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3000余幅照片,展现了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在田间常见作物上的药害症状,图文结合,直观实用。可为农药经销人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规模农业生产人员阅读使用。 除草剂是农业生产中经常用到的一类化学药品。但是,往往在生产中存在除草剂的错用和误用,造成的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后期又不能对药害症状进行正确的识别,既错过了补救的机会,也容易产生各种经济纠纷。因此,作为农药经销人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规模农业生产人员,掌握一定的除草剂作用机理和药害识别,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王恒亮是河南农科院杂草化学防除方面的专家。本书他联合沈阳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广西大学等十几所大学和研究院所,用了近5年时间,共同开展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共拍摄的10万多张照片,书中挑选
《节气·农谚·农事》开篇以“绪论”的形式,介绍了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起源、类别、名称、释义和发展。之后,又以二十四篇九十六章的翔实内容,具体介绍了农历二十四节气各节气的气候学含义、民间日令谚语,从“土、肥、水、种、密、保、管”七个方面叙述了黄河流域小麦、花生、梨、黄瓜等五十五种主要农作物田目关节气内的田间种植管理操作技术;在“传承篇”叙述了A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农药使用准则、肥料使用准则,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和矿物油乳剂的配制,无支柱钢架大棚、日光温室建造技术,农田杂草及其防除技术,主要农业生产工具概览等内容。全书构思缜密、结构合理、图文并茂,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体。节气与农事安排紧密,自然有序,易懂、易做、、实用,是一部全面的农业生产工具书。适于广大农业生产、管理者,庭院
《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读本》共包括七个部分。先用“引言”介绍了遗产地福鼎及福鼎白茶文化系统的概况,此后用三个章节即“山海相融的物产:来源”“中国白茶的自豪:种植”“‘生晒为上’的技艺:制作”,分别梳理了福鼎白茶的历史源流、生长环境特征、品质特点、功能价值、品种资源、生态栽培、制作技艺、存储保藏等丰富的知识;而“太姥仙境的茶语:故事”“‘山哈’奋族人的生计:习俗”两章节,则对与福鼎白茶有关的民间文艺、茶语传说、茶乡风情、文化习俗等有趣的文化遗产内容进行了介绍。后一章立足新时代,分析了福鼎白茶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难题与对策,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展望了福鼎白茶遗产地的未来发展之路。后面的“附录”部分除了大事记及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外,还对福鼎白茶
该书主要介绍细菌病的种类,不同类型种类的发病机理,细菌病的预防策略。可供医学、兽医学、公共卫生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参考,可供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土壤农化分析方法》是在多年的教学中,将土壤农化分析中的现行检测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和常规分析方法经归纳、整理、编写而成。《土壤农化分析方法》内容分为四部分,分别为土壤分析、植物分析、肥料分析和录。《土壤农化分析方法》适用于各高等农林院校农学、林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及荒漠化治理、土地资源管理、环境科学、草业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本科生使用,也可供农、林、水利、生态领域有关科技人员参考使用。
随着人们对西洋参需求量的急速增加,西洋参产业也已经成为吉林省林区的支柱产业,然而用于栽培西洋参的林业采伐迹地面积却在急剧减少。因此,非林地栽培西洋参已经成为吉林省人参产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山东、北京、河北等地农田栽培西洋参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为此,吉林省西洋参产业工作人员开展了适合本省非林地栽参技术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积累,非林地栽参技术已基本成熟,截至目前,非林地西洋参栽培技术已经形成,现整理汇编成《北方特色中药材种植技术丛书:农田(非林地)西洋参栽培技术》出版,便于指导非林地种植业户生产优质西洋参,提高经济效益。
这是一本关于中华农耕文明的传承、现在保护情况以及如何利用好传统农耕文化的论文集。全书收录论文三十余篇,有对“渔稻共作”综合种养模式、稻作梯田农业、旱作梯田系统的研究;有关于增城古荔枝等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有关于民俗文化祁太秧歌、河北梆子等的保护和研究;有对乡村村落等农耕生态文化研究;有关于农业文献《番薯颂》《耕织图诗》《岭南荔枝词》《然犀志》的研究;有关于古代农政思想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启示;等等。书稿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作者队伍强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乡贤、宗族与当代乡村文化建设研究:首届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是一本关于乡绅、乡贤、宗族以及当代乡村文化建设经验和实践的论文集。全书收录论文四十余篇,有关于丧葬、祭祀等民俗与乡村社会研究;有关于乡贤文化与乡村振兴的思考;有乡绅文学刍论;有宗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有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的思考;有关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有关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探索研究;等等。书稿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作者队伍强大,对促进我国农耕文化研究和推进我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乡村振兴国际经验比较与启示》从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农业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探索创新农村治理以及农村人才培育四个方面研究国际社会在相关领域成功的政策措施与实践,结合我国“三农”国情,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副主任李洪涛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从美洲重点国家、欧美国家、东北亚日韩等国家或地区乡村振兴国际经验为切入点,研究分析国际农业农村创新发展案例、农业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政策工具、乡村治理创新政策举措、农业农农村人才培育等重要议题,总结经验做法,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出思路与政策建议。
本书对中国农业历史与文献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了农书研究、书评与书序、人物评介、农业生态学与害虫防治、大田作物、园艺与茶文化、养猪养鱼、杂论、翻译作品等内容。本书的出版可以说是代表了自改革开放以来那一辈农史学者的学术道路和研究水平。
本书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肥料——生物动力肥,书中内容包括介绍肥料的历史、肥料的研发过程,与其他肥料的区别,制作技术要点等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动力农业浅述;农事日历;生物动力调控素和堆肥;生物动力农业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