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着眼于枢纽自身规律与发展的代际更替,重点围绕新环境新形势下枢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跨界融合趋势,梳理分析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经济机理及相关问题。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综合交通枢纽经济内涵与发展逻辑、综合交通枢纽与国家战略空间拓展、客运枢纽与区域综合开发、货运枢纽与现代多式联运、融合视角下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与方法、综合交通枢纽联动开发的机制与政策等问题。 本书适合工程咨询、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领域的师生和科研人员研读,也适合政府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铁路技术标准中英文大词典》由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经规院)主持编写,副主编单位包括中铁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时代大语国际翻译有限公司。词典共收录词条两万七千余条,于2021年6 月由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发行。为保证词典编写质量,编写组从词典内容、参编人员、编写过程等三个方面严格把控,以期为广大读者奉献一本专业、全面、实用的铁路行业工具书。
《桥梁防撞理论和防撞装置设计》分析了世界40年来“船撞桥”事故的概况,综述了世界各国工程力学学者和工程界,利用多个有关学科积累的知识和方法,研究这个边界学科的成就。叙述了我国20年前提出的防撞设施追求的目标,并指出我国现在推广的桥梁柔性防船撞装置,可以达到保护桥的同时也保护船和环境——实现了“三不坏”的目标。书中记录了世界首次用实船撞向柔性防撞装置保护下的桥墩,船头被拨开,船回到航线上去的全过程。 《桥梁防撞理论和防撞装置设计》中还列举了多个柔性防撞装置设计的实例,并介绍以通用程序进行数值计算的方法。书内还附有中文的桥梁防船撞文献200则,供学者、工程师和师生们研究、设计参考之用。
本书详细介绍了车辆稳定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动力学模型的构建,重点介绍了制动力控制系统和牵引力控制系统两大重点内容,全面介绍了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制动防抱死控制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理论联系实际,并以实际测试实验完整系统地介绍了性能测试方法,是各厂家测评的重要标准。
《混凝土桥梁结构实用精细化分析与配筋设计》在对混凝土桥梁结构过去常用的分析理论和设计思想进行反思和重新梳理的同时,提出了“完整验 算应力”的新概念,介绍了多种可交付配筋的实用精 细化计算模型,阐述了针对剪切配筋的“拉应力域” 配筋新理论,并在最后一章给出了实用精细化模型和“拉 应力域”配筋设计方法的扩展应用。《混凝土桥梁结构实用精细化分析与配筋设计》内容对桥梁结构分析和设计及旧桥维修加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本书主要介绍了发动机正时校对方法、保养信息复位方法、匹配及设定方法、维修技术通报、典型案例参考、星诊断仪(Star-D)的使用方法、WIS使用方法等内容,涉及的车型包括A160、B200、C180、C180K、C200、C230、C300、CLK280、CLK350、E200、E230、E240、E260、E280、E300、E300L、GL350、GL450、GL500、GLK300、CLK350、ML300、ML320、ML350、R300、R350、R500、S280、S300、300SE、S300L、S320、S350、S350L、S400、S500、S550、S600、SLK200、SMART、Sprinter、VITO、VIANO 等。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内容侧重于实际维修工作需求,通过大量的维修技术通报和典型案例加深理解。读者阅读后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满足实际维修工作的需求。 本书适于汽车维修人员阅读,同时也可以作为相关企业的培训用书和专业院校师生的参考用书,还可以作为自学读本使用。
无论是穿越小河、颠簸路,还是穿越陡坡,探险摩托车骑行技术可概括为两点:摩托车控制的大化和身体疲劳感的小化。如果懂得在任何情况下运用正确的技术,探险摩托车骑行将会更安全、更轻松和更有收获。 n《探险摩托车骑行技术》介绍了探险摩托车的骑行姿势、如何通过不同地形、基本技术、高级技巧以及特殊环境的生存技能等。 n《探险摩托车骑行技术》采用全彩印刷,数百张专业拍摄的精美照片和完整、的说明贯穿全书。无论是摩托车爱好者,还是摩托车专业人士,本书都会让您从骑士自身到摩托车两方面学到更多的实用知识。
《电动汽车工程手册 第四卷 车用动力蓄电池》涵盖了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在内)采用的相关动力电池体系,从电池的基础知识、铅酸蓄电池、镍蓄电池、锂离子蓄电池、超级电容器和新体系电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其中铅酸蓄电池在微混合和低速车领域应用广泛,镍蓄电池在混合动力领域应用广泛,锂离子蓄电池在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领域均有广泛应用,超级电容器在公共交通领域实现了应用,新体系电池在纯电动领域开展了示范验证。 由于锂离子蓄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领域广泛,所受关注度高,是当前研发和产业化的热点,在本书内容中所占比例大。
胶济铁路是山东的首条铁路,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早的铁路之一。胶济铁路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产生过深远影响。胶济铁路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人民所背负的屈辱艰辛,也反映出中华民族所承载的光荣和梦想。2014年是胶济铁路通车110周年。《胶济旧影》的目的,就是以具象化的形式告诉大家这条铁路百余年的沧桑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