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有关环境保护中 无废城市 建设的普及读物,主要介绍城市垃圾的产生特征以及在城市代谢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追溯垃圾产生后的各种处理方法和途径,阐明垃圾污染特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邻避效应的原因,从技术角度说明现代垃圾处理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期望减少固废处理过程中的邻避效应。同时以上海为例,介绍建设 无废城市 背景下的固废管理新趋势以及对城市、居民的影响,为广大青少年了解城市中废物流的历史演化过程、现实世界中的处理处置和管理特征提供基础资料,促使大家积极加入到 无废城市 建设中,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人市为民 的理念。读者对象为青少年以及部分非专业的环保爱好者。
目前, 外已发展出了较为成熟的污染场地风险评价与管理框架,但鉴于土壤科学的研究进展和各国不同城镇在土地利用现状、受体空间分布、受体暴露特征、风险评价与管理的预算投入程度等方面存在的特征差异,在 外文献和实践中暂时没有形成一套科学而高效的城镇土壤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与量化管理的模板框架,城镇环境下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污染风险来源解析和风险量化管理等关键技术亟需改进、整合或开发。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本书作者经过近十年的科研探索,结合相关工程项目的实践经验,在同行专家的不断指导与启发下,撰写了本书,旨在针对该领域研究中的现存不足,通过对关键知识的整合、关键技术的建立健全等,架构一套科学、高效的城镇土壤重金属的层次评价与管理体系,为读者提供参考或指导。
本书作者根据其多年从事全球环境治理和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作的经历,从应对环境问题的挑战出发,讨论联合国的作用和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并探讨联合国的相关运转机制、工作环境、多元文化、核心价值观、核心胜任力等方面的问题。本书将有助于读者拓宽专业视野,并为环境治理事业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两山”学刊(第四辑)为第二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湖州论坛暨 研讨会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绿色低碳与生态文明、“两山”转化与实践创新、数字科技与可持续发展四个专栏。“两山”学刊(第四辑)深入研讨“八八战略”和“千万工程”蕴含的丰富思想、理论内涵、实践伟力和时代价值,系统构建中国特色的“两山”知识体系、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全面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进一步彰显了“两山”理念的历史根脉、理论精髓、时代贡献和 治理价值,形成了一批有高度、有深度、有新意、有特色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具有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环境工程制图》遵循“简明,实用”的原则,侧重于制图的基本原理及本专业常见的工程图。 在教材内容上突出了非机械类制图的特点,以非机械类和特殊性为主,保证了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制图基本功的训练;又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增加了建筑施工图,管道工程图和给水排水工程图的章节,可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环境工程制图》同时包括计算机绘图内容,完成课程后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绘图能力。 《环境工程制图》把“基本体一组合体”的画法与阅读作为投影理论指导下的重点学习部分,在配套习题集的练习中自始至终围绕着组合体进行及深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始至终处在“形”的概念之中,从小的立体、组合体到建筑形体,再到建筑物、管道系统、给排水系统、施工环境,课程学完之后,学生对环境类工程所需的工程图样有
本书主要包括8个部分: 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为 外研究进展与理论基础,从人地系统、脆弱生态环境与生态环境脆弱区、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综述。第三部分为生态脆弱型人地系统内涵、分类、构成与演变机理,通过这四方面分析,为生态脆弱型人地系统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四部分为黄河三角洲生态脆弱型人地系统概况和确定依据,从范围与位置、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四个方面对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进行介绍,第五部分为黄河三角洲生态脆弱型人地系统演变过程及其驱动力,主要运用定量方法评价了黄河三角洲生态脆弱型人地系统的演变过程及其内部子系统的相互关系,从“人”“地”和供需两个视角分析了其演变的主要驱动力。第六部分为黄河三角洲生态脆弱型人地系统脆弱性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主要运用定量方法评价了黄
环境不平等是环境经济研究中相对新颖的一个理论概念,与环境哲学中的“环境正义”同为环境研究中的前沿课题,从不平等理论出发研究环境污染是分析群体环境不平等的基础,也是探讨环境公平的起点。中国工业遵循着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能源效率利用低下,节能减排势在必行。要合理地安排减排任务,需要兼顾地区发展及污染排放的不平等特征。 陆宇嘉著的《不平等理论视角下的中国环境污染/经济管理学术文库》从不平等理论视角出发,详细描述了环境不平等产生的现实背景,界定和阐述了环境不平等的概念,全面评述了环境不平等的理论文献。对不平等测度的图表和指标进行了系统性梳理,针对中国环境污染现实,度量和分解了以工业污染排放为主体的地区环境不平等,考察了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经济依存度、城镇化率以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掌握从验证实验到设计实验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数据处理等多项综合实验技能。本书将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环境分析化学、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及物理性污染控制等课程所涉及的相关实验,按照专业基础实验、水污染控制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固废和物理性污染控制实验四个部分整合编排;将实验基础及相关标准以二维码形式呈现,实现教材资源立体化;将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有机结合;以实验教学特有的实践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监测专业的实验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