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阐述多灾种耦合灾害与事故的风险评估理论、模型和方法,围绕Natech事件、多米诺事故、自然灾害链、并行灾害事故四类典型多灾种耦合灾害或事故类型的风险评估问题,阐述了过往研究成果、现有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研究展望。本书构建了多灾种耦合风险评估研究框架,阐述了Natech事件的关联度分析研究成果,以及多米诺事故的风险定性、定量评估模型和方法。进一步从风险识别、分析、评价三个环节阐述了自然灾害链的风险评估方法研究成果,还介绍了并行自然灾害与事故灾难的内部、外部多灾种耦合效应的现有研究成果。
《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预警与治理技术》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力学理论分析、概化水槽试验与数学模型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预警与治理技术研究。《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预警与治理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揭示了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机理与典型护岸工程的水毁机理;研发了不同尺度的床面冲淤与崩岸过程耦合的动力学模拟方法;创新构建了基于动力学模拟与机器学习的河道崩岸预警技术;总结提出了河道崩岸治理中的局部河势调控技术与大型窝崩抢险治理技术。
本书主要介绍了变化环境下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和实践。分析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对珠三角地区极端降雨的影响,探讨珠三角地区降雨结构和极端降雨时空演变规律。整理归纳城市洪涝灾害风险概念和内涵,提出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体系,以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等为例,分别开展基于指标体系法和情景模拟法的城市洪涝风险评估,提出城市洪涝弹性量化方法,并构建融合洪涝弹性的城市洪涝风险评估方法。提出基于机器学习的城市洪涝风险评估方法,开展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对城市洪涝风险影响研究。
《城市洪涝致灾机理与模拟方法》以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城市洪涝致灾机理与模拟方法这一关键科学问题,采用概化水槽试验、数学模型计算和力学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定量揭示城市排水系统和典型承灾体洪涝致灾的动力学机理,创建城市洪涝全过程模拟与风险评估耦合模型,开展不同暴雨情景下国内外典型城市街区洪涝过程的精细化模拟与洪水风险评估。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城市洪涝致灾动力学机理的认识,还可以为城市洪涝风险的精细化管理和科学防控提供基础科学依据。《城市洪涝致灾机理与模拟方法》部分彩图附彩图二维码,见封底。
紧密围绕西南山区大型崩滑灾害成灾模式研究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分析特大型崩滑灾害的基本类型、形成地质环境、发育特征和破坏模式,结合控制大型崩滑灾害发生的软弱岩体物质成分与物理力学特性分析,利用大型物理模型试验、三维数值模拟、力学与数学解析、运动学分析等多技术方法融合分析,提出了暴雨、采矿、岩溶等因素控制下近水平层状、斜倾厚层状、陡倾层状三类大型碳酸盐岩山体崩滑失稳模式和地质力学评价模型,建立大型崩滑灾害启动后高速远程动力学分析模型与方法,提出层状山体斜坡三维极限平衡稳定性分析方法,为灰岩山区城镇与重大工程规划地质灾害早期识别与安全评价提供科技支撑保障。
《蒙古高原积雪变化及其对草地植被物候影响机制研究》探讨全球变暖背景下蒙古高原积雪环境的变化及其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对长时间序列的积雪参数和植被物候信息的综合分析,揭示积雪与草地植被物候之间的复杂关系。《蒙古高原积雪变化及其对草地植被物候影响机制研究》主要讨论积雪面积、雪深、土壤水分的变化趋势及其对草地植被物候的影响,并量化分析气候变化下蒙古高原不同植被物候对积雪相关参数变化的响应,以期丰富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物候影响因素的认识,为改进草地生态系统模型提供科学支持。
《强震区特大泥石流综合防控理论与实践》介绍强震区特大泥石流综合防控技术与示范应用研究成果。震后泥石流沟物源巨大,同震崩滑体、震裂山体等易起动的松散固体物质多,沟道堵点多,主河因淤积抬升排导能力急剧下降等,导致其治理难度较震前更大,更重要的是防控措施针对性差。针对这些问题,《强震区特大泥石流综合防控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研究,包括强震区泥石流不同成因物源起动模式及动储量评价方法、强震区宽缓与窄陡沟道型泥石流致灾机理及灾害链效应、强震区宽缓与窄陡沟道型泥石流动力学特征、强震区高位滑坡型泥石流运动机理及新型拦挡技术、强震区宽缓与窄陡沟道型泥石流综合防控技术、强震区特大泥石流综合防治标准化技术体系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介绍了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成果,包括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控制、滑坡复活特征与新型治理技术、岩质岸坡劣化失稳与测试评价、崩滑涌浪复合成灾模式与工程治理,以及三峡库区地质安全保障措施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全书共五个部分、15章。第1部分(第1~2章)介绍了蓄水运行地质环境变迁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跟踪研究了水库运行滑坡时空分布规律和风险控制方法;第2部分(第3~5章)研究了顺层基岩古滑坡和堆积层滑坡复活失稳机理和阶跃变形特征,介绍了水力型滑坡中小口径抗滑桩群新型防治技术;第3部分(第6~10章)分析了消落区岸坡岩体劣化失稳特征,介绍了现场原位精细探测、室内测试和地质强度指标评价方法,研究了典型岸坡劣化失稳机理和崩滑涌浪复合成灾模式;第4部分(第11~14章)介绍了失稳岸坡应急整治、
本书通过技术分析及典型案例剖析,全面总结了炼油化工行业近年来在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的 进展,涵盖了炼油化工行业水污染源分析、污水达标排放处理技术、污水回用及近零排放技术、特殊污水处理技术及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及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等,对炼油化工行业及其他行业的污水处理技术进步和升级改造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本书揭示了库水位升降条件下岸坡变形破坏物理演进规律,提出了类土质岩体抗剪强度参数等效方法,获得了消落带砂岩、膨胀土等典型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劣化规律及其力学行为,从土质岸坡突变破坏、类土质岸坡浸泡软化拉剪破坏和渗流驱动压剪破坏等方面给出了库岸滑坡重力地貌过程的力学刻画,建立了预测库岸再造宽度的浪蚀龛-土体临界高度修正卡丘金法,提出了库岸再造稳定时限预测公式。本书还研发了分区填筑同步排水造地型护岸技术、桩-墙复合抗滑支挡治理结构、竖向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深埋爆炸挤淤技术、消落带植被恢复技术、筏板式格构-锚杆-锚索复合抗滑结构等新技术、新方法,构建了抗滑桩耐久性寿命预测方法和耐久性设计方法,满足库岸滑坡重力地貌过程减灾技术需求。
气候变化及其日趋显著的影响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与应对的重大问题。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洪水与洪灾表现出更大的不确定性,迫切需要将系统方法引入洪水风险管理,为解决防灾、减灾、应急响应与灾后重建中跨学科的系列复杂难题,提供更为适合的分析工具。本书深入浅出讲解了洪水风险管理的基本理念,论述了气候变化对洪水风险特性的影响,探讨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洪水风险管理决策过程与有效措施; 进而基于系统理论与案例分析详细介绍了概率法与模糊集方法在洪水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展望了未来适应气候变化的洪水风险管理前景。本译著为相关领域科研、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提供了中英对照的读本,具有良好的学习与借鉴价值。
火灾原因调查的基本目的是认定火灾引发原因,为火灾责任认定提供依据。《火灾原因调查鉴定·问题·处置》依据物证鉴定、微观鉴定、定量描述、完整证据链等,从普遍现象和具体过程等方面全面分析了目前火灾原因调查中的问题。《火灾原因调查鉴定·问题·处置》共分五章,首先简要讲述火灾原因分类、火灾事故调查的程序、火灾证据等内容;然后从起火点认定中的问题与处置、火灾原因调查中的基本问题与处置、电气火灾原因调查的问题与处置、其他火灾原因认定中的问题与处置方面详细讲述火灾原因调查的问题及处置方法。对促进火灾原因物证鉴定研究新机制的形成,对于火灾原因认定水平的提高有积极意义。《火灾原因调查鉴定·问题·处置》可作为火灾调查人员开展火灾调查工作的指导用书,同时也可供火灾调查领域研究人员阅读,还可供高等院校相
《自然灾害与防灾应急避险实用百科(彩绘图解版)》共分 《自然灾害与防灾应急避险实用百科(彩绘图解版)》结构清晰、语言简练、趣味性强,可供社会各界人士参考阅读。
本书阐述了地质灾害的内涵及其防治工作的原则、程序和要求; 论述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六种地质灾害的概念、分类、成因、机理分析、预防措施、治理措施以及防治工程设计; 以甘肃省天水市椒树湾滑坡和卓尼县上卓沟泥石流防治工程为例, 从概况、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勘查、成因分析、稳定性 (危害程度) 评价、发展趋势、防治方案、防治效果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