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识别手册》基于国务院2021年批准公布的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共收录了1170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苔藓5种、蕨类129种、裸子植物101种、被子植物925种、藻类6种、真菌4种。本书除了提供相关植物的彩图外,还提供了鉴定特征描述和物候、分布等相关信息,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宣传、鉴定和保护服务。
本书共分三大部分,*部分病害,包括侵染性病和生理病害,详细描述了每种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第二部分虫害,详细描述了每种害虫的为害特点、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第二部分是附录,包括无公害猕猴桃园周年管理月历、猕猴桃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国家明令禁止及限制使用的农药、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对猕猴桃出口的农残要求等。
在培育蔬菜、果树或花木等植物时,讨厌的病虫害总是在不知不觉间发生,若放任不管,就会影响产量和品质。本书通过500多张照片图将常见植物培育过程中遇到的病虫害及其症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努力做到让即使是不知道病害、虫害的人,也能简单地确定其发生原因,掌握这些病虫害从预防到治疗的方法。基于饮食安全或者环境安全考虑,书中也提供了一些少用农药或者不用农药的方法,如利用共荣植物等,栽培者可根据自己的培育目标和情况来选择并进行处理,安心又安全。本书适合广大园艺种植户、植保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农林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作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观测北京地区植物物候现象,拍摄了大量的植物物候现象照片,经筛选、整理将图片编辑成册出版。 本书选取了北京常见树木39科 93 属 152 种(含种下单位),图册中植物科的排序依据李德铢主编的《中国维管植物科属志》,该志裸子植物依据克氏裸子植物系统,被子植物依据 APG Ⅳ系统;属、种按字母顺序排序。每种植物的物候现象,首先呈现的是植物的夏态和冬态,之后按照植物物候现象发生的萌动期、展叶期、开花期、果实或种子生长发育期、叶秋季变色期和落叶期等的次序呈现。所选照片尽可能地反映树木物候期的特征。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对植物资源的需求日益加剧。人类影响下的生态系统中植物的进化动态、植物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和保护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大卫 布里格斯(David Briggs)是国际知名的植物遗传和保护专家。在本书中,他引用不同实例对人类干扰生态系统中植物微进化的式样、机制和驱动力进行了系统分析,着重讨论了自然选择、物种形成、稀有物种的脆弱性、入侵种以及气候变化对植物的影响等,并思忖是否能通过管理来保护濒危物种和受威胁的生态系统,质疑受损的景观和动植物群落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按原样重建或恢复。本书概念清晰,信息量丰富,适用面广,不仅可作为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进化生态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进化生物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
《农业主要外来入侵植物图谱》(第四辑),为近年来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或潜在危害较为严重,同时也是广大公众最为关心的外来入侵杂草物种,共计50种杂草物种,包括石竹科2种、苋科2种、豆科10种、大戟科4种、锦葵科3种、茄科4种、菊科4种、禾本科6种和其他科15种。每个物种基本按照植物全生育期形态特征排列。以入侵植物的全株、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以及群落照片为主,辅以文字描述。为了便于使用者在野外调查工作时进行物种之间的鉴别,将主要入侵植物的近似种,按照相似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花期和果期列出, 尽量把它们放在一起描述。最后重点注明容易混淆的植物特征。
林木钻蛀性害虫是日常生产、生活所习见的一类专门蛀害林木及其制品的害虫。此类害虫种类多,分布广,传播快,隐蔽性强,危害严重且持久,鉴别与防控难度大。本书以作者40多年专业研究工作为基础,同时借鉴、参考国内有关文献研究资料,经全面、系统整理编纂而成。书中择要列举80种林木主要钻蛀性害虫的寄主种类、形态鉴别、生活习性、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制约天敌,并提供较为系统的防控技术和措施。全书内容翔实,记叙生动,图文并茂,可作为教学、科研、生产、管理等部门人员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