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识别手册》基于国务院2021年批准公布的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共收录了1170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苔藓5种、蕨类129种、裸子植物101种、被子植物925种、藻类6种、真菌4种。本书除了提供相关植物的彩图外,还提供了鉴定特征描述和物候、分布等相关信息,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宣传、鉴定和保护服务。
本书共分三大部分,*部分病害,包括侵染性病和生理病害,详细描述了每种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第二部分虫害,详细描述了每种害虫的为害特点、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第二部分是附录,包括无公害猕猴桃园周年管理月历、猕猴桃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国家明令禁止及限制使用的农药、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对猕猴桃出口的农残要求等。
全球高等植物超过30万种,我国高等植物超过3万种,属于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种类多达1000余种。要识别这些保护植物对于基层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技术员来讲是非常困难的。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使我们找到了灵感,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组织专家按照《汤头歌诀》编写的思路,实现 一种植物一首歌 ,将每个物种的野外主要识别特征、分布与生境、用途三方面内容提炼后,编写成七言歌诀。 《农业野生珍稀濒危植物识别歌诀》把植物识别特征编成 顺口溜 ,或合辙押韵的甸子,通过歌诀形式让学习者识别植物。部分识别歌诀在教师、学生、基层技术员中征求了意见。由于识别植物歌诀在国内是首次用在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工作中,又有一定的趣味性、易于诵读、方便记忆,反映比较强烈。
本书主要介绍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技术,及其配套的高产栽培模式,以期为科研工作者及玉米生产者带来借鉴和参考。本书共分5章。*章以育成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为实例,概括介绍了育种思路和选育玉米新品种的策略;第二章介绍了现代玉米育种新技术;第三章介绍玉米种质资源的改良、创新、利用方法和经验,以及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研究进展和世界主要玉米复合种质改良利用的状况;第四章介绍了玉米新品种综合评价方法和新品种保护的现状与对策;第五章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玉米产业的发展策略。从本书中可以看出研究者留下的足迹,展现了不同的创新思路和研究设计,这是值得倡导和发扬的。
《病虫害防治的数学理论与计算》是一本用动力 学方法来研究农业生产中病虫害防治规律的著作。全 书共分五章,第1章介绍病虫害防治的有关背景知识 。第2章介绍非线性动力系统与计算方法,定性、稳 定性理论和脉冲微分方程的相关知识。第3章~第5章 介绍病虫害防治中各类化学控制、生物控制和综合控 制模型,其中第3章介绍连续控制模型;第4章介绍周 期脉冲控制模型;第5章介绍脉冲状态反馈控制模型 。全书力求基础,突出应用性,着重介绍建模方法、 分析研究模型的基本性质、仿真模拟等。 《病虫害防治的数学理论与计算》可供高等院校 数学、生物和农学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 和青年教师阅读参考,也可以作为从事生物数学研究 的教师及相关科学研究工作者的教学、科研参考书。 本书由桂占吉教授统稿。
内容简介本书共分六章,*章简要介绍园林植物虫害的基本知识,第二章主要介绍园林植物叶部虫害的发生及防治,第三章主要介绍园林植物刺吸类害虫防治,第四章主要介绍园林植物蛀干害虫及防治,第五章主要介绍园林植物花果虫害防治,第六章主要介绍地下害虫及草坪虫害防治。书中收录了大量彩色图片,生动展现了园林植物主要虫害的形态、生态和习性以及何时防治,如何防治进行了详细介绍。使园林生产者和管理者一看就懂,学用结合,立足基层实践。
《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2006年出版,《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为第二版,由全国26所农业院校长期从事“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及科研工作的专家共同编写和修订。 《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共分水稻病害,麦类作物病害,玉米、高梁和谷子病害,薯类作物病害,棉花和麻类病害,油料作物病害,烟草和糖料作物病害,果树病害和蔬菜病害九章。《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对各类作物重要病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叙述,并附有典型症状和病原显微形态及病害循环图。各章单独编写了一节该类作物病害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及主要技术措施,对次要病害以附表方式简要描述了症状要点、侵染来源及传播途径;章末附有复习思考题,书末列有相关参考文献和主要参考网站。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对植物资源的需求日益加剧。人类影响下的生态系统中植物的进化动态、植物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和保护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大卫 布里格斯(David Briggs)是国际知名的植物遗传和保护专家。在本书中,他引用不同实例对人类干扰生态系统中植物微进化的式样、机制和驱动力进行了系统分析,着重讨论了自然选择、物种形成、稀有物种的脆弱性、入侵种以及气候变化对植物的影响等,并思忖是否能通过管理来保护濒危物种和受威胁的生态系统,质疑受损的景观和动植物群落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按原样重建或恢复。本书概念清晰,信息量丰富,适用面广,不仅可作为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进化生态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进化生物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共收录陕西分布的维管植物211科1271属4919种及种下单位(包含4330种和106 亚种、466变种及17变型)。按照维管植物研究的*进展,详细列举了研究区域内目前所知的维管植物科、属、种的中文、拉丁文名称,精确到县或主要山峰的分布地点,分布的海拔范围和生境,国内外地理分布及部分植物的重要经济价值。书后附有本书收录植物的中文名和学名索引,便于查阅和检索。 本书可供植物分类学、植物区系地理、生态学、植物资源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农学、林学、园艺、中药学等学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及资源环境保护工作者等参考 。
本书是一本介绍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分类、名称、生物学特性和分布的图文并茂的实用参考书。 本书作者历经近10年,在黑石顶自然保护区进行全面细致的搜寻采集,共采集到大型真菌标本300多种,并实地拍摄大型真菌照片1000多幅。经分类鉴定,它们隶属于30多科70余属300余种。书中将每种真菌的名称、生物学特性和在黑石顶的分布作了详细描述,并精心挑选出该菌的实物照片附于其上以便读者辨认。 本书填补了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资料的空白,也可供菌物学、生命科学、农林牧、食用菌及大专院校有关师生参考。
赵文军、冯建军主编的《中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细菌卷》实际内容包括植物病原细菌和植原体两部分,系统介绍了43种植物病原细菌和14种植原体(包括1种螺原体)的名称、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寄主植物、危害情况、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和检验检疫方法等。全书反映了相关植物病原细菌及植原体的*研究进展,对于开展植物病原细菌及植原体的检验检疫工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辽阔的草原对我国的生态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有相当大面积的草原,正不同程度的遭受着多种害虫的危害。因此,鉴定和识别害虫的种类对于开展草原害虫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包括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各论部分记述我国常见的草原害虫共5目28科117种,其中包括直翅目7科48种、缨翅目1科2种、半翅目6科14种、鞘翅目9科360种、鳞翅目5科17种,并提供目、科、种检索表。 本书可供从事昆虫学教学和研究、植物保护以及草原保护工作者参考。
本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介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包括病虫害的定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生态系统与病虫害、植物病虫害的危害与经济阈值、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等。各论在突出实用性与可查性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在华南地区园林植物中常见、发生较严重的400多种病虫害,依植物类群来编排,分别介绍该植物种类上发生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期、寄主范围、为害特点及防治方法等。
本书作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观测北京地区植物物候现象,拍摄了大量的植物物候现象照片,经筛选、整理将图片编辑成册出版。 本书选取了北京常见树木39科 93 属 152 种(含种下单位),图册中植物科的排序依据李德铢主编的《中国维管植物科属志》,该志裸子植物依据克氏裸子植物系统,被子植物依据 APG Ⅳ系统;属、种按字母顺序排序。每种植物的物候现象,首先呈现的是植物的夏态和冬态,之后按照植物物候现象发生的萌动期、展叶期、开花期、果实或种子生长发育期、叶秋季变色期和落叶期等的次序呈现。所选照片尽可能地反映树木物候期的特征。
《兰蕙镜/中国兰花古籍注译丛书》是有关兰花古籍的书, 镜 是明察的工具, 镜 可以对彼与此的言行时时起到借鉴的作用。顾名思义,《兰蕙镜》就是可以用来借鉴兰蕙形态、特性、品种、史实、培护等等方面的专业用书。这就是此书被称名为 镜 的缘由。作者屠用宁先生,一生以行医为业,在当时当地是一位名望很高眼科医生,也是一位声名远播的艺兰大家。他细心观察、精心分析,采用歌谣的特殊形式,整书贯穿兰蕙花苞形色的细微鉴赏,可谓古今艺兰专著中尤为出彩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