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物修复技术与案例》对国内外生物修复技术进行了综述和总结。全书共分7章,首先对生物修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作了详细的介绍;然后对植物、微生物和综合技术应用于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污染修复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后,综合应用生物修复的原理,以案例方式讲解了典型环境问题的生物修复工程,以便于读者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适用的生物修复技术。 本书可供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生物技术领域的科研人员、教师、学生、管理干部和企业工程师等参考。
针对再生金属行业环境监管技术体系的缺失以及行业污染防控技术普及率不高的现状,为了发挥再生铅、再生铜行业污染防控的引导作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共同承担了国家环境技术管理项目——“再生金属冶炼污染防治适用性技术案例汇编”,项目统一编号2012-AL-00(1)。项日组在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的支持和指导下,在行业内企业的大力配合下,广泛征集了重金属污染防治方面的技术案例。截至2013年12月,征集到的再生金属冶炼污染防治适用性技术案例的范围涵盖再生铅和再生铜行业预处理、冶炼、资源综合利用等主要先进工艺技术。按照案例评价和筛选的工作程序要求,我们特别邀请了相关行业内的专家对案例的技术性能、工程状况、环境效益、经济指标和推广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对专家提出的有异议
活性污泥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污水处理厂设计、优 化运行、人员培训、控制系统设计及学术研究中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由于项目目标、经济实力和专业知识 的不同,对模拟要求的质量水平也不同。为此,我们 必须考虑模型精度,并且确定为达到所需精度所要求 的模拟时间。对模型结果进行质量评估和比较时,会 由于方法不一致或文件编制不足而增加难度,甚至无 法进行。为了克服这些障碍,我们需建立一个活性污 泥模型应用的通用框架来作为指导。 良好建模实践(GMP)工作小组起源于在摩洛哥马 拉克什市举行的第四届JWA世界水大会。各地致力于 污水处理模拟工作的研究团队相聚于此,探讨并计划 将世界各地研究者的*实践经验综合起来,形成相 关协议,其中包括引用多的HSG,STOWA,BIOMATH 和WERF。 GMP工作小组的目的是建立一套被公认的国际化 框架,
相对于传统的抽出-处理技术,活性渗滤墙作为一种原位修复技术,能够持续处理多种污染物、修复较彻底、成本相对低廉等,在地下水污染修复领域得到迅速发展。活性渗滤墙技术通过在地下安置活性材料墙体形成一个被动反应区以拦截污染羽,污染羽靠自然水力传输通过预先设计好的活性填料时,溶解的有机物、金属、放射性核素等污染物通过氧化还原、吸附、沉淀等方式得到去除。本书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研究成果及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多年的科研成果,从活性渗滤墙的结构与设计、填料、运行与评价、在地下水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经济分析、发展等七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活性渗滤墙技术的应用研究发展状况,尤其是在地下水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高有山编著的这本《车辆燃料生命周期能耗和排放分析方法》采用国际流行的Well-to-Wheel方法介绍了车用燃料生命周期能量消耗与污染物排放的分析原理,为我国进行车用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开发利用提供评估理论和方法。《车辆燃料生命周期能耗和排放分析方法》共7章,分别为绪论、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车用燃料WTW能量消耗及排放分析、柴油燃料WTT 阶段能量耗量和排放分析、天然气及氢燃料WTT阶段能量消耗和排放分析、车用燃料 TTW阶段能量消耗和排放计算、车用燃料WTW阶段能量消耗和排放计算。 本书可供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从事替代燃料的决策人员和研究人员参考。
以技术就绪度和层次分析法技术评估模型为基础 ,朱昌雄、李红娜、耿兵、韩巍、梅旭荣等*的《农 业面源污染控制关键技术成果及其评价》对 十一五 十二五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简称 水专项 )中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相关技术88项进行 定级及评分。 通过技术就绪度和层次分析法技术评估模型筛选 出来的关键技术可以因地制宜的规模推广,同时也为 国家有关决策机构或研究组织在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治 理中合理地引进和推广相关污染控制优选技术提供技 术依据和参考。
王有志,男,现任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长期从事高职高专环境保护专业教学与科研,有图书和专著出版经验。
《农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案例汇编》主要介绍了我国(农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案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农村、农业的污染防治适用性技术以案例的形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每个案例都配有图、表加以说明。
室内空气环境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活舒适度与工作效率,本书全面系统的介绍了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特性及危害,传播与迁移转化的特点,检测、分析与评价方法以及空气污染控制技术等。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实用性强,可作为高等院校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和科技工作者使用和参考。
本论文以高毒性污染物的有效去除为目标,探索纳米TiO2光催化与无机磁性纳米铁氧化物类酶催化强化新方法及其在高毒性环境污染物控制中的应用,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结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SCI收录的论文17篇,其中**作者10篇,主要创新点如下:(1)将Cu2+的电子阱作用与F-强化光生空穴转化成?OH相结合,提出了二者联用原位修饰协同增强纳米TiO2光催化的方法,显著加速了苯酚及其中间产物的氧化降解,实现了苯酚的快速降解和深度矿化,避免了常规光催化体系中有毒中间产物积累的弊端(代表作1,被引用20次,是*科学成果自然科学二等奖“痕量环境致癌物暴露监测与控制”的主要代表性工作之一)。这一方法为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绿色高效降解提供了一种新思路。Busca教授在综述(J. Hazard. Mater. 2008, 160: 265)中指出:本项工作的矿化效率明显高
该书在对农业发展中面源环境问题类型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农业污染排放的时空分异特征,借助EKC 分析工具探寻农业面源污染随经济增长的演变规律,判断农业面源污染恶化或者改善的拐点;构建农业面源污染演变驱动机制的分析框架,探讨农业面源污染演变驱动因素;从静态和动态的视角测度环境污染影响下的农业绩效,并考察其时空格局;借鉴和评价国外农业面源管理政策,提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管理模式及路径。
本研究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开顶式气室熏蒸系统进行改进,使开顶式气室内气体布气均匀,臭氧浓度稳定且控制精确,系统性能有较大提高。实验装置分别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水稻大田实验和在京津唐地区进行冬小麦大田实验。研究了臭氧浓度升高对水稻和冬小麦生长生理的影响,获得了冠层和气孔臭氧交换通量,初步评估了我国臭氧污染所造成的粮食产量损失和经济损失。
本书对环境空间中的各种污染类型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防治措施等作了较全面、系统的阐述。书中介绍了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热污染、光污染、电磁辐射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的现状、种类及其对人类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并对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现代污染,如食品污染、室内污染和农药污染等给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进行了详细阐述。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专业的基础教材和非环境专业的通选教材,也可作为环保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还可供对环境、健康问题感兴趣的社会人士参考阅读。
辽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承载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百年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流域水环境形势十分严峻。《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研究》依托“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成果,在统筹考虑辽河流域水资源、水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剖析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的主要问题,系统总结“九五”至“十一五”时期流域治理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按照分区分单元控制、突出流域防治重点、水质与水生态并重、全面改善与重点治理相结合等原则,科学制定规划技术路线,综合提出规划思路、目标指标体系以及重点任务,科学规划控制单元治理方案,合理优化项目空间布局,严谨论证目标的经济技术可行性,扎实研究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与措施,为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提供重要指导
本书是作者在多年教学和科研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实验教材。书中介绍了现代新型仪器、装置和测量方法等,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术、性能测试实验、大气固态污染物实验、大气气态污染物实验等,共56个实验项目。在新技术开发、探索性研究型实验上具有一定的新颖性。此外,考虑到各个院校在安排教学实验时的差异性,实验设立了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性开设的实验项目。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实验用书,也可供从事环境科学研究及管理的人员参考。
王素凤著的《中国排污权初始分配交易效率与区域补偿研究》围绕排污权分配与交易展开研究,期望实现较公平的排污权初始分配、较高的交易效率和可持续的区域经济与环境发展。全书主要内容包括:(1)排污权交易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2)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演变趋势模拟。以中国近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实际为依据,预测模拟中国污染物排放走势;分析为完成政府的总量控制目标,未来应当在节能减排上做出何种努力。(3)排污权初始分配方案设计。搜集若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历年排放数据,设计初始分配模型,并利用实验进行仿真,优化分配方案。(4)排放权交易效率分析及交易机制设计。分析当前区域排污权交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中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设想。
张驰编著的《噪声污染控制技术(第2版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共九章,包括绪论、噪声污染控制声学基础、噪声评价与标准、噪声测量技术、吸声技术、隔声技术、消声技术、阻尼减振与隔振技术、实验与工程案例。系统地介绍了噪声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实用技术,并配有实训与工程实例。教材本次修订,突出了高职高专教育特色,以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度,重点突出工程设计实用性,有利于增强读者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第2版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可用于高等专科学校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市政工程等相关专业,也可供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化工节能减排技术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并重点介绍了化工单元过程(包括流体流动和输送单元、非均相混合物分离单元、传热过程与设备单元、蒸发单元、蒸馏单元、气体吸收单元、液液萃取单元、干燥单元、结晶单元、化学反应单元等)的节能减排相关技术。本书注重原理的阐释,有助于读者了解节能知识、掌握节能技术。 本书可作为化工企业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和化工技术开发人员的教学培训用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工专业的技术人员开展化工过程技术改造、技术开发的参考用书。
辽河流域是国家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三河三湖”之一,“十一五”以来辽河流域的治理取得重大进展。宋永会、段亮主编的《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评估》基于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评估的研究成果,介绍了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评估体系,包括水污染治理技术评价方法、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评估软件、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申报平台、水污染控制技术评价制度等。《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评估》对辽河流域治理核心区域辽宁省的冶金、石化、医药、纺织、造纸、饮料六大典型行业水处理技术,从处理效果、经济效益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对治理技术按照重点单元、重点行业进行分析、筛选、耦合和集成。 本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辽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系列丛书》的第五册。
本书围绕河流突发镉污染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从污染源排查、环境应急监测、镉的应急处置技术原理、镉的应急处置工程应用等方面总结了河流突发镉污染后的应急处置方法与注意事项。同时,针对河流突发镉污染事件发生后,可能威胁到的沿江居民的饮水安全,提供了针对水源镉污染的自来水厂应急除镉技术、工艺流程和应用案例。相关应急除镉技术可在水源遭受镉污染后,用于保障供水安全,为自来水厂应急除镉提供参考。工业含镉废水是河流突发镉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为从源头防治镉污染,本书提供了工业含镉废水以及含镉废渣的处理技术,并提供相关应用案例,为工业含镉废水、废渣的处理,预防河流突发镉污染提供技术储备。
为保障地下水环境安全,规范地下水污染监测和控制,完善加油站污染源监管,杨青、孙从军、孙长虹等著的《加油站渗漏污染地下水的监测技术及管理对策》以上海、北京作为重点调查对象,探索采用地质雷达和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制定一套完整的加油站地下储罐渗漏的监测和评估方法,建立加油站地下储罐渗漏的现场调查标准和操作规范。结合典型加油站研究,应用场地概念模型,在开展污染模拟和健康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加油站渗漏污染地下水管理办法的建议,为加油站建设(改建)、运行和报废过程中的地下水污染调查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地下水污染的控制和环境质量保护目标的实现提供管理手段和制度保证。
本书作者是一位生态学家,更是一名癌症患者。长期以来,她孜孜以求,寻找着癌症的产生和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她看来,尽管各种防癌手册都在谈生活方式和个人的基因对癌症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但环境的影响越来越重
本书共分11章,主要内容包括室内空气污染概述、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的危害、室内空气质量相关标准、室内空气监测、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与测定、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价、室内空气污染因素的暴露评价研究、室内氡对健康的影响、室内物理性污染与危害、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室内空气污染研究案例、室内环境相关标准(参考)等。本书涵盖了室内空气污染的各种要素,基本反映了国内外空气污染研究的主要问题,对室内空气污染来源、检测、暴露以及控制技术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附有实例分析。本书可供室内环境科研机构相关专业的研究工作者参阅,也可供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作为教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