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集中探讨明清时期中国的稻米种植和消费。粮食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养活人类。究竟一个人吃多少才够?一方面是营养问题,一方面也是习惯问题。如何能保障一个人吃够?这里涉及到了主食和杂粮、不同品种的稻米的产出问题。如果这其中再加上对于不同品种稻米的口味选择问题呢?围绕这几个问题,本书对于明清长江中下游地区在稻米种植方法上的差异进行了探讨,通过华南的粮食种植和消费的个案、长江流域粮食种植和消费的个案论证稻米的商品化以及长途贸易的出现等,以此探讨影响长途稻米贸易量的主要因素,尤其稻米贸易是如何在 “互通有无”——长途贸易应该自由地存在、“养民”——政府的仓储制度两个看似矛盾的传统观念下得到发展的。
本书以蜜橘节水灌溉技术为研究方向,归纳总结了 外微灌技术研究进展,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多因素影响下微灌水肥运移规律,结合两年的大田试验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滴灌、涌泉灌、微润灌及透水混凝土渗灌等4种微灌溉技术在不同灌水量下对蜜橘生长指标、产量品质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宜南方丘陵地区蜜橘微灌技术的先后顺序为滴灌、透水混凝土渗灌、涌泉灌和微润灌。本书可为南方丘陵区域蜜橘节水灌溉提供参考。本书可供从事蜜橘节水灌溉相关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是一本经典的中药材种植指南,从种质资源利用、选种育苗、种植模式、营养平衡、病虫防控、连作障碍及生产追溯等方面详细介绍我省多花黄精标准化生产过程,特别适合那些想要了解我省多花黄精生产过程及种植技术的读者。同时,该书也是杭州市重大科技项目“浙产多花黄精物联网精准栽培及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 成果,可为我省中药材产业链源头——特色名贵中药材多花黄精高质量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可供中药材多花黄精生产、经营、使用、监督、检验、教学和科研等领域的广大中医药从业人员参考,也可供中医药爱好者阅览。
改革开放初期确定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保障了农民耕地数量和质量均等,但也导致了耕地细碎化。30年来,我国耕地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技术要素等发生了巨大进步,而细碎化已远远不能适应生产方式的变化,导致耕地利用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加、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产量进一步提高。当前, 推进的农田建设很少开展权属调整来解决细碎化问题,农民地块归并等集中连片措施却又缺乏政策支持。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农民权属调整实践与 农田建设相结合的理论、模式和路径,以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围绕上述科学问题和实践需求,本书以系统论和人地关系理论为指导,采用自上而下(TOP-DOWN)与自下而上(BOT-TOM-UP)相结合的方法,从耕地细碎化问题出发,构建基于细碎化的耕地利用系统空间重组理论框架;定量刻画全国和一级生态区耕地细碎化空间特征;分析我国
本书为“助力乡村振兴出版计划·新型农民职业技能提升系列”选题之一。本书针对废旧衣物带来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结合我国乡村废旧衣物再利用现状,从面料、辅料到基本工具及技艺,再到拼布的创新手法等,结合大量实践作品进行案例分析,方便读者掌握拼布技艺与制作流程,可为提升新型职业农民技艺提供详细的教程参考。
本书作为“畜禽养殖减抗技术丛书”之一,由 奶业科技创新联盟一线专家和技术人员,参照农业农村部《兽用 药使用减量化指导原则》编写而或。依据奶牛养殖环节疫病发生、流行特点,本着健康养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从“养、防、规、慎、替”五个方面入手,围绕奶牛健康养殖场区规划设计、环境控制、生物安全防控、减抗繁育管理、减抗营养调控与健康管理、疾病防控、疾病治疗与精准用药以及减抗用药效果评价等八个章节展开编写, 介绍了奶牛减抗养殖的技术方法和操作规范。本书通俗易懂、实用性和操作性强,适用奶牛养殖场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为“助力乡村振兴出版计划·现代种植业实用技术系列”选题之一。本书介绍了 外及安徽省猕猴桃产业现状,概述了猕猴桃生物学特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介绍了猕猴桃早中晚熟优良品种及配套的授粉品种,针对猕猴桃标准化育苗建园、花果管理、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及自然灾害防治、采收及采后处理等重要技术环节展开阐述
谷物的驯化始于1万年前。谷物在欧亚大陆上的传播,助力人类孕育出了城市、 和文明。当许多古文明因为气候变化导致谷物收成锐减而衰亡时,擅长农耕的华夏文明奇迹般地得以延续。时至今日,粮食安全依然是中国的头等大事。 谷物自大航海时代走向 。工业时代的拖拉机、化肥和谷物期货,让人类 次挣脱“马尔萨斯陷阱”,但土壤退化、化学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 近50年,谷物成为 贸易、生物能源和气候变暖等议题的主角,转基因则引发了巨大的社会争论…… 《谷物的故事:读解大国文明的生存密码》分为四个部分共16章,纵横万年,放眼 ,帮助读者自神奇的谷物一窥人类绵延的历史。
2018年度村庄规划志愿服务活动由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等单位联合主办,在全国范围内招募100余支志愿者团队,结合暑期返乡开展乡村调研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自2018年6月开始,8月底基本结束。2个多月的时间内,137支志愿服务团队分赴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9个村,围绕知识宣讲、农户调查、政策研究、案例编制等主题开展志愿服务。 本书为本次活动的研究报告。
本书收录了我国主要食用及药用植物花100种(隶属59个科),其中,草本植物花48种,藤本植物花3种,灌木植物花227种,木本植物花27种。介绍了每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生境、食用方法、药用功效等。书中配有彩色植物图片和菜肴图片250余幅,便于读者鉴赏。 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可供植物爱好者、烹饪爱好者、花卉生产经营者等参考使用。
本书稿是一部学术专著,重点研究了宁夏藜麦种植管理。全书分六编十一章,围绕藜麦的起源、产业概况、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概况、资源丰富、幼苗培育、丰产栽培技术、收割、宾春海发生规律与防治、主要特点与用途等方面,就宁夏南部山区藜麦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培训推广概况、优良藜麦幼苗培育、藜麦丰产栽培技术、藜麦的收割处理、宁夏藜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性研究,以期为藜麦工作者提供参考信息,共同推动中国藜麦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