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影响,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翻译成5种语言传播。2014年《保护性耕作技术》科普图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保护性耕作经验交流—应对气候变化》(英文版)是以原中文版为基础,针对非洲地区的特点以及当地的农作物特点,由出版社与世界银行合作,共同开发。本书由中国农业大学保护性耕作课题组李洪文教授组织编写,由蒋和平担任本书插图的原创绘制工作。本书内容活泼,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指导非洲地区的农业生产有较强的实际作用。
本书是为满足咖啡栽培与初加工的工作需要,根据咖啡产业对咖啡栽培与初加工的要求,结合生产实际,并参考国内外*技术编写的。本书是咖啡栽培与初加工人员培训用教材。首先介绍了咖啡栽培与初加工人员的岗位常识,然后详细介绍了咖啡树栽培基础知识、咖啡树繁殖、咖啡园的管理、病虫害防治、咖啡采收、初加工及储藏等核心技能。本书配有丰富直观的图片,文字通俗易懂,便于读者学习,适合于职业技能短期培训使用。通过培训,初学者或具有一定基础的人员可以达到上岗的技能要求。
本书根据湖州市竹子病虫害常年发生情况,简要介绍了湖州市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和主要防治方法,以满足广大竹农了解竹子主要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技术要求。也可供林业科技人员在实践中学习参考。
《高效使用化肥200问》编著者石伟勇、马国瑞 。 《高效使用化肥200问》以问答形式,扼要地介 绍了主要化肥的性质及其施用要点、主要作物营养缺 素症状及矫治措施、主要作物需肥特点及施肥技术。 所列问题均来自生产,回答问题时着力把有关基础知 识和实用技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具有针对性、实用 性、科学性、易读性的特点,是一本操作性较强的施 肥指南。它既可供广大农户和农业技术人员阅读,又 可供农业院校师生参考。
杂草与植物病虫害一样,是农业生产中的重大灾害。农田杂草阻碍作物生长发育并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马承忠、刘滨、许捷、颜玉树编著的《图说农田杂草识别及防除(第2版)》为了使读者更好地掌握杂草防除技术,从杂草特别是幼苗的识别人手,介绍了我国农田常见的215种杂草及防除技术,包括幼苗特征、成株特征、识别提示、本草概述及防除指南,并有幼苗和成株形态图,为识别提供方便。 《图说农田杂草识别及防除(第2版)》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可供农业生产者、大中专院校师生和农业技术人员及科研人员参考。
解决“三农”问题,是农业现代化乃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建设中的重大课题。实现农业现代化,核心是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培养新型农民。当前,存在着农民“想致富缺技术,想学知识缺门路”的状况。为改变这个状况,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必然要承载起重大的历史使命,着力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努力完成培养农业科技人才这个长期的任务。农业科技图书是农业科技广博、直接、有效的载体和媒介,是当前开展“农家书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农民致富和学习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知识的有效手段。 安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组建于2012年,由本科高校、高职院校、县(区)中等职业学校和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等59家理事单位组成。在理事长单位安徽科技学院的牵头组织下,集团成员牢记使命,充分发掘自身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
沼气发酵技术是有效处置和利用有机废弃物的手段,其产物也是高品位的气态清洁能源和高质量的生态有机肥料,综合利用价值较高。随着农村沼气的稳步健康发展,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厌氧发酵残留物,也就是沼液和沼渣(合称沼肥),对其进行有效合理的利用,是实现农村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沼肥由于其富含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对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病能力的提高有显著作用,在种植业上已得到广泛应用。沼肥的综合利用是减少农业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可积极促进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邱凌、强虹、王飞主编的《沼肥综合利用技术手册》以科普连环画的表现方式,介绍沼肥综合利用技术。
《种子加工贮藏技术》从种子贮藏期间的生理代谢和种子物理特性开始,重点分析了种子在贮藏期间的变化和异常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结合原理和变化对种子安全贮藏提出建议,后结合具体作物的特性分别讨论了安全贮藏的措施,同时也对种子贮藏的新技术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并且介绍了种子干燥、加工与处理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种子加工贮藏技术》按照主要情境编写,每个情境由任务单、资讯单、信息单、计划单、决策单、材料工具清单、实施单、作业单、检查单、评价单和教学反馈单11个部分组成,突出岗位职业技能,内容按照工作环节或流程编写,注重体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需要。本书基本理论深浅适中,技术可操作性强。
平菇是世界性著名食用菌,目前在全世界均有栽培。平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生活力强,适应性广,栽培方法相对简单,栽培原料来源广泛,生产周期较短,经济效益较高。李国贤、郁建强、钱长根等编著的《秸秆生料无农药栽培平菇实用技术》在总结平菇栽培经验基础上,充分吸收了国内外同行先进技术编著而成,实用性强,可供初学者参阅。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一书主要内容包括农作物秸秆资源与利用现状,综合利用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重点技术与保障措施,文后并附国家及发改委、农业部等部门近年来关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 文件,供各级农业部门、相关企业人员和广大农民朋友参考使用。
本教材是"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系列教材"之一,是针对农村生产实际,总结近年来农业科技推广的基础编写而成的。 近几年来,沼气户用迅速普及,沼气生产已经成为热门技术,本教材以沼气生产技术掌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为单元,具体分为沼气生产基础、户用沼气池的建池技术、沼气输配系统安装技术、沼气发酵技术、沼气发酵产物综合利用、沼气工程技术6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分为若干个实施项目。后,本教材还链接了农业环境保护相关知识,链接的知识点有农业能源问题、农业环境问题、农业环境污染及防治、农业环境质量评价,有利于学生宏观了解沼气生产的意义,培养环保意识。本教材图文相辅,知识点清晰、操作规范,方便学生掌握,适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使用。
王飞、李想主编的这本《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手册》从技术原理、技术流程、工艺参数、技术操作要点、注意事项、适宜区域和典型案例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秸秆“五料化”和“收储运”的20项技术,以期为从事秸秆综合利用的行政管理和技术人员提供帮助,并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相关行业研究的人员提供参考。
利用遥感技术,对新疆加工番茄种植中常见的早疫病、细菌性斑点病和白粉病展开光谱分析,首先通过测定加工番茄三种病害叶片、冠层高光谱遥感数据,结合HJ-1A、B卫星CCD影像遥感数据,得出了光谱反射率与病害严重度的关系;同时,分析了叶片水平上三种病害色素含量的光谱响应特征,利用色素指数估测了三种病害的色素含量;后,采用格拉姆-施密特正交变换方法、偏小二乘法、支持向量机、遗传算法等,分别在叶片、冠层、田间三个水平上,对病害严重度进行了识别与预警。对于及时预报预测加工番茄病害发生、发展和扩散规律,具有积极的意义。
家庭农场的发展,有利于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促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家庭农场”模式已成为一条农业和农村改革的新途径,随着我国农村土地不断流转和家庭经营规模的扩大,家庭农场将会成为现代农业经营的重要模式选择。本书系统阐述了家庭农场的定义、现状和发展,家庭农场的认定、申报和管理,以及家庭农场的扶持政策、经营管理、项目建设和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内容。本书,涉及内容全面,可供农业职业培训使用,更可作为农场主对家庭农场创建和管理的实践应用。
有机产品作为人们心目中安全、优质、健康的产品,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知。顾绍平主编的《有机产品认证知识问答》共分为七篇,从有机产品概念、有机产品种植、有机产品养殖、有机产品加工、有机产品认证、有机产品鉴别、有机产品监管七个方面介绍有机产品和有机产品认证的知识。 本书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可读性,是向公众传播普及有机产品知识的科普读物,同时也是有机产品相关行业如认证机构、培训机构、咨询机构、有机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有机产品贸易和销售等从业人员学习有机产品认证知识的参考书。
本书根据浙江省农业教育培训中心关于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助力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针对农广校学员实际需要编写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教材。本教材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要点,农产品安全优质公共品牌推广以及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展示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进展,具有浓厚的浙江特色。本书也可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教材。
段大海主编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南》从粮油作物、果品、蔬菜中选取了玉米、小麦、花生、甘薯,苹果、大樱桃、梨、葡萄、桃、草莓,菠菜、生姜、大白菜、马铃薯、洋葱、萝卜、番茄、黄瓜、韭菜,围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分别介绍了具体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