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黔、张惠玲主编的《制浆造纸仪表及自动化》共分10章,重点介绍了制浆造纸生产过程中主要工艺参数检测方法,测量数据的处理,合理选择和使用相关仪表,目的是使读者具备能够分析和解决制浆造纸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方
本书为造纸艺术相关的学术书。造纸术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传统手工纸传递着文明的深度,也承载着中华历史的厚度。本书探究纸材新语义,促进古法手工纸、竹纸在文创产品、书籍、儿童绘本等领域的推广与应用,试图从从设计人才培养、传统技艺体验、儿童美育研学多维角度推动传统造纸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梳理手工纸取材、传统造纸流程和产地风格等信息,让 多的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本书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中国不同区域手工纸研究、古法造纸流程展示、手工纸原材料展示、传统书籍展示、师生制作手工纸制品及传统工艺纸制品产品展示。
GB/T 20629((电气用非纤维素纸》包含下列几个部分: ~一第l部分:定义、名称及一般要求; ——第2部分:试验方法; 第3部分:单项材料规范。 本部分为GB/T 60629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l.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EC 60819—2:2001《电气用非纤维素纸第2部分:试验方法》。 本部分与IEC 60819-2:200l相比存在如下技术性差异: 一删除了IEC 6081 9—2:2001的前言; ——删除了IEC 60819-2:2001第3章中对样品和试样的定义; …一一按机械性能、电气性能、理化性能对章节顺序进行了调整及编辑性修改; ——增加了“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温度指数”“导热系数”和“氧指数”五项性能的试验方法, 并依据此增加了相应的规范性引用文件。同时为便于编写,增加了GB/T 559
本书为造纸艺术相关的学术书。造纸术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传统手工纸传递着文明的深度,也承载着中华历史的厚度。本书探究纸材新语义,促进古法手工纸、竹纸在文创产品、书籍、儿童绘本等领域的推广与应用,试图从从设计人才培养、传统技艺体验、儿童美育研学多维角度推动传统造纸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梳理手工纸取材、传统造纸流程和产地风格等信息,让 多的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本书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中国不同区域手工纸研究、古法造纸流程展示、手工纸原材料展示、传统书籍展示、师生制作手工纸制品及传统工艺纸制品产品展示。
本标准按照GB/T l.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2679.1—1993《纸透明度的测定法》。本标准与GB/T 2679.1—1993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 ——对原理进行了修改,原理修改为“按规定的方法,利用反射光度计分别测定单层试样背衬黑筒和背衬白色底衬的光亮度因数,再根据测得的光亮度因数计算透明度。”; ——增加了对简易分光反射光度计的规定(见5.2); ——增加了对白色底衬的测试步骤(见8.2); ——修改了计算公式(见9); ——增加了附录A“用于测定漫反射因数的反射光度计的光谱特性”。 本标准采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0 22891:2007((纸透明度的测定漫反射法》。 本标准与IS0 22891:2007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