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为《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是公认的世界茶叶发源地,如今茶已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深受大家的喜爱。茶在发展进程中又形成了博大精深、雅俗共赏的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束奇葩。 全书共分13章,内容涵盖:茶的源流,茶文化寻 根 ,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当代茶文化的复兴,茶文化与民生、哲学、经济、旅游、文学艺术、民风、风俗、养生的联系,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等,共计约50余万字,彩图近1000幅。 本书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所附的图片都是与茶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的历史文物和茶艺、茶俗等照片,既具有研究价值,又可弥补文字描述的不足,相得益彰。
本书通过3000余幅照片,展现了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在田间常见作物上的药害症状,图文结合,直观实用。可为农药经销人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规模农业生产人员阅读使用。 除草剂是农业生产中经常用到的一类化学药品。但是,往往在生产中存在除草剂的错用和误用,造成的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后期又不能对药害症状进行正确的识别,既错过了补救的机会,也容易产生各种经济纠纷。因此,作为农药经销人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规模农业生产人员,掌握一定的除草剂作用机理和药害识别,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王恒亮是河南农科院杂草化学防除方面的专家。本书他联合沈阳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广西大学等十几所大学和研究院所,用了近5年时间,共同开展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共拍摄的10万多张照片,书中挑选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为15种主要大田作物,下篇为42种园艺作物。共收录重要病虫草害900余种。 对每种重要病虫草害发生各个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详细介绍了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化学防治方法,包括药剂种类和 剂量。图片清晰准确、叙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方便实用。
本书全面归纳并详细描述了当前土壤氮循环研究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全书完整地介绍了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原理、具体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并提供了相关研究方法与技术涉及的应用实例和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客观地指出了这些方法与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本书共分为22章,内括绪论、细胞的形态结构与细胞分裂、上皮组织、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和骨组织、血液与淋巴、肌组织、神经组织、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管、消化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雌性生殖系统、雄性生殖系统、被皮系统、感觉器官、禽类的主要组织结构特征、畜禽早期胚胎发育;涉及牛、马、猪、羊、犬、猫、兔、鸡、鸭、鸽、鹅11种动物;采用了HE、镀银、美蓝、硫堇、卡红、荧光染色等多种技术。作者40余年的积累,收集了数十万张图片,终从中出来光镜和电镜图片1643幅。本书不仅图片影像清晰、色彩靓丽、设计精美,每一章的开始还有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发生及其组织学结构概述以及动物种间差异的精炼文字描述,全面系统地涵盖了动物细胞、基本组织、器官组织与胚胎发育的形态结构。它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广
水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是制约我国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作物需水量是确定作物灌溉制度以及地区灌溉用水量的基础,是流域规划、水资源利用与管理,农作物种植区划与布局等项工作的重要资料。本书是近20位专家学者长期定位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和凝练,系统探索了中国北方主要作物需水量与耗水管理。全书共分12章,包括绪论、作物耗水测定方法与对比分析、中国北方主要作物的耗水规律、作物耗水计算方法与应用、作物耗水点面尺度转换方法与应用、作物耗水对变化环境的响应、不同水资源利用目标的作物需水指标设计、中国北方主要农作物数字化需水量图、中国北方主要作物需水信息查询系统、作物水分动态响应模型与有限水高效灌溉模式、变化环境下的作物ET管理对策、基于作物生命需水信息的高效用水技术等内容。图表内容丰富,基
蔡津生、卢国宝编写的《中国食药用菌工程学》从工程角度进行编撰,符合当前食药用菌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 《中国食药用菌工程学》以较大篇幅介绍了食药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装备和高新技术在食药用菌中的运用,尤其是在精、深加工方面的应用,对提高我国食药用茵生产和加工技术装备的水平、启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思维,提高高精、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和食药用菌生产的综合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 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态 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 的人开始关注身边的野生动 物,加入到观鸟、识鸟、拍 摄鸟的人群中。本书全部采 用专业野生动物摄影师拍摄 的鸟类生态照片,并附简要 形态和生态习性说明,在城 市公园观察鸟类时,可通过 鸟类典型形态快速查询到该 鸟种。书中所提供鸟类中文 名的生僻字读音和鸟类常用 特征术语、测量参数和居留 类型,便于读者了解鸟类相 关知识。希望本书能帮助市 民百姓走进城市公园,走进 自然,认识身边的鸟类,促 进人与自然、人与野生动物 和谐共生。
土壤是农业之本,维持地力一直是保证农业收成的关键。《可持续农业土壤管理》一书的作者是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本实验室长期从事服务可持续农业的土壤科学研究,并根据实验室多年对服务农业的认识和总结写成此书。《可持续农业土壤管理》结合国内外相关的土壤管理实践,凝练出我国典型农业生产体系中的可持续土壤管理模式,并分析其理论基础,以期为推广相关研究工作、服务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的回答。
《你问我答:鸡腿菇生产技术问答》共分两章,章对鸡腿菇的生物概念和市场概念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解答。在第二章栽培中,相对详细地将作者多年来接受咨询的问题进行了划分和归类,如基本问题、菌种问题、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共有三百多个问题。 本书适合一线生产者作为床头书或口袋书使用,亦可作为科研、教学工作者的参考书。
本书较详细而系统的介 绍了宜昌市木本植物资源的 概况,为专门收集宜昌 市木本植物种类的专著。该 书图文并茂,实用性强,不 仅是宜昌市木本植物资源保 护和利用的重要参考资料, 而且对林业调查、生态修复 、园林绿化和木本花卉产业 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本手册按照 权威、全面、新颖、实用 为宗旨,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其他农药五大部分,全面系统收录了1600余个农药品种,详细介绍了每个农药品种的中、英文通用名称、其他名称、化学结构式(包括分子式、分子量和CAS登录号)、理化性质、毒性、应用、合成方法、主要生产商等内容。为便于读者查询,书后附有农药品种的化学结构分类,农药剂型代码以及中英文农药通用名称索引。本书可供从事有关农药生产、开发、科研、应用及相关领域科研、生产加工、商贸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冯利平、李玉娥、毛飞主编的《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图集(综合卷)》精选光、温、水等主要农业气候资源要素指标,共编制图幅143幅,包括平均气温、*高气温、*低气温及*端气温、积温等热量指标,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及日照百分率等光照指标,降水量、相对湿度、参考作物蒸散量、干湿指数等水分指标,以及不同界限温度、不同保证率下热量、光照和水分指标,以期系统全面地反映1981~2010年30年我国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分布的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合理调整农业结构与种植布局、科学制定农业生产政策提供依据。 本书适用于从事农业生产管理、农业政策制定、农业科研和教学等相关工作的科技人员参考使用。
本套书《土壤采样与分析方法》(上、下册)是为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分析提供常规的、相对简单易用的分析方法。所有分析方法在材料及操作步骤等方面都提供了详尽的表述,给出了每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并附上了相应的主要参考文献,国内在近20年内没有类似图书出版。本套书内容包括篇(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第二篇(土壤与环境管理的诊断方法);第三篇(土壤化学分析);第四篇(土壤生物分析);第五篇(土壤有机质分析);第六篇(土壤物理分析);第七篇(土壤水分析);附录等。
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其中一直延续至今而未曾中断的也只有中国,因此可以讲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形成发展文明史的民族,中国是世界上专享一个且不曾间断具有5000多年文明□□的国家。对于这一现象,许多国内外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依据某些不同证据分析探究其原因,本书试图通过中国作物栽培□□与中国社会经济制度相互影响、相互发展的角度来阐明这一独特现象,为进一步深入揭示作物栽培□□与中华民族成长史、中国社会□迁史之间内在联系与相互动因本质而贡献力量。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是实施农产品农药残留监管的重要技术规范,选择适宜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是保证检测结果科学、准确的关键。为方便从业者更好地了解我国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关键参数,快速筛选满足相应要求的检测方法标准,《农药残留国家标准检测技术》重点基于现行有效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将各种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原理和灵敏度等关键技术参数进行分类整理。《农药残留国家标准检测技术》涉及检测方法国家标准230项,其中强制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25项。
《中国农业年鉴》是一部政府公开发布的年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担任编委会主任,编委会成员由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司局领导、农业农村部各司局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委、局)厅长(主任、局长)组成。《中国农业年鉴》2021全面记载了2020年我国乡村产业、农村社会事业、种植业、畜牧业、兽医事业、渔业、农垦、农机、农村经营管理、种业及农业产业化等各方面发展历史进程,反映了我国农业的基本现状。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也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本书是作者研究团队30多年研究工作的积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从微观研究到宏观研究,采用生态学的理论和土壤科学的方法,以总结黑土研究的主要成果为目的,以论述黑土生态过程为主线,系统阐述了黑土的形成,黑土的分类及其形态特征,黑土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长期施肥对黑土肥力的演变规律,黑土有机质平衡理论与应用,黑土养分管理与高效利用,黑土耕地地力评价,作物适宜性评价,黑土区粮食生产能力,黑土保护机械及农化产品,黑土培肥改良关键技术与模式,障碍土壤培肥改良技术与模式,肥沃耕层构建,黑土可持续发展战略。力求使读者对黑土生态过程有全面的了解,以此推动全社会对黑土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确保在中国未来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优选残留限量 GB2763-2019 代替GB 2763-2016、GB2763.1-2018》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本书共19章,主要分5篇。篇重点概述了我国桑树概况,包括我国桑树栽培概况、中国桑树的起源与栽培历史及不同生态区桑树栽培概况。第二篇重点阐述了桑树栽培生物学,包括桑树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桑树的生长发育及其特性、桑树种质资源、桑树品种及其选育及桑树基因组研究进展。第三篇重点为桑树高产栽培学,系统介绍了桑苗的繁育、桑园土壤及其改良、桑树的栽植、桑树施肥、树型养成、桑叶的收获以及桑园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第四篇为桑树保护策略,重点介绍了桑园的灾害及其预防、桑树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第五篇为桑树多元化利用,重点介绍了桑树在生态、果用、饲用、药用、菜用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中国农业年鉴(2019)(精)》是一部反映我国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兽医事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农垦、农机、农村经营管理等方面情况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自1980年起,每年出版一卷,2019年版是第40卷,各卷相互衔接,原则上不重复上卷内容。 英文版主要以《中国农业年鉴2019》中文版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