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原理、技术及应用》一书主要论述了水处理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和应用案例。全书共19章,包括绪论、筛分、沉淀分离、气浮分离、澄清过滤、 脱水干燥、混凝、吸附、离子交换、化学与物理化学法、水处理反应器、废水生化处理理论基础 、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消化法、颗粒污泥技术、膜生物反应器、微生物燃料电池和微生物电解池、膜分离等。本书理论与应用并重,详细介绍了水处理领域通用的各种技术方法、原理、设备装置的构造以及设计计算等,并在每章末都附有相应的思考题,便于读者加强练习和加深理解。 本书可供水处理、市政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矿井水资源化利用和零排放处理技术与工程案例》本书简要介绍了煤矿矿井水的来源,根据水质特征对矿井水进行了分类。对各种类型的矿井水处理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根据我国矿井水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面临形式,分析了当前矿井水利用发展重点,提出了矿井水利用的建议与对策,并介绍了与矿井水相关相关政策与标准、国内矿井水常规处理的技术与工艺。本书详细介绍了高盐矿井水的脱盐浓缩和蒸发结晶处理技术。重点介绍了高盐矿井水的预处理、多级膜浓缩、分盐结晶的零排放处理工艺,详细介绍了三种不同处理工艺的高盐矿井水处理工程案例。本书后对高浓盐水井下固化、井下封存、深井灌注、聚瓷超膜处理、双极膜处理等新技术进行了展望和探讨。
本书较为全面和详细地介绍了天然水体中有机物的特性,并着重介绍了其有机物分子量,亲疏水性以及三维荧光光谱;饮用水处理的各种技术、特点和所起的作用;饮用水不同的处理工艺及其优缺点;消毒副产物的生成、特点以及去除的技术和工艺;同化有机物和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生成、特点及去除的技术和工艺;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技术以及膜技术等。本书适合从事饮用水处理的研究、设计以及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给排水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考,亦可作为饮用水深度处理课程的研究生教材。
本书在介绍水文模型发展概况、分类以及主要研究与应用领域的基础上,将内容分为3篇;第一篇主要讲述流域水循环与水文过程模拟,从流域与流域水循环基本概念开始,分为降水过程模拟、地表截留和人渗过程模拟、蒸散发过程模拟、地下水过程模拟以及产汇流过程模拟等,并以水文模型评估作为本篇的结束;第二篇主要论述概念性水文模型,从国内外常用的几十种概念性水文模型中选择了具有一定代表性、且以国外模型为主的6个概念性水文模型,包括新安江模型、水箱模型、SWMM模型、PRMS模型、HSPF模型以及HBV模型;第三篇主要讨论分布式水文模型,介绍了分布式与半分布式水文模型共7个,包括TOPMODEL、SHE模型、SWAT模型、VIC模型、TOPKA-PI模型、数字新安江模型以及PDTank模型。
智慧水利大数据是大数据在水利系统内的应用实践,是大数据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与传统水利行业的融合,本书在该领域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第一,解析了智慧水利大数据理论框架;第二,提出了智慧水利大数据的基础体系架构、关键技术体系、平台构建方法和智能应用模式;第三,探索了水利大数据分析方法在规律分析、态势研判、趋势预测和决策优化四个维度的应用;第四,总结了智慧水利大数据应用保障条件;第五,总结了智慧水利大数据的趋势与建议。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渗流力学的发展,但也不断地对渗流分析与控制理论提出新的挑战。《水利工程渗流分析理论与实践》面向重大水利水电工程渗流分析与安全控制需求,系统阐述岩土介质渗流的基本理论和数学模型、岩体的渗透特性及其演化规律、岩体的非达西渗流特性及其参数确定方法、岩土介质的非饱和渗流特性及其参数估算、渗流场的数值模拟方法与防渗排水优化设计方法等内容。针对复杂的工程实践问题,《水利工程渗流分析理论与实践》通过丰富的工程案例,阐明地质条件的利用、渗流模型的选取、渗流参数的取值、定解条件的确定、防渗排水的优化等基本问题,力求理论严谨,方法易行。《水利工程渗流分析理论与实践》部分插图附有彩图二维码,扫码可见。
内容简介 本《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银皮书)2017年版,是1999年版银皮书的升级版。它继承了原有合同条件的优点,延续了菲迪克(FIDIC)平衡风险分担的基本原则,并在萃取过去近20年使用中获得和总结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与1999年版合同通用条件相比,本版合同通用条件的篇幅大幅度增加。此外,本书还具有以下特色: 1)通知和其他通信交流的要求更加详细和明确; 2)平等对待雇主和承包商的索赔,并将其与争端分别处理的规定; 3)争端避免的机制; 4)质量管理和承包商合同合规验证的详细规定。 本书内容包括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的通用条件和专用条件编写指南,附有争端避免/裁决委员会协议书一般条件,各担保函格式以及投标函、合同协议书和争端避
本书以建立城市水系统安全高效运行和水设施精细化智能化管控技术体系为主线,选择印染废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城市管网等典型设施,重点论述设施排水的生态安全性评价与监控、印染废水处理厂毒害污染物与毒性控制、城市污水处理厂数字化全流程优化运行与节能降耗、城市排水系统多设施协同调控与高效运行技术、城市污泥处理处置对水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水环境设施效能动态评估等核心技术突破,旨在为我国全面增强城市水设施效能以提升环境品质和保障生态安全提供支撑,为实现水行业运营技术进步和推动监管能力建设提供指导。本书内容丰富,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技术先进性与实用性结合,可供从事城市污水处理处置、水污染控制与管理等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生态工程及
本书围绕坝料勘探、坝料力学及工程特性试验、坝料本构模型、坝体变形控制、坝料填筑标准等关键问题,产学研用联合攻关20余年,突出理论研究、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分析预测、实施应用等多手段融合,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与技术上的突破,解决了高土石坝设计、建造的部分关键技术问题,为后续高土石坝的研究、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本书可供从事土石坝工程管理、土石坝筑坝材料科研、设计、施工专业人员以及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参考。
该书从水利工程史研究角度分析解读三峡工程,从善治国者必善治水的中国历史特征入手,以三峡工程建设的五个关键时间节点和十项重要决策为重点,对三峡工程决策、建设过程进行了总结综述,并对三峡工程的成功经验和社会关心的焦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 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倾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心血和智慧。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他们都亲自视察过三峡坝址或三峡工程。周恩来亲自组织推动了对三峡工程的研究和勘测设计。李鹏、朱镕基、温家宝、李克强四届国务院总理都兼任过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的主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没有哪一项工程受到党和国家各级领导这样高度、热切的关注,受到全国人民和社会各界广泛而热切的关注,受到中外媒体执着持续的关注。三峡工程开工以来,一直
《中国大坝70年》突出了70年来中国大坝在不同年代建设运行的轨迹,客观反映了不同年代大坝建设运行的时代背景、规划设计理念、工程技术特点、建设管理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移民安置成效等,系统总结了不同年代大坝建设运行的成功经验和经历教训。全书由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组织编写,以概述加案例的写法,按照年代撰写概述和挑选代表性工程,邀请相关院士、专家和大坝建设管理单位参加编撰工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世界生动展现了70多年来我国大坝建设的辉煌成就,向业内人员提供具有系统分析和生动案例的中国大坝工具书。 全书分为上、下两册,按照十章呈现,*章呈现中国大坝发展历程,第二章至第八章呈现1950-1959年、1960-1969年、1970-1979年、1980-1989年、1990-1999年、2000-2009年、2010-2019年的中国大坝工程;第九章讲水库移民安置和文物保护;第十章
本书系统介绍了大坝性态监控的最新技术、方法与理念,反映了2000年以来的最新的监测技术、方法与理念,内容涵盖大坝性态监测概述、失效模式分析、监测规划、监测仪器、大地测量方法、数据采集、数据管理与展示、数据分析评价与决策、土石坝、混凝土坝及其他大坝与附属结构的监测案例。 本书的出版,将促进国内工程安全监测届对风险理念的理解与应用,可供有关的水利水电大坝业主,设计与管理人员,关注大坝安全的人士,及其他土木工程监测从业人员参考。
《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共11卷。本卷为第2卷——《规划、水文、地质》,共分7章,其内容分别为:流域规划,工程等级划分、枢纽布置和设计阶段划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水文分析与计算,水利计算,泥沙,技术经济论证。 梅锦山、侯传河、司富安主编的这本《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第2卷规划水文地质)》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常备工具书,同时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重要参考书。
本书内容包括江苏省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预算定额和江苏省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预算编制规定两个部分。 维修养护预算定额 是江苏省水利工程系列定额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建筑工程维修养护和设备维修养护两部分,是编制和审批江苏省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资金的依据、财政和审计部门进行财政和审计监督的依据,是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购买社会服务的指导性标准,也是维修养护企业编制投标报价的参考。 维修养护预算编制规定 对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预算的编制进行了规范说明,是相关预算工作的具体指导性文件依据。
《中国河湖大典》(以下简称《大典》)全书包括《综合卷》和各流域(区域)水系卷。各流域(区域)水系卷以大水系、大地区分卷,分卷编写组织工作按当前水行政管理机构职责范围划分,各卷对所含大、中、小水系及所属河流湖泊进行具体阐释,水系相对完整、独立。《综合卷》是对全书内容的总览和概述,以沟通各卷关系,它反映了中国河湖水系的总体概况、历史脉络和演变规律,《综合卷》与各水系卷共同构成今天中国河湖的全貌。
高光谱遥感综合了影像学和光谱学等学科优势,可实现对水体环境状况的空间分布和光谱特征的统一探测,为水体环境监测提供了一种新手段。高分5号卫星高光谱遥感数据在光谱分辨率和信噪比等技术指标方面均有显著提升,为提高水环境参数反演精度和实现内陆水体环境的业务化遥感监测等提供了新的契机。本书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项目研究成果基础上形成的,共分为10章,主要论述高光谱遥感辐射传输机理、水环境参数反演算法和遥感应用示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内陆水体业务化遥感监测和高分5号等国产卫星的遥感资料处理系统开发等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本书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水电关键技术丛书》之一,结合工程实践及科研成果,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对输水系统布置、衬砌型式选择、结构设计、施工技术等进行了说明,论述了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布置的特点以及各主要建筑物布置时所需关注的问题。同时,阐述了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常采用的钢筋混凝土衬砌、灌浆式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环错预应力混凝王衬砌、钢板衬砌等的特点、适用条件及范围,以及其结构设计理论、方法、原则和施工技术特点及要求等,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说明,尤其针对近年来国内发展较迅速的钢板衬砌,依据水电用钢的特点及要求,对钢材选择、结构设计、制作安装等,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阐述。另外,对技术难度较大的岔管,尤其是广泛采用的月牙肋岔管,从水力特性、结构特性两方
围绕节水及其数字化、智慧化管理需求,开展智慧节水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智慧节水全过程技术支撑体系研究,以流域或区域为对象,根据节水、水资源管理工作政策要求和管理实际,以自然和社会水循环过程的各环节为重点,基于其管理目标建立智慧节水全过程的技术支撑体系,(2)智慧节水关键技术研发,(3)节水全过程集成技术研发(重点关注单环节评价、多环节多用户耦合评价、全过程评价之间相应技术特点、联系与区别),(4)节水全过程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主要从单环节评价、多用户耦合评价、多用户全过程评价三个层面来展开),(5)节水智慧化管理平台研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