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了适应我国核电与核技术应用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结合四川大学多年核电子学实验课程教学经验而编写的最新核电子学实验教材.全书共12个实验,前9个实验为基础实验,后3个实验为开放实验.附录部分总结了实验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实验中需要用到的课外知识以及实验所用到电路的完整电路原理图.
优秀技术工人百工百法丛书 由100位全国各行各业的顶尖高技能人才的100种具有先进性、独特性、推广价值的技能技法、操作法或者创新方法组成,是全国总工会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出版项目。 入选 优秀技术工人百工百法丛书 作者群体的工匠人才,都是全国各行各业的杰出技术工人代表。他们总结自己的技能、技法和创新方法,著书立说、宣传推广,能让更多人看到技术工人创造的经济社会价值,带动更多产业工人积极提高自身技术技能水平,更好地助力高质量发展。 《程克辉工作法 : 常用焊接操作技能》总结了钨极氩弧焊、焊条电弧焊、实心焊丝富氩气体保护焊板对接和管对接的焊接方法及难点解决办法,并有实际操作案例,是从事焊接工作的实用技术。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树立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构建核安全政策法规体系,实施科学有效安全监管,保持高水准安全,营造共建共享的核安全氛围,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
文件单行本。 近七十年来,中国核事业从无到有、持续发展,形成了完备的核工业体系,为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核安全事业进入安全高效发展的新时期。*主席提出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为推进核能开放利用国际合作、实现全球持久核安全提供了中国方案。为介绍中国核安全事业历程,阐述中国核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政策主张,分享中国核安全监管的理念和实践,阐明中国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进程的决心和行动,特发布本白皮书。
GB/丁18988《放射性核素成像设备 性能和试验规则》分为3个部分: 一一第1部分: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装置; 一一第2部分: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装置; 一一第3部分:伽玛照相机全身成像系统。 本部分为GB/T 18988的第3部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 18988。3—2003《放射性核素成像设备 性能和试验规则 第3部分:伽玛照相机全身成像系统》,与GB/T 18983.3—2003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一增加了资料性附录C,附录内容采用了NEMA标准出版物NU l-2007((伽玛照相机性能测试》中第5章的内容; 一一增加了引言。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EC 61675—3:1998((放射性核素成像设备 性能和试验规则 第3部分:伽玛照相机全身成像系统》,按照我国的标准编写规则,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增加了
文件单行本。 近七十年来,中国核事业从无到有、持续发展,形成了完备的核工业体系,为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核安全事业进入安全高效发展的新时期。*主席提出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为推进核能开放利用国际合作、实现全球持久核安全提供了中国方案。为介绍中国核安全事业历程,阐述中国核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政策主张,分享中国核安全监管的理念和实践,阐明中国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进程的决心和行动,特发布本白皮书。
涉及核与辐射、化学物质与毒剂、有害生物与生物战剂所造成的各种重大事件称为“核化生”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在人员密集的城市,危害巨大。 一般居民不熟悉其危害性和防护措施,容易惊慌失措。《城市居民核化生突发事件防护常识》介绍主要的核化生危害特点,公众防护的基本原则和常用防护方法,以及如何就医,如何寻求心理帮助等常识。 孙颖浩主编的《城市居民核化生突发事件防护常识》适合城市居民阅读,也可供初级医护人员参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吕玉民、傅宝华、韩林、赵风玲、陈英、刘青杰、刘建香、刘强、王喜爱。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GBZ/T 220((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规范》按部分发布,分为以下三部分: ——第1部分:核电厂; 一一第2部分:放射治疗装置; ——第3部分:丁辐照加工装置、中高能加速器。 本部分为GBZ/T 220的第1部分。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侯长松、杨芬芳、张奇、朱卫国、张震、邓君、杨小勇、陈东辉、陈群、梁婧、练德幸、林志凯。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贝特莱博瑞技术检测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本标准起草人:万玲、冯泽臣、娄云、马永忠、彭建亮、翟曙光、孔玉侠、王时进、李君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医学研究所和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本标准起草人:刘青杰、陆雪、赵骅、陈英、吕玉民。
本标准第4章一第7章是强制性的,其余是推荐性的。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Zl78—2006《低能丁射线粒籽源植入治疗的放射防护与质量控制检测规范》,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增加了粒籽源使用要求; ——增加了预防粒籽源植人前和植入后的丢失; ——增加了粒籽源植入操作中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 ——增加了植入粒籽源的患者,住院时和出院后的管理; ——增加了植入粒籽源的患者死亡后,尸体处理和骨灰运输的要求。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素明、何志坚、朱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