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社会生活噪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四类噪声选取典型环境噪声监测案例,从监测标准规范确定、监测点位选取、监测数据分析、监测结果评价等全过程对每个监测案例进行详细描述,全方位分析每一个监测案例的可借鉴之处,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方案等,为相关人员今后的环境噪声监测工作实践提供丰富的经验。
《土壤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分为六篇:第一篇土壤质量及评价;第二篇土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第三篇理化指标与肥力测定;第四篇无机元素测定;第五篇污染物测定;第六篇土壤生物毒性监测。本书覆盖了土壤理化指标及污染物80个大类,共计500余个指标,147个监测方法。首先编入的是国家和行业土壤监测标准方法,同时还把现代土壤监测的新技术、新方法(如多元素的ICP-MS,多组分污染物分析技术GC-MS,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等)也纳入其中,以便推动我国土壤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本书提供的监测方法,供环保工作者、科研人员和相关人士参考。
本书比较详细系统地介绍了室内环境检测的基础知识、室内污染物散发及传播机理、室内空气检测的采样技术、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的危害、室内建材有害物质的限量与测定、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标准与方法、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室内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等内容。 本书参考大量的有关资料,按照国家现行的标准、规范、规定和规程进行编写的,不仅涵盖面比较广、内容先进丰富,而且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性,是一部供室内空气检测技术人员的应用性工具书,也可作为高等院较建筑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的辅助教材,还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参考书。
本书着眼于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自然资源资产和资源环境承载力量化评估体系,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评估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分别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综述,并按照资源和环境的大类逐步落实评估体系的要素层、要素和具体的量化方法,从而展示了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的定量评估体系的构建过程。基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评估和生态承载力评估与预警体系两项工作的重要性及探索属性,本书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阐述:第2章和第3章分别对两个体系的相关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概述,总结两项工作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两个体系的编制思路,搭建体系框架;第4章探讨两个体系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第5章以深圳罗湖区为例,详细示范了如何运用本书提出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体系和生态承载力评估与预警体系对区域现状进行
淡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是全球性的大问题,保护地面水尤其是饮用水水质是许多国家面临的重大任务。吴斌、王静、庞晓露、潘荷芳、冯元群等人编写的《饮用水源地水体中有机毒物监测技术》针对环境监测及科研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适应饮用水有机毒理分析的特点,从采样、样品保存及样品分析等方面入手,全程序规范了饮用水源地水体中有机毒物的监测分析技术,着力介绍了2009年后先进的环境监测方法,目标污染物涵盖《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3中特定项目,同时也重点介绍了很多目前尚处于研究领域的新兴有机毒物的分析方法。 《饮用水源地水体中有机毒物监测技术》覆盖*国标规定,兼备适用性和前瞻性,可供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第五阶段型式核准的要求、生产一致性和在用符合性的检查和判定方法。 本标准修改采用欧盟(EC)N0 715/2007法规《关于轻型乘用车和商用车排放污染物(欧5和欧6)的型式核准以及获取汽车维护修理信息的法规》和(EC)N0 692/2008法规《对(EC)N0 715/2007法规关于轻型乘用车和商用车排放污染物(欧5和欧6)的型式核准以及获取汽车维护修理信息的执行和修订的法规》以及联合国欧盟经济委员会ECE R8306(2011)法规《关于根据发动机燃料要求就污染物排放方面批准车辆的统一规定》及其修订法规的有关技术内容。 本标准与上述欧盟法规相比,主要修改内容有: 轻型汽车的定义和分类沿用GB
汪先锋主编的《物联网与环境监管实践》共分5篇21章。**篇的1-4章讲述了物联网基础知识,第二篇的5-11章讲解了环境保护物联网的应用,第三篇的12-14章重点对环境信息资源中心和智慧环境监管实现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第四篇的15-21章介绍了有关单位的环境保护物联网应用与实践,第五篇附录介绍了物联网发展的相关政策。
2012-2014年,黑龙江省对省内松花江流域、黑龙江和重点湖库进行了水生生物群落和鱼类生物残留等相关监测,分析了监测区域内底栖动物和藻类的群落特征,对各断面水质进行了生物学评价;开展了流域背景断面水生生物调查工作;对鱼类生物体残留进行了监测,同时对鱼体进行了组织切片观测和遗传毒性监测,对鱼体健康状况及食用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一、监测区域水生生物群落较完整,多样性较丰富 三年间,在46个断面采集底栖动物样品597个,总体上监测区域物种较丰富,物种数逐年增加。流域内多数点位群落结构较完整,较稳定;水生昆虫分布广,种类数量多,是多数点位的优势类群。 各背景断面、松花江下游佳木斯.同江江段及黑龙江均能采集到水生昆虫中的敏感种类,包括(衤责)翅目、蜉蝣目多个物种,有的点位以优势种存在。毛翅
本书内容基于环境检测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开发实践编著而成。全书分为6章,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检测信息服务系统概述、建立环境检测信息服务系统项目、MVC架构及其应用、EF架构与实体模型设计、前台功能设计与实现、后台功能设计与实现等。本书内容注重实践,实例丰富,层次有序,结构鲜明。本书适合计算机软件开发初学者、大中专学生及相关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和高职院校教材。第2~6章配有代码电子版,读者可扫二维码获取。
空气污染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危害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稳定。目前,“全球因空气污染每年死亡超200万人”。迫使“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向污染宣战”。 2015年1月1日起,环保部实时发布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实时监测数据,这将积累海量大气环境数据。如何利用海量数据资源,借鉴新的科学方法,充分挖掘大气污染新的科学规律,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选题旨在利用AQI高频海量数据资源,在运用传统统计学方法的基础上,借鉴时间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数据挖掘等学科在处理高频海量数据方面具有的优势和科学分析方法,充分挖掘西部多个城市群各城市空气污染的独特规律及城市群内各城市空气污染的关联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空气污染治理对策,并进一步设计区域空气污染联防联治的费用
本书为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本次修订保留了《环境监测》(第四版)的基本框架,根据学科发展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修改与补充。主要调整和修改的内容有:遥感监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并更新了部分分析方法、标准等。 全书共十章,分别为:绪论、水和废水监测、空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质量监测、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物理性污染监测、遥感监测、环境污染自动监测、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本书配套大量数字资源,读者可以登录数字资源配套网站拓展学习,还可以登录爱课程网学习*精品资源共享课 环境监测 和中国大学MOOC 环境监测 。 本书主要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环境保护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投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评价、项目用海的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的费用效益分析、 环境风险评价及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本书旨在与我国工程咨询业同行交流研究成果,推动工程咨询理论方法的创新研究,展示重大专题研究成果、重大规划及咨询评估研究成果。
《环境监测人员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训教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全面,涵盖了常规的水、气、声、土壤、固废、生物及应急监测、水质自动监测、空气自动监测等;二是系统介绍了环境监测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如环境监测安全知识、化学实验室分析基础知识、大型仪器分析基础知识、质量保证基础知识等;三是包含许多典型监测项目,编写人员着重强调重点、难点、注意事项 并将大家在多年监测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传授给新人,使新人少走弯路;四是书后附录包含许多相关试题,形式有填空、判断、问答和计算等,可巩固学习效果和全面考查学习成效。
受环境保护部委托,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 心从2010年开始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经过分年建设,已经构建了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 库的框架体系,形成了系列标准规范,建设了环评基 础数据中心和支撑环评审批。技术评估的会商平台。 相关初步成果已经在环评管理和业务中得到应用,对 环评工作起到了实际的支撑作用。 由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和国家环境保护 环境影响评价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编的《重点行业环 评指标数据库建设》是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系列 丛书之一,重点介绍行业环评指标库的建设成果,共 分为三大部分,**部分是基础篇,主要介绍环评指 标体系设计和数据库构建的方法及基本理论;第二部 分是指标体系设计篇,主要介绍16个重点行业环评指 标体系设计方法和指标;第三部分是应用篇。主要以
《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技术研究》从三个环境要素——水体、沉积物、水生生物入手,详细介绍了水专项课题“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技术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技术。其中水质评价技术方法包括断面(测点)水质评价方法,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方法,湖库水质评价及综合评价方法等;沉积物质量评价技术方法包括适用于我国流域水环境(河流、湖泊、水库)的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建立方法、沉积物重金属质量标准分级方案及沉积物质量评价方法;水生生物质量评价技术方法包括指示生物和评价指标筛选、水生生物参照状态建立方法、水生生物监测方法及水生生物质量评价方法。
《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系列丛书:制药行业VOCs监测技术》首先介绍了我国制药行业现状,并对制药行业产生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种类和浓度进行了分析,针对制药行业产生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样品采集、前处理和以气相色谱和气质联机为主的分析技术。本书编制工作由一线的监测技术人员结合实际分析经验完成,形式上图文并茂,内容深入浅出;既有扎实的理论依据,又有丰富的实验数据;既有中规中矩的标准方法,又有优化和创新;针对不同人员技术水平和装备条件提出不同的分析方法;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备一定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由张继民、宋文鹏、高松、于定勇、罗先香等编 著的《集约用海对渤海海洋环境影响评估技术研究及 应用》中的“集约用海”是指集中节约用海,重点围 绕集中节约用海活动对海洋环境影响评估技术方法研 究,科学客观评估集约用海对渤海海洋环境造成的影 响。书中主要阐述了集约用海对渤海海洋水动力影响 、滨海湿地景观影响、海洋资源影响和海洋生态影响 等评估技术构建及应用情况。开展集约用海对海洋环 境影响评估的技术方法,实现对环渤海重点开发活动 区集约用海的有效监测监控、评估和优化调整,同时 提出减缓不良海洋环境影响的对策与建议,指导区域 集约用海合理布局,为环渤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提供环境保障和科学依据。集约用海对海洋环境影响 的评价技术体系和相关技术规范在国内外相关文献中 尚未见系统研究。本书可供在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