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难度工业废水高级催化氧化处理工艺》共分为10章,主要介绍了当前高难度工业废水处理的现状和背景,并重点分析了几类典型的高难度废水;水处理工程中的催化理论与工艺,包括化学反应中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述、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的特征、催化剂的分类原则等内容;水处理高级催化氧化工艺中常见的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原理与表征方法;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光催化氧化工艺、电催化氧化工艺、Fenton催化氧化工艺、微波催化氧化工艺、湿式催化氧化工艺、超临界催化氧化工艺。本书适合从事水污染治理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原理和方法》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的科学内涵,对风险度的表达式和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了批判性分析;接着对自然灾害风险进行识别,确定产生自然灾害的临界条件,介绍如何构建承灾体脆弱性曲线,然后根据自然灾害强度和影响范围的预报,评估受自然灾害影响的承灾体数量和价值量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原理和方法》还证明了无论是科学性还是防灾的实用性,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实际上是致灾临界条件发生概率或某一概率致灾临界条件的地理分布。书中根据阐述的原理和方法,给出了一些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的案例,可供从事气象、农业、水利工作的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共10章,主要介绍了粉煤灰的特征和危害,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及概况;粉煤灰的来源、收集和排放,粉煤灰的储存、运输及优化加工;粉煤灰的成分和性能;粉煤灰在房建材料中的应用;粉煤灰在农业方面的应用;粉煤灰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粉煤灰在工程填筑中的应用;从粉煤灰中回收有用物质;利用粉煤灰生产功能性新材料方面的应用;粉煤灰综合利用标准。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煤化工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环境试验》较系统地介绍了实验室环境试验和自然环境试验。实验室环境试验涉及气候环境、机械环境、化学活性物质环境、生物环境、机械活性物质环境、辐射环境等试验,自然环境试验涉及大气环境、海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试验。全书共28章,主要介绍了每种环境试验的目的与意义、环境影响效应、试验条件、试验程序、试验设备、有关技术与应用等内容,具体试验包括高温、低温、温度变化、低气压、太阳辐射、湿热、霉菌、盐雾、酸性大气、流体污染、流动混合气体腐蚀、二氧化硫、水、砂尘、爆炸性大气、风压、积冰/冻雨、正弦振动、振动、冲击、碰撞、稳态加速度、跌落、倾斜与摇摆、振动—噪声—温度、温度—湿度—振动—高度和各种自然环境试验。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区域土地利用的系列研究,内容包括:耕地利用集约度及其时空差异、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生态用地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城市用地效率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工业用地效率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
《量子力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分成为四个部分。部分为前四章,主要阐述量子力学的基本观念和基本原理,这是整个量子力学的核心。其中首章取名为第0章,这是因为此章并非量子力学的内容,具有较好经典力学基础的读者完全可以跳过去。但这一章包含了一些重要的物理思想,对学习量子力学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后续常要用到的Fourier理论作了物理上的诠释。接下来与传统教材的做法一样,章介绍一些近代物理实验,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一些矛盾。第2章则是在这些实验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最终引导出量子力学的基本观念。在第3章中,我们以量子力学的基本观念为出发点,以建立一个新理论为目标,结合实验和已有的理论,采用归纳的方法,以定律的形式给出新理论的基本原理。在这一过程中,尽量做到叙述清每一条原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
本专著主要从我国面源污染管理需求出发,介绍了目前为止在国家尺度上实现了面源污染业务监测的模型系统DPeRS遥感分布式面源污染模型,具体介绍了本模型系统的原理、关键技术、软件业务平台和多尺度的应用示范,尤其实现了中国区域的多年面源污染动态监测,本研究推动了环保科技的发展,为十三五期间将面源污染纳入总量评估体系的目标提供了技术保障。
随着污染减排形势持续严峻和气候问题的日益突出,利用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成为共识。《排污权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比较研究》基于排污权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的现状、问题和协同管理的基础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基于生态环境部正在实施排污许可的“一证式”管理为契机,将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统一纳入排污许可的“一证式”管理,实现排污权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机融合,并整合交易管理平台。
生物多样性保护必须建立在对生物多样性状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为了评估各国生物多样性现状,促进各国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的实施,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生效的初期,公约缔约方大会就决定利用“全球环境基金(GEF)”在一些国家开展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编制国家生物多样性评估报告。中国是被选国家之一,原国家环保局作为项目的执行机构,自1995年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共同开展了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于1997年完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于1998年中英文版同时出版。
生态史作为新史学伴随着全球范围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而在历史学和地理学中的双重地位都得以提升。目前,国外生态史学刊进展方兴未艾,而反观我国,虽然已有众多研究者并产生了可观的成果,却没有一本专门的学刊。本刊(以书代刊)地创办,一方面是推动生态史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加强国际间交流;另一方面,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历史层面的借鉴。 本辑设有专题研究、圆桌讨论:环境史的功用、书评、研究动态:22014年中国环境史研究目录索引,收录了《环境史的“政治性”》、《寻家之旅:人与自然的生态联姻》等22篇文章。
《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稳定达标技 术(精)》为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城 市主题研究成果之一,在总结我国城镇污水深度除磷 脱氮及再生处理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提出 切合我国城镇污水水质特性的一级A稳定达标及再生 处理工艺路线及技术选择。 ~3章分析总结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排放 标准的发展变化及主要技术方向,剖析我国城镇污水 的水质水量变化特征、一级A稳定达标难点及影响因 素,凝练城镇污水一级A稳定达标及再生处理的lT艺 技术路线与具体技术措施。 第4~6章概述城镇污水氮磷污染物的去除途径、 活性污泥产率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提出总体工艺技 术方案的构成要素、设计参数及关键设备选择,详细 论述主要工艺单元的工艺类型、技术特征和设计运行 要点,以及新技术的工程应用。 第7~8章总结混凝沉
本书是城市环境史的开创之作,通过对19世纪的芝加哥与大西部的环境史、关系史、商业史进行研究,打破了城市的行政边界,拓展了城市环境史的疆域。作者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写作方法,探究19世纪芝加哥与整个西部地区之间的关系,并追溯了城市市场同供给城市市场的自然系统之间的通道,系统地记录了历史的变化。
《2014绿色建筑选用产品导向目录》包括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相关政策、证明商标管理办法、《绿色建筑选用产品技术指南》以及2013~2014年度通过认定的292项绿色建筑产品,并分别按照节能、节水、节材和环保分章节予以介绍。《绿色建筑选用产品导向目录》将绿色建筑的建设模式,搭建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的桥梁。该书旨在为建筑设计师、开发商、供应商提供绿色建筑选材指导,通过多种渠道向开发商和建筑师介绍建筑材料新产品、新功能、新应用,将企业和产品提供给绿色建筑开发设计师和建筑师,凸显产品高端优势。对于推动行业发展,提高行业、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清洁空气的博弈:环境政治史视角下20世纪美国的空气污染治理》拟在环境政治史的视角下,分析20世纪美国空气污染治理这一具体实例,很明显研究的重点在于对空气污染治理进行实证研究。不过在实证研究的同时,从既定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思路出发,进行相关的理论思考,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可以提升实证研究的高度,而且有利于从史学史和史学理论的角度反思研究对象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