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也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本书是作者研究团队30多年研究工作的积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从微观研究到宏观研究,采用生态学的理论和土壤科学的方法,以总结黑土研究的主要成果为目的,以论述黑土生态过程为主线,系统阐述了黑土的形成,黑土的分类及其形态特征,黑土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长期施肥对黑土肥力的演变规律,黑土有机质平衡理论与应用,黑土养分管理与高效利用,黑土耕地地力评价,作物适宜性评价,黑土区粮食生产能力,黑土保护机械及农化产品,黑土培肥改良关键技术与模式,障碍土壤培肥改良技术与模式,肥沃耕层构建,黑土可持续发展战略。力求使读者对黑土生态过程有全面的了解,以此推动全社会对黑土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确保在中国未来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
棕壤是世界上 重要的农业土壤,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和亚洲,在我国集中分布在暖温带湿润地区的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低山丘陵,向南伸延到苏北丘陵,此外也广泛分布在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淮阳山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等山地垂直带谱中,是重要的农业土壤。本书共分二十一章,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后,不同地区有关棕壤形成过程、分布特征、分类特点、理化性质、污染状况、地力评价、分区利用、测土施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湖北土壤》概述湖北省土壤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土壤的肥力评价,简介了全省土壤侵蚀和污染情况及其防治,总结了全省平原湖区、红壤、岗地和山地等区域性土壤改良、培肥、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等方面的经验,并探讨了土壤改良利用的区域性特性。
南京师范大学程杰教授将有宋以来与耕图、织图有关的诗歌收录于《耕织图诗校注》一书,对组诗中的方言、俚语以及农业专词进行校注,并附有其对每一组诗的题解以及组诗有关的序跋等资料,且收录了历代零散的耕织图诗,对于学界甚至一般读者赏析耕织图诗大有裨益。此外,该书在对诗歌进行文字整理与校注之外,还提供了与组诗相关的耕织图彩图百余幅、黑白图贰佰余幅,有利于更全面、直观、系统地研究和理解耕织图及耕织文化。
韩湘玲等编著的《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第2版)》由中国农业农业气象系教授韩湘玲等编著修订。本书自出版发行以来已重印11次,销售量达17.2万册。此次修订,除对原版书中的陈旧内容和若干错误进行更新和修正外,又融合近年来有关农业气候方面的科技成果,对该书进行了充实完善。内容包括:二十四节气及其形成,二十四节气的地区规律,二十四节气的量化。本书内容丰富,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适用于广大农民、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气象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优选残留限量 GB2763-2019 代替GB 2763-2016、GB2763.1-2018》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本书记载了徂徕山林场范围内野生及露地栽培的植物161科574属1152种(含17亚种、86变种、15变型),其中蕨类植物13科20属40种1亚种2变种,裸子植物5科15属30种3变种,被子植物143科539属963种16亚种82变种15变型。各类植物有分科检索表,各科有分属、分种检索表。科、属、种有形态描述;种除形态描述外,还简述了在徂徕山及国内外分布和主要用途。本志中的植物中文名及拉丁名,以《中国植物志》用名为主,同时部分参考《Flora of China》等近期新植物分类研究成果。
本书介绍了农业模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和与农业模型密切相关的基础性、理论性研究,同时提出了作物模型研究的一些值得重视的新方向。本书设计领域广泛、学科众多,可供气象、农业、林业、生态环境等行业及部门工作人员及相关院校学生参考。
《现代农业 产业规划指导理论与操作实务》深入分析了农业产业 自然和社会特性对农业产业规划的特定要求,系统梳 理产业发展理论、产业布局理论等对农业产业规划中 产业选择、培育、布局等的指导作用。紧紧围绕现代 农业的内涵特征展开对农业产业规划方法的介绍及案 例分析,包括规划工作各阶段工作要点和规划写作方 法、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的重点产业选择方法和培 育要点、三个典型农业产业规划案例分析等。
本书是北京林业大学张启翔教授团队多年科研成果的总结和汇编,分章节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梅花全基因组测序及精细图谱构建、重要品种重测序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遗传图谱构建与重要性状QTL定位、花香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花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花色分子调控机理分析、抗寒分子机制研究,适合科研人员、高校师生使用。
李玉、李晓主编的《图说玉木耳优质高产栽培》从玉木耳的生物学特性介绍到玉木耳的营养价值、玉木耳的经济效益及开发现状、玉木耳生产的发展趋势、生产工艺、设备设施、菌种制作、 菌包制作、菌丝培养、出耳管理、 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技术问题。 本书是一本图文并茂的技术指导书,或许能为生产者提供一些帮助。
《湖北土壤》概述湖北省土壤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土壤的肥力评价,简介了全省土壤侵蚀和污染情况及其防治,总结了全省平原湖区、红壤、岗地和山地等区域性土壤改良、培肥、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等方面的经验,并探讨了土壤改良利用的区域性特性。
《超有机农业标准操作规程·水果卷:北京三安科技有限公司企业系列标准》是生产出符合《超有机食品安全标准》要求的农产品的系统化保障体系。本套《标准操作规程》规定了如何标准化、系统化地使用这28种生物信息制剂,创造超有机农业(超有机种植、超有机畜禽养殖、超有机水产品养殖和超有机食用菌栽培以及超有机中草药栽培)新模式。本套《标准操作规程》的突出优势是三个安全、低成本、广谱性、全覆盖、可持续。《超有机农业标准操作规程·水果卷:北京三安科技有限公司企业系列标准》共分为五卷,涵盖59大类、635个品种。
本书介绍了农业模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和与农业模型密切相关的基础性、理论性研究,同时提出了作物模型研究的一些值得重视的新方向。本书设计领域广泛、学科众多,可供气象、农业、林业、生态环境等行业及部门工作人员及相关院校学生参考。
《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的理论与实践》以水资源紧缺的黄土高原地区为例,首先介绍该区林草植被建设现状,存在问题,然后以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林地长期定位观测为基础,系统地介绍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的物质基础——土壤水资源概念,土壤水资源利用限度(SoilWaterResourcesUseLimit,SWRUL),植物水关系调控起始期。通过对土壤旱化、土壤退化及不同防治措施比较,引出植物水关系调控理论依据——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介绍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SWCCV)概念的提出、研究现状、量化模型及其存在问题,分析水资源紧缺地区系统人工林生长与土壤水分相互关系及其调控途径。在此基础之上介绍了SWCCV确定过程及研究结果在生产上的应用。
本书共6章。章详细介绍了X线与超声的基础知识,还增加了DR、CT、MRI 和核医学介绍;第2章以较大篇幅介绍了腹部X线与超声诊断方法和常见疾病的影像解读;第3章介绍胸部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的影像诊断技术,文末还增加了很多彩色多普勒图像;第4章介绍了骨和关节疾病的相关诊断;第5章介绍了头部和脊柱的影像诊断方法,其中增加了部分CT和MRI的内容;第6章介绍了软组织相关疾病的影像诊断方法,其中还专门介绍了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和活组织采样技术。全书图文并茂,基础实用,切合临床,是一本的全面学习兽医影像诊断技术的指导用书。
《动物营养学原理》共有13章,全面覆盖了动物营养学的经典和前沿概念。《动物营养学原理》首先概述了动物营养学的生理与生物化学基础知识,继而详述了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化学特性,随后系统地介绍了动物体内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转运和代谢以及能量代谢。在整合营养学的理论和动物饲养实践的基础上,《动物营养学原理》对动物维持和生产的营养需要量及动物的采食调控进行了深入讨论。最后,《动物营养学原理》对维持动物生存、促进动物生长、改善动物生产蛋白质的饲料转化效率以及为替代饲用抗生素而使用饲料添加剂进行了归纳总结。
木薯,是我研究诸多作物如淮山药、马铃薯、甘薯等薯类中较为钟爱的作物之一。 我是农民的儿子,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家乡曾盛产木薯,多为度荒充饥和饲料之用。在那自然灾害频发、粮食短缺的60甚至70年代,木薯让我们度过了一年又一年青黄不接的时节,也曾为拯救过多少个断粮挨饿的生命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生活虽然好了,但每每回望那个年代.自然就想起了木薯。 木薯素有“淀粉之王”之称,加工出的淀粉、酒精及其衍生产品已达2000多种,是工业、农业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和战略物资。因此,我国已将木薯定为战略资源。如果把木薯种植、产品加工到市场比喻为一列“火车”,那么,木薯品种、种茎就是“火车头”。因为,木薯是一种利用种茎做种的无性繁殖作物,第二年种植必须要用上一年繁育的种茎。因此,做好木薯种茎安全贮藏越
本著作为一部蔬菜中有机硒富硒机理研究领域的学术论著,全面阐述了硒的研究历史及发展现状。富硒技术用于蔬菜种植和加工,不仅可以提高蔬菜的功能价值,还可增加农民和食品加工产业的经济效益。作者基于十余年来的研究,结合外新的相关研究成果,突出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分析了近年来蔬菜中有机硒富集积累、有机硒种类及其功能性研究,对推动我国功能性蔬菜发展具有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