通信管道工程,FTTH工程施工,通信线路施工安全,通信线路的测试与维护等内容。 《通信线路施工技术》可作为高职高专通信类专业教材,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