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勇、张文洁主编的这本《小型水库管理实用手册》主要介绍小型水库管理的基本知识、法律法规、技术要求和操作实务,涵盖了小型水库管理工作中有关制度建设、调度管理、检查观测、维修养护、抢险技术、库区管理、应急管理等主要环节的内容,并附有相关附录及案例,内容全面系统,实用性强。 本书主要供小型水库管理单位和主管部门有关从业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科研、设计、施工和教学人员的参考用书。
《洪涝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防灾减灾技术丛书》全面总结了洪涝灾害防灾减灾领域的新理论研究与技术实践,共分为5章,包括:洪水与洪水灾害、防洪减灾实践与理论方法、防洪减灾技术、山洪灾害综合治理、城市内涝治理。 《洪涝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防灾减灾技术丛书》适合防灾减灾专业相关科研、工程人员参考借鉴,也可为政府管理人员作出相关合理决策提供支持,亦可作为相关专业院校师生的教辅使用。
盛丰所*的《土壤优先流运动的示踪成像技术与 分形模型模拟》系统介绍了染色示踪成像技术和离子 显色示踪成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采用这些技术开展 了试验分析,对入渗条件与优先流运动关系、入渗均 匀性和灌水效率以及土壤大孔隙发育特征与效应等重 点问题进行了研究;系统介绍了土壤优先流流动分形 的本构方程,建立了本构方程参数的计算方法,建立 和发展了土壤优先流的水流运动控制方程和溶质运移 控制方程,评价了分形模型模拟土壤非均匀水流运动 和溶质运移过程的有效性,同时对影响模型模拟预测 结果的参数和条件开展了敏感性分析。 本书可作为从事土壤水动力学、水土环境学、非 饱和带水文学等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 的参考。
本书在江苏省防汛抢险训练场建设与运行管理经 验的基础上,结合不同训练演练的组合,介绍了训练 场设施设备管理和使用、堤防险情模拟出险、训练演 练自动控制等方面内容。
《城市防洪防涝规划与设计》一书,是作者团队多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973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成果的总结。内容有:探讨城市防洪防涝工程的作用,规划和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低影响开发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国内外新的规划和设计方法,城市防洪与防涝设施的区别和关联,城市防洪与防涝规划与设计新概念。
本书以郑州市科技攻关课题《郑州市雨洪资源生态学管理模式研究》研究成果,对城市雨洪资源利用技术和管理方法进行研究。以郑州市雨洪资源开发利用为研究对象,分析郑州市城镇化进程对降雨径流的影响,并对郑州市雨洪资源利用和管理技术进行分析,提出郑州市雨洪资源生态学管理模式,并且开展雨洪资源利用综合效益评估分析。本书可供从事城市水务、水文水资源相关专业的科研和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采用现场调查、遥感解译、工程测绘和勘探、室内理论推导和数值分析等手段, 系统开展 唐家山高速短程滑坡堵江及溃坝机制研究 ,对高速短程滑坡失稳机理、堵江 机制及可能的溃坝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唐家山顺层岩质斜坡 在强震下 后缘拉裂 中部岩块楔劈和顺层剪切滑移 底部锁固段脆性剪断 突发高速启 动 的失稳机理;探讨了顺层岩质短程滑坡 刹车 制动机制及制动类型对堰塞坝体地质 结构的控制效应,合理地解释了唐家山堰塞坝内部地质结构特征。通过Visual modflow 软 件模拟了不同水位条件下堰塞坝体内部渗流场,分析了水位抬升对堰塞坝土体的渗流稳定 性影响及不同水位下堰塞坝体的渗流稳定性,推测出堰塞坝在漫坝后的破坏模式为漫坝渐 进式溃决,但整体稳定的结论。 本书可供国土资源、水利水
《长江中下游分汊河段系统治理技术》着重揭示了长江中下游典型分汊河段河床演变宏观规律,阐明了分汊河段航道治理思路和原则,提出了三峡水库蓄水后设计水位计算方法,对长江河工模型和数学模型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并行计算方法和三维可视化技术。 本书可供从事航道整治、河床演变分析、河流模拟、工程规划与设计等方面工作的科技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作为参考用书。
《中国堤防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在广泛收集全国七大流域典型堤防工程信息的基础上,提出了全国堤防工程基本数据分类方法与指标体系,初步建立了中国七大流域典型堤防工程管理基础数据库;以VS.NET和ArcGIS Server技术为平台,结合数据库理论和WebGIS关键技术,设计了遵循MVC模式的WebGIS模型,开发了中国堤防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中国堤防工程管理网站,加快了中国堤防工程管理信息的共享进程;预留了实时监测、安全评价、防汛预警、专用分析等模块的二次开发接口,便于系统后续开发与利用。编制了详细、易用、便于推广的系统用户使用方法。
本书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工作者的技术指南,展示了把具有可修复性的基础设施和具有适应性的洪水风险管理进行融合,形成综合的洪水管理方法的可行性。本书为现有防洪工程的管理,以及新的防洪工程规划与设计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指导。在对紧急洪水风险管理的概念,以及将来相关政策和实践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未来需制定的关键的法律法规。作者强调了洪水风险管理这一核心概念,为读者提供了更好地进行防洪设施可靠性和适应性评估的工具和技术,使他们*终能制定出基于准确风险认识的强健决策。
《渭河下游泥沙冲淤及洪水演进数学模型》以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三门峡建库前、后潼关高程变化以及渭河下游河道的冲淤演变,并对不同流量级洪水位的变化、洪峰传播时间和洪峰流量沿程变化特性等进行了研究。应用一维水沙数学模型对典型场次洪水演进过程进行了数学模拟,并对不同系列水沙条件作用下潼关高程对渭河下游泥沙冲淤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不同潼关高程控制下,渭河下游河道的泥沙冲淤过程及对洪水位的影响。
李蘅、谢学伦、马永锋、汪贵成、陈彦生编著的《中小型灌溉排涝工程简明技术指南》为“中小型水工程简明技术丛书”之一,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型灌溉排涝工程的相关知识,突出了现代灌溉排涝工程“人水和谐”时代具有的环境友好、生态健康、休闲娱乐等特点。全书共11章,分别介绍了中小型灌溉排涝工程设计,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灌溉输配水系统,环境保护与监测,工程运行维护与技术管理等。 《中小型灌溉排涝工程简明技术指南》除适用于从事农田水利与农业水土工程技术人员外,还可供教育、环保及军工相关领域的中职中专、大专院校师生和从事土木建筑与岩土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及科研人员参考。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前30年,“根治海河”可以与治理长江、黄河、淮河并列为四大水利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辉煌的成就之一,也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改善自然环境和生产环境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缩影。杨学新著的《根治海河运动口述史》从另一个视角和人群,独特地展现了这个伟大工程。 这本书所选的70多名口述者,是从500多名口述者中精选出来的。从当时的地位来看,基本上是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和民工,尤以民工为多。再从岁数上看,绝大多数是60岁以上,70岁以上约占二分之一,*的是1927年出生,多是长期和早期参与这项工程的,并且当时的岁数也决定其了解情况较多,观察问题较全面。此外,由于这些人当年多是基层干部和民工,做口述时也仍然是退休的基层干部或农民,因此口述中往往较少粉饰或迎合作者,谈的基
本书收集了有代表性的各地洪水风险图编制管理与应用中积累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既有丰富的理论研究,又有深入的实践,展示了各地水利工作者的在洪水风险图编制中的技术应用,为广大水利科技人员加强学术交流、拓展建设与管理思路提供参考,更好地适应当前水利事业的迅速发展。
范天印、汪小刚主编的《堰塞坝险情特征与应急处置》重点分析了堰塞坝的形成条件与机理、险情特征,以及险情勘察、分析、研判与应急处置。主要内容包括:堰塞湖与堰塞坝的概念与分类,不同类型的堰塞坝形成条件、机理与可能性判断,堰塞坝的特点、险情特征与灾变过程,堰塞坝险情勘察与监测预警系统建立、险情研判、溃决洪水计算、坝体稳定分析,堰塞坝的应急处置工程、非工程措施与组织实施,堰塞坝险情的应急管理,*后,通过国内外堰塞坝险情的应急处置案例分析,系统介绍了堰塞坝险情应急处置各方面的内容。 本书立足于武警水电部队应急救援力量建设需要,提升武警水电部队应急技术研究及实战水平,为服务广大官兵而编写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防灾减灾相关研究、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梅锦山主编的《水库汛期水位动态控制方案编制关键技术研究》是编制《水库汛期水位动态控制方案编制技术导则》的技术基础。本书充分利用已有的研究和设计成果,紧紧围绕《水库汛期水位动态控制方案编制技术导则》编制的有关要求,内容主要包括开展研究工作的成果。根据今年来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试点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概括,包括分期洪水及防洪调度研究、水库汛期水位动态控制风险评估指标及可接受风险研究和水库汛期水位动态控制洪水预报信息可利用性研究?br/
......
《水利工程防汛抢险技术》主要介绍水利工程常见险情的概念、出险成因、应急处置方法、抢险成功案例、抢险物料、主要抢险机械设备的操作、抢险预案编制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水利工程防汛抢险技术》可作为防汛抗旱抢险应急队伍培训教材,也可作为防汛抗旱指挥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在校学生参考资料。
杨红主编的这本《城镇防洪技术与设计导则》共分15章,分别为:总则,术语,城镇防洪排涝标准,总体设计,经济评价,洪水、涝水、潮位计算,分洪与蓄滞洪,堤防,护岸及河道整治,治涝工程,山洪防治,泥石流防治,防洪闸,交叉构筑物,防洪管理。《城镇防洪技术与设计导则》重点对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城市用地防洪安全布局、城市防洪体系、城市防洪排涝工程措施、城市防洪排涝非工程措施以及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指导工程实践。
由陈建著的《水库调度方式与泥沙淤积形态关系 研究》运用数学模型结合实测资料分析,研究了水库 泥沙淤积发展的过程及冲淤平衡特征,水库调度方式 对水库泥沙淤积发展及平衡的影响规律,侧重对水沙 过程、泥沙淤积过程及变化机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 上对三峡水库现有调度方式进一步进行优化。 本书内容系统、全面、实用,可作为水库调度与 工程泥沙相关专业教学、科研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