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受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委托,应急管理部干部培训学院组织部分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总队、森林消防总队和高等院校,编辑出版了《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处置典型案例》。 书中所选每个案例均包括事故灾害的基本情况及特点、应急处置的主要做法、经验教训及实践启示等内容。特别是结合当前应急管理工作现状,针对灾害事故的应急准备、现场指挥机构建立、应急救援力量和装备等资源调派、现场处置救援及保障等方面,提出思路性举措和针对性意见建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本书适用于各级应急管理干部、专业或社会应急力量、企事业单位以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研究参考,也适合作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相关教学培训中的案例教学。
2019年中国地震局给防灾科技学院下达了 大地震防抗救成功案例研究及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指南编制 任务,学院随即成立了地震避险与自救互救成功案例研究和地震避险与自救互救指南编制项目组,项目组多次实地走访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板重灾区 北川羌族自治县,访谈交流近百人次,悉心编录了24个震时避险案例和11个自救互救案例,并根据当事人自述将案例原原本本展现出来,让读者切身体会和洞察每个案例中的求生秘诀。 《地震避险与自救互救案例及指南:基于汶川8.0级地震北川现场调查》编者从专业角度对每个案例进行点评,深入发掘案例精髓和指导价值,在案例分析基础上,分别对震时避险和自救互救进一步总结共性、提炼精华,形成经验启示录,以期在对基层地震工作者进行地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培训时起到案例教学的作用,从而推动
自然灾害风险是当代国际社会、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和集聚中心,自然灾害频发,破坏力巨大,社会经济损失严重。本研究成果对构建以"风险防范"为核心的灾害风险管理和区域安全预警体系,对加强灾害防治,保障沿海地区安全,规范灾害风险与应急响应研究方法,促进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战略意义。
本书是作者数十年尤其是5·12汶川地震后山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的经验总结,突出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按治理工程设计工作步骤和分部工程分步论述设计原理与结构设计,着重于地质分析与参数、设计思路与方案、工程结构与计算,还论述了震后山地地质灾害的特点与防治对策。全书内容以工程设计为主体,辅以勘查要点和施工技术,共分滑坡与边坡、预应力锚索、崩塌落石、泥石流和勘查设计工作要点等5部分。
该刊注重跨学科理论框架,风险、灾害、危机既代表了不同的学科传统、研究范式,也代表了从风险到危机转化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因此,我们将刊物取名为 风险灾害危机研究 。这既代表了我们倡导跨学科研究的学术理想,也表明了我们兼容并包、博采众长的办刊理念。因此,我们欢迎任何学科关于风险、灾害、危机的研究,只要研究符合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2014年,我们有幸获得了美国唐仲英基金会的慷慨资助,开始以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为基础建设多学科研究平台,出版《风险灾害危机研究》便是其中的任务之一。我们希望通过五年左右的时间,将《风险灾害危机研究》办成一份高质量的学术刊物,推动国内的风险、灾害、危机的多学科研究。 第八辑我们重点对风险灾害危机研究的概念体系以及相关应急前沿话题(如如雾霾治理、震
《农业数字防灾减灾资源规划及相关问题研究》在分析应急信息管理过程、社会需求、典型应急管理实践及相应的应急信息化环境的基础上,以农业灾害应急为例,研究了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环境及防灾减灾相关理论基础支持下,应急信息化管理原理、流程与框架模型,提出了应急信息资源描述、组织、整合、规划及应急资源优化调度等相关模型概念和相应的理论与技术,并基于DEA方法对农业数字防灾减灾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及优化研究。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地壳活动进入一个相对活跃期,油气管道遭受地灾威胁愈加强烈。《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技术》在总结油气管道地质灾害的危害、国内外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防治及监测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油气管道地质灾害调查、排查的具体内容,野外识别的方法,单体及区域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方法。针对*为常见的四类管道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水毁),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详细介绍各类地质灾害的主要预防、治理技术及监测技术,*后对管道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山区河流水位的急剧涨落、特别是山区河流水库 运行引起的水位涨落以及移民新城镇修建等人类活动 ,会迅速持续改变河流岸坡的原始水文地质环境,导 致地质灾害的发生或复活。山区河流地质灾害具有自 身的特点和规律,其治理工程亦须与其特点相适应。 近年来,特别是山区河流水库的大量兴建,我国对此 类地质灾害进行了大规模的勘察治理,积累了十分丰 富的资料,对其进行系统整理和总结,无论在学术研 究上还是工程实践中都非常必要。康景文、谢强、陈 云编著的这本《山地蓄水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以典型 山区河流蓄水区域为背景,对所搜集到的1065处地质 灾害工点(包括162个滑坡、404个塌岸、123个边坡、 376个危岩体)的勘察、设计、监测、检测资料进行分 类统计、研究总结,系统地论述了山区河流地质灾害 的治理技术,并以部分典型工程为
在摸清目前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技术家底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扰动区重大滑坡泥石流灾害特点,遵循“创新研究和技术集成相结合”的原则,对地震扰动区滑坡泥石流灾害防范技术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调查分析国内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方法,重点剖析国内典型滑坡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示范站运行效果和典型案例,借助已有的监测预警示范站,剖析工程地质、遥感、物联网、灾害动力学分析、空间分析、电子信息等技术在滑坡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方面的应用,探索低成本、高实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方法,并提出了监测预警优化方案。(2)采用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典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现场考察和运行效果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梳理和总结国内外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应用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剖析相关技术的适宜性,提出滑坡泥
任伟中、冯夏庭编*的《双 多 层反翘型滑坡成 灾机理及控制方法(精)/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作丛 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双(多)层反翘型滑坡的基本特 征、形成发育条件、变形和破坏机理及时空演变规律 。建立了该类滑坡变形和破坏的力学模型、前缘岩层 反翘过程中滑动面形成的渐进破坏演变规律的力学模 型、时空演化规律的数学力学模型及滑坡蠕滑变形起 动和停止判据的数学力学模型,并提出适合该类滑坡 的预测预报方法、防治对策和措施。该研究成果对自 然环境及在高速公路、铁路、露采矿山、水利工程、 工厂、山区城镇化等建设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双(多)层 型、反翘型、倾倒型、滑移弯曲型、溃屈型或双(多) 层反翘型等类滑坡的变形与破坏力学机理、预测预报 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对一般滑坡的研究也有一定的 参考价值。 本书适用于
本书系统调查陕西省矿产资源及其开发现状;阐述陕西省地质环境条件,调查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调查陕西省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模、危害性并分析其成因;构建矿产资源开采强度的指标体系,研究矿山开采强度及其与地质灾害发育的关系,划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区;划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分区,结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总结适合陕西矿山地质灾害特点的治理技术体系。
本书以川西旅游城镇为研究对象,开展针对旅游城镇泥石流特殊防治模式及防治工程的价值评估研究。通过野外考察、观测、现场试验、工程规划设计研究了旅游城镇自然景观与灾害防治协调综合防治模式,及灾害造成的旅游品牌价值损失,房屋、道路、基础设施损失会计评估方法和灾前灾后融资策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旅游城镇泥石流防治模式与灾害融资理论技术体系。本书可供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旅游、山地灾害防治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广东省水利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系列教材:风暴潮灾害应急管理技术》重点讨论风暴潮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发生原因,以及风暴潮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应急预案编制和应急处置的相关问题。主要内容包括:风暴潮灾害基本概念和防灾、减灾情况、风暴潮灾害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风暴潮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与相关决策、风暴潮应急管理能力的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在后,通过列举风暴潮灾害应急管理的案例,系统地介绍了风暴潮灾害应急管理工作各方面的内容。 《广东省水利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系列教材:风暴潮灾害应急管理技术》可以作为政府公共管理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灾害应急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灾害现场救护/武警学院统编教材》主要介绍了救援人员作为第1到场力量,在专业医务人员尚未到达灾害现场的情况下,如何根据灾害事故特点及伤员受伤情况,对伤员进行及时、科学、规范的现场紧急救护,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灾害现场救护/武警学院统编教材》主要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心肺复苏等通用急救技术,火灾、化学灾害、交通事故、建筑倒塌事故、野外事故等典型灾害现场的救护方法。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研究》采用以遥感技术为主的“3S”技术,对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进行了全面调查与研究。《汶川地震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研究》共分五章,系统介绍汶川震区39个县(市、区)自然地理及区域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技术方法和地质灾害规模的遥感划分标准,详细阐述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及其与龙门山断裂带的关系,重点研究汶川地震触发的体积**滑坡——安县大光包巨型滑坡等典型地震地质灾害特征,并总结和分析地震地质灾害链式特征及重大泥石流灾害的动态变化趋势。
红层是典型的易滑地层,红层滑坡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重大工程建设与运营造成严重威胁。《降雨诱发红层滑坡研究 以四川盆地为例》以四川盆地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红层滑坡的孕灾环境、主要类型与特征、形成条件、成因机理和失稳破坏模式的理论研究成果,介绍红层滑坡分析评价、早期识别、监测预警和防治利用的技术方法。
在总体阐述灾害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与学科体系的基础上,明确灾害与灾害系统等基础知识,介绍灾害研究理论体系,然后阐述了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规律与制度灾害链,最后,就灾害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减灾系统工程、防灾措施、高新技术方法在灾害监测分析与管理中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岩爆、突水突泥灾害预测预报预警与防治控制技术》系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岩爆、突水突泥灾害预测预报预警与防治控制技术”论文基础上汇编而成。本次论坛主要围绕岩爆、突水突泥灾害预测预报预警与防治控制技术进行深入研讨,剖析了铁路公路、水利水电和矿山等各领域的岩爆、突水突泥防灾减灾的理论技术与成功经验,争取在岩爆与突水灾害机理认识上有新突破,在研究方法上有新思路、力争把各领域研究新成果综合起来,探索出一条发生机理、预测、预报预警和防治为一体的岩爆及突水突泥灾害控制新途径,为我国地下工程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和关键技术支撑。 《岩爆、突水突泥灾害预测预报预警与防治控制技术》为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系列丛书之一,适合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技术人员、学生阅读。
主要内容包括与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有关的各种坡面工程(梯田、滑坡治理)、沟道工程、小型蓄水工程、山洪及泥石流防治工程、护岸与治滩工程等。针对每种工程介绍了规划设计原理与施工技术。本教材除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环境生态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科书外,还可供农、林、水利以及环境保护等行业的有关技术与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森林草原野火风险预警监测方法及应用》系统介绍了森林草原野火风险评估预警方法及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基于极化SAR数据的植被冠层可燃物含水率遥感反演方法、野火风险评估方法及云南省应用验证、全球森林火灾风险时空挖掘及预警预测方法及其在林火多发区域的应用、基于静止卫星的野火火点检测与蔓延速率提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