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普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长期从事科研管理和农业工程、农业经济领域科研工作,第一作者现为江苏省农科院农业科普团队带头人。全书围绕“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的精神主线,选取28个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农作物种子,讲述种子与人类携手成长、改变世界的传奇故事,揭示“小种子大能量”背后隐藏的科学原理与冷知识,探访科学家们与种子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感受体验一段有关作物生命缘起与轮回的非凡之旅。
本书系统阐述了我国茯苓本草考证、资源分布、繁育种植、药效物质、产品研发、标准体系等研究和实践等内容,共分为8章,总结了近年来茯苓的标志性科研成果,融合了茯苓菌种繁育、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质量标准研制、药效评价研究、产品综合开发等内容。
本书在阐述温室设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收集汇总了国内温室建设中常用的国内外温室产品形式和规格以及温室建设配套材料与设备。本书共分八章,分别汇集了温室建筑结构、温室透光覆盖材料、温室开窗系统、温室拉幕系统、温室加温系统、温室通风降温系统、温室灌溉系统和温室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和设计选用的材料和设备规格性能。本书适用于温室设计工作者作为工具书查阅和参考;在温室生产企业选用温室配套设备和材料时,以及温室种植者在进行温室设备维修和材料更换时,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也适合作为大专院校教师和学生学习和研究温室设计方法的学习资料。
四川位于茶树原产地中心云贵高原的边缘地带,在茶树演化和传播中具有重要的地理地位,在长期的自然进化和人工选择中造就了丰富而古老的茶树资源。四川也是我国最早利用茶树种质资源的地区之一,通过长期的栽培、驯化和选择,四川地区形成了多样化的地方茶树品种,为现代茶树品种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基因源。近20多年来,四川的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评价鉴定工作以及茶树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工作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川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烤烟作为一种露天栽培的农作物,其生长发育和产质量形成易受天气气候的影响。湘西自治州是湖南省第三大烤烟产区,由于其地形多样、海拔高度差异悬殊,形成了非常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气候资源丰富,同时气象灾害易发多发。因此,湘西州烤烟生产需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根据气象条件趋利避害地开展生产,才能实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目标。本书汇聚了我们为解决湘西州烤烟生产面临的气象问题而开展相关研究的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湘西州烤烟生产基本情况及主要气象灾害,湘西州不同海拔地区烤烟大田生长季的理论推算及大田生长季气候资源分布特征,湘西州不同海拔地区主栽烤烟品种很好移栽期的确定,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土壤温湿度等生态因子对烤烟农艺性状、烟叶化学成分、经济性状的影响,并分别构建了生态因子与其关系模型。
本书针对作物智慧生产中存在表型数据获取低效、解析精度低的关键技术问题,创建了作物表型信息精准获取技术,解析了作物表型信息,研发了作物表型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提高了作物表型监测精度与效率。该书共八章内容,包括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作物环境信息监测与诊断系统研究、农田玉米土壤墒情远程监测云平台的设计与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作物虫情采集监测预警系统构建等内容。本书可为从事作物表型研究的科研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和农业院校师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推动作物表型研究的深入发展。
草莓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的水果之一,果实柔软多汁,具有极高的营养、药用价值,深受大众喜爱。草莓是草莓种苗的质量决定草莓的产量和果实的品质,草莓苗质量的好坏,对草莓的品质和产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种苗繁育是草莓生产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培育壮苗、无病苗是草莓高产的基础。本书内容包括凤梨草莓的诞生和传入中国的历史,草莓各器官组成及特性,匍匐茎的发生和育苗,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东北地区、长江流域、云贵高原、西部地区草莓育苗特点及关键技术,以及日本、韩国、美国、欧洲草莓育苗技术特点。
威廉·F·塔尔伯特、奥拉·史密斯编著的《马铃薯生产与食品加工(原第4版)(精)》是20世纪以来西方世界出版的 经典和 的食品加工用马铃薯生产与加工专业书籍,总结了食品加工用马铃薯生产与加工一百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与实践,在美国再版三次。本书是中国迄今为止所引进的 本食品加工用马铃薯生产与加工的系统专业性书籍,其食品加工用马铃薯生产与加工的原理、技术,以及研究方法在我国都鲜有介绍。因此,它将对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特别是马铃薯主粮化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和推动作用。 目前,本书仍为美国马铃薯生产与食品加工研究者、农场主、食品加工企业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在校学生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本书共有20章。 ~6章主要阐述食品加工用马铃薯品种、栽培、施肥、病虫防治、抑芽及收获方面的原理与技术;第7章主要阐述食品加
本书以分布在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等地的灌淤土分类、特征特性、质量等级评价和综合利用为核心,提出了灌淤土改良利用的方向与技术途径,对传承灌淤土研究成果、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灌淤土具有重要的意义。全书共分9章。第一章介绍了灌淤土的分类与分布,第二章介绍了灌淤土的形成特点,第三章介绍了灌淤土的剖面性状,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分别介绍了灌淤土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养分状况,第七章介绍了灌淤土的耕地质量等级情况,第八章介绍了灌淤土的主要障碍因素与改良利用措施,第九章介绍了灌淤土的可持续利用对策与建议。
本书以葡萄酒庄的不同功能为主线,介绍了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历程、葡萄酒庄的类型和定位、葡萄酒酿造厂区的规划和建设、酿酒葡萄园的规划和建设、酿酒葡萄的生产管理、葡萄酒的酿造生产及酒庄的运营等内容,系统、翔实,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提升葡萄酒从业人员对专业知识的储备和运用能力,以及对酒庄的运营与管理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适合从事葡萄酒生产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院校师生的参考用书。
斑兰叶是一种纯天然的食品香料,有“东方香草”之美誉,其经济价值高,市场应用广,是海南“三棵树”林下复合栽培的优势作物。发展斑兰叶产业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践行“大食物观”,壮大林下经济,推动热带地区特色作物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路径。本书介绍了斑兰叶的物种起源、世界分布、生物学特性、市场应用、产业发展等内容,重点普及橡胶、椰子、槟榔“三棵树”等热带林下间作斑兰叶全产业链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以期打开“东方香草”-斑兰叶的大门,帮助读者了解斑兰叶的现状和未来,掌握斑兰叶领域的应用与创新,推动热带新兴作物斑兰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书是在长期教学、科研、推广的基础上,参考国内蔬菜科学领域近期新研究进展和成果编著而成,全书立足于张掖市高原夏菜实际,突出高原夏菜栽培技术集成与创新,既有对传统技术的继承,又有技术研发与理论探
植物学实习(practice of botany)属于实践教学环节的一部分,适用于农学、园艺、林学、植物保护和园林等专业。本书紧扣植物学教学大纲,结合海南省的特色植物与现实状况,介绍了植物鉴定、植物腊
本书内容包括:农田杂草概述、农田杂草种类、粮油作物田杂草防除技术、蔬菜田杂草防除技术、果树杂草防除技术等内容,并附插图和彩色图片。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可供农业生产者、农业技术人员及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为中国综合农业区划----九大农业区规划之一的耕地质量主要性状数据,也是继我社出版的《华南区耕地质量主要性状数据集》《西北区耕地质量主要性状数据》《长江中下游区耕地质量主要性状数据》之后的又一部专著,该系列专著共九本。 本书就该区2万余个评价样点关于土类(包括砖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新积土、风沙土、石灰土、火山灰土、紫色土、潮土、沼泽土、滨海盐土、水稻土等16个主要土壤类型)、亚类(共7个主要亚类)、土属(共131个主要土属)的数据进行审核与汇总,涉及数据40余万个。
《中国现代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大豆分册)》介绍了对外大豆生产、贸易、消费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全面评述;对中国大豆及相关产业的组成、结构、功能、效率进行系统分析;对影响中国大豆及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全面剖析;通过典型案例研究,对中国大豆及相关产业发展演替机制进行探讨;最后提出了确保大豆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为探索加快推进新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2008年国家农业部启动甘蔗等40个主要农产品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百色综合试验站是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全国15个综合试验站之一。百色综合试验站始终秉持“课题来源于生产,成果运用于实践,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用于农民家”的现代产业研究与科技服务的创新理念,紧紧围绕甘蔗产业示范县的建设与甘蔗产业可持续创新发展,在甘蔗产业技术体系专家队伍的指导下,协同创新,认真开展各项试验、示范、培训,积极开展甘蔗技术研究、产业经济调研和科技服务等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发扬新时代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科研与推广的线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团结协作、默默奉献的科研作风和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积极撰写许多有价值的甘蔗产业科技论文,本著共收集了甘蔗产业科
《中国不同纬度和海拔地区马铃薯栽培》由十一章组成。章对中国马铃薯生产布局和种质资源进行了概述,并具体介绍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第二章以马铃薯生长发育为论述范围,分别从生育进程、环境条件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块茎的形成和发育、生长发育的有关生理基础等方面予以具体阐述。从第三章到第十章依据全国范围内的地域背景,分别论述了高纬度、中纬度、低纬度地区的马铃薯种植。具体对高纬度低海拔平原、高纬度高海拔农区、中纬度高海拔旱区、中纬度黄淮海平原、中纬度秦岭南麓盆地、中纬度恩施山地、低纬度东南丘陵、低纬度云贵高原的马铃薯栽培进行了综合性论述和具体介绍。在高、中、低纬度范围的不同海拔地区马铃薯种植的上述各章中,基本包括了自然条件、种植制度、品种类型、常规栽培和特殊栽培技术,体现了全国马铃薯
香蕉是世界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也是世界贸易的大宗水果。目前,种植香蕉的国家已达130多个。我国是世界第二大香蕉生产大国,也是世界消费大国。香蕉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仍有很多因素制约香蕉的生产。例如,香蕉品质参差不齐,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自然灾害(台风、冻害)频发,栽培管理粗放,病虫害发生严重,以及香蕉枯萎病未得到有效控制等。《香蕉生产管理关键技术问答》内容主要包括香蕉生产现状、香蕉分类、香蕉生产管理、香蕉组培、香蕉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等,并以问答的形式对主要问题和知识点进行了阐述,希能能为广大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及香蕉种植户提供有效的指导。
干旱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生态问题之一,也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逆境因子,研究并揭示其对冬小麦生育中后期植株生长发育、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特性的影响,对旱地小麦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结合河南西部旱地的气候特点,在自动干旱棚内遮雨条件下,设置了灌水量(w)、施氮(N)量、施磷(PzOs)量三个因素的水肥耦合试验,系统研究了水肥耦合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及籽粒品质性状的调控效应,主要结论如下:1.在全生育期遮雨条件下,W对冬小麦花后旗叶及倒二叶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参数的调控效应均达显著水平(P≤0.05或P≤0.01)。灌浆前期(花后6d),旗叶Pn、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在灌水量308.5mm,达值,中后期(花后13d、23d)则在灌水量153.5mm时达值;从不同测定日期看,Pn随籽粒灌浆进程呈明显下降趋势。随
本书是在国家公益性科研(气象)行业专项(GYHY201506018)“水稻对高温发生发展过程的响应机制及应对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成果总结。全书阐述了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高温热害的时空分布规律,水稻生长发育进程中高温临界期和危害关键期的试验和分析方法,不同发生时段、不同发生强度和不同持续时间的高温对水稻生长发育、冠层特征、生理生化和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机制,水稻高温热害的综合指标确定方法和指标体系,高温发生发展过程影响水稻生长发育进程的模拟模型方法和高温胁迫的定量影响与风险评估方法,水稻高温热害的遥感监测方法,应对水稻高温热害的技术措施。 本书可供从事农业、气象、生态等相关研究和业务部门的科技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