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央财政支持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重点建设专业的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专业——水利工程专业与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系列教材之一,是本着高职教育的人特色,依据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建设方案和山东省特色名校方案要求进行编写。全书共分11个学习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胶凝材料、混凝土、砂浆、砌体材料、建筑钢材、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木材、合成高分子材料、土工合成材料、建筑工能材料。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专科学校的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烧绿石型稀土锆酸盐综合了稀土元素优良的光、电、磁等性能和ZrO2的高温强度等特性。因具有高熔点、高化学稳定性、低的热导率等一系列优点,可广泛应用在燃气轮机的涡轮叶片表面作为热障涂层起到保护作用,且可作为固化剂固化放射性元素等。其缺点是热膨胀系数较低。目前的研究工作一方面集中于探索新的绿色可行的制备技术合成高性能产物,提高其使用性能;另一方面通过改变材料的微观组成合成高性能的材料。基于此,本书以具有高化学稳定性、高催化活性的烧绿石型稀土锆酸盐(Ln2Zr2O7)为研究对象,通过寻求绿色的合成手段,在相对温和的环境中获得尺寸小、分散性好的纳米材料。本书将软化学法运用到其制备过程中,制备出了系列Ln2Zr2O7为基础的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其结构、形貌以及催化性能等。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一种轻质、高强、耐久、耐高温并具有良好弹性的新型材料,原应用于航天、航空和国防工程。这种优良的新型材料用于土木建筑工程是近几年的事,现在已在民用建筑、工业建筑、水利水电工程和道路桥梁工程加固中开始得到应用,由于它独特的优良性能,一开始就得到了建筑行业界认可,尤其在建筑工程补强加固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使加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本书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输水洞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 张华、晋霞编*的这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的研究与应用》共分8章,主要包括:目前国内外的现状和研究开发方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输水管黏结材料性能模型试验研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输水管技术模型试验报告;纤维增
为抑制水工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提高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和长期安全性,制定本规范。《DL/T?5298-2013 水工混凝土抑制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的混凝土。 水工混凝土宜采用非碱活性骨料。当采用碱活性骨料且需要抑制碱-骨料反应时,应采取抑制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并进行试验论证。
《复合水泥土物 理力学性质与耐久性能试验研究》主要针对内蒙古几 种典型的粉质黏土,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水泥土在 不添加 外加剂条件下的强度和变形特性,通过对不同粉质黏 土的分析,提出了16种外加剂, 并进行单掺试验,确定每种外加剂对水泥土力学性质 的影响及改性效果,并结合内蒙古 丰富的工业材料和自然资源,研究配制了一种针对寒 冷地区粉质黏土的复合水泥材料, 提出了它的*配合比。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水泥土 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均明显优于 普通水泥土。本书建立了综合考虑各因素影响的普通 水泥土和复合水泥土的强度预测模 型,分析了两者的变形特性,推导了普通水泥土及复 合水泥土的应力应变上升段和下降 段本构方程。 结合SEM试验探讨了复合水泥土的微结构特点, 探讨了复合水泥土的固化机理, 建立了单轴压缩条件下
为规范水电水利工程砂石系统运行,保证成品砂石质量,制定本标准。《DL/T?5311-2013 水电水利工程砂石料开采及加工系统运行规范》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料场开采、砂石加工、给排水和废水处理、系统维护、质量控制与评定等。在编制过程中,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认真总结了国内外砂石加工系统运行经验,吸收了加工系统运行的*研究成果。
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生态混凝土的理论研究,为实际工程的应用提供依据,由赵玉青、邢振贤*的《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与应用》分析了生态混凝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护坡原理及安全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试验分析骨料种类与粒径、水泥品种与掺量、水灰比等因素对生态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配合比设计技术、并进行了生态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抗冻性和抗冲刷耐久性以及应用性能。开展生态混凝土在堤防护坡工程中应用的中间试验,进行种植、栽种植被草皮试验,为该材料在堤防工程建设中应用,提供施工操作规程。 本书适合于从事再生混凝土的施工科研人员及生产人员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