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种多肉植物原色图鉴》由著名的园艺学家、园艺科普作家王意成、王翔老师收集整理编写。多肉植物茎部形态特殊,叶子奇特多变,花朵五彩斑斓,深受花卉爱好者的青睐。本书作者结合多年的科研实践经验,实地考察搜集资料,针对目前市场上代表性的17个科的1000种多肉植物进行拍照、阐述。每种植物均配置了高清原色图片,集观赏性与专业性于一体。 《1000种多肉植物原色图鉴》可作为花卉、园艺尤其是多肉植物爱好者的休闲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相关科研、管理、引种工作者的专业参考书。
为了进一步学习借鉴世界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发展经验,促进文明交流和互鉴,更好融入 一#一路 ,为世界茶人作出新贡献,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把研究世界茶文化列入重大课题,由茶和茶文化专家姚国坤教授牵头组织国内知名茶文化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究,历时二年有余,几易其稿,匠心编纂,终于使这本《世界茶文化大全》一书结笔付梓。该书从中国茶和茶文化走向世界的方式与途径、世界茶文化的概况、世界饮茶风情与特色、现存世界茶文化遗迹、世界茶器具大观、世界茶文化与艺术、茶文化与政治法律、世界茶叶贸易和消费、茶叶标准与质量、茶与身心健康 作者介绍
本书涵盖园林植物花卉2000多种,6000幅图片。本套图书成书基础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图像库,该库含200万张植物图片,图片精美。植物种类全部经过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专家鉴定。与中国野外观花系列一样,全书按照花型、花色(白色花、黄色花、橙色花、红色花、紫色花、蓝色花、棕色花、绿色花)编排,实现快速查找。内容安排:按照一二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宿根、水生、藤蔓、灌木、乔木7部分介绍。
观赏植物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意义,不仅丰富和满足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与审美需求,还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的花卉品种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美的精神需求,迫切需要培育出更多新、奇、异、罕品种。因而,观赏植物育种愈发显示出其重要性。通过传统的育种方法,如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已培育出了一大批花卉新品种,这仍是今后花卉育种的主要手段,但日益成熟的生物技术,尤其是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技术为观赏植物育种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
本书精选了《花果飘香》微信公众号近5年来发布的近50篇文章,从产业、品种、产区、匠心、精品、省力、营销和效益等8方面,以故事化的形式全面解读新时代中国果业的变革与实践,为中国果业的发展提供方向。本书主要读者对象为果业的相关从业者。
本书是一本享有极高国际声誉的园艺百科全书,共分为两部分:“营建花园”和“养护花园”,部分主要是园艺规划和种植栽培,章为“花园的规划和设计”,帮助你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花园,然后分章介绍了观赏乔木、观赏灌木、攀援植物、月季蔷薇类植物、宿根植物、一二年生植物、球根植物、香草、水果、蔬菜等各类植物的种植、修剪、繁殖及土壤方面的知识;第二部分教你如何选择种植设备和材料,把植物置于合适的环境中,在进行花园维护时所需要的工具,以及如何快速判定疾病征兆并控制上百种昆虫。 你不可错过本书的几宗“最”: 1. 最详尽的信息:全面涵盖花园设计、园艺技术、植物选择和栽培、病虫害治理,信息详细程度无与伦比。 2. 进的技术:与《DK 世界园林植物与花卉百科》并驾齐驱,全新第四版更有更新的逐步技术、植物名录、从
基于菇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中国菇业大典》第1版的部分章节内容进行了修改,并增加了一些新的栽培技术和精美照片(科研电镜照片),其中一些栽培技术及照片属首次发表。《中国菇业大典》(第2版)分为6篇37章,300多万字。内容涉及菇菌生物学基础、菇菌栽培(食用菌、药用菌栽培和野生菌、菌根菌驯化栽培)、病虫害防控、保鲜加工、菇菌市场和贸易、资讯等,并附菇菌拉、中、英、日文名称对照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食用菌术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本书图文并茂,资料新颖,技术先进实用,内容丰富,反映了中国菇业的方方面面,可供科研机构研究人员、高等农业院校和生命科学学院师生、企业家及广大科技管理干部、种植者参考。
本书选用1500余张精美的图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石斛兰的分类、种质资源、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及应用等,是观赏园艺学和园林花卉学领域的书籍。本书的一个特色是将石斛兰属的分组作为本书的主线,在系统梳理石斛兰属的分组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将石斛兰属重要及常见的27个组,以及8个近缘属共218种石斛兰作了重点介绍,为读者提供了准确的分类体系和各种石斛兰的特点。石斛兰的育种部分是本书的另一特色,通过分组介绍,分析了各组重要亲本的遗传特点及育种潜力,并分别探讨了组内及组间的育种趋势。本书还系统论述了石斛兰的生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生活应用等。本书全面反映了国际石斛兰的*成果和应用水平。 本书内容系统、全面,文字准确、简练,科学性、权威性强,图文并茂,引人人胜。该书集科学性、知识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邓崇岭主编的《广西柑橘生物学研究(第2集)》收录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柑桔研究所)2010~2012年开展柑橘生物学研究的部分成果。全书共分为五篇,分别从柑橘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高效栽培技术及生理生化,主要病虫害致病机理及防控技术,采后处理及储藏、保鲜,产业综论指导等方面进行阐述。本书可供柑橘科研工作者、从事柑橘产业一线的技术干部及生产者参阅。
为了进一步学习借鉴世界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发展经验,促进文明交流和互鉴,更好融入“一带一路”,为世界茶人作出新贡献,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把研究世界茶文化列入重大课题,由资深茶和茶文化专家姚国坤教授牵头组织国内知名茶文化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究,历时二年有余,几易其稿,匠心编纂,终于使这本《世界茶文化大全》一书结笔付梓。该书从中国茶和茶文化走向世界的方式与途径、世界茶文化的概况、世界饮茶风情与特色、现存世界茶文化遗迹、世界茶器具大观、世界茶文化与艺术、茶文化与政治法律、世界茶叶贸易和消费、茶叶标准与质量、茶与身心健康、茶文化与世界和谐等方面,语言生动、图文并茂,对世界茶文化的沿革和发展进行了系统诠释,这既是一部专题研究之作,也是一本实用工具之书。
邓秀新编著的《柑橘学(精)》共分十八部分:绪论,章世界柑橘发展概况,第二章中国柑橘发展概况,第三章柑橘的起源与分类,第四章常规育种技术与遗传改良,第五章现代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第六章柑橘器官发育与生物学习性,第七章果实品质及其调控,第八章柑橘生长条件和生产区划,第九章柑橘育苗,第十章柑橘果园的建立,第十一章柑橘土壤管理,第十二章柑橘树体管理,第十三章病害与防治,第十四章柑橘害虫及其防治,第十五章灾害与防灾减灾技术,第十六章柑橘采后处理与贮藏运输,第十七章柑橘加工。
本书为风景园林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和上海市J委中本贯通高水平项目的代表性成果。全书聚焦园林植物的识别和景观应用,力求为风景园林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图文并茂的指导,以期强化园林植物应用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水平。 本书内容可归为两大部分:第1~3章为园林植物的识别与应用基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相关的植物学、分类学、树木学和花卉学等相关知识点做了归纳介绍;第4~7章为常见园林植物的识别与应用,以图文并佐证的形式对中国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华中、华东地区常见园林植物的识别要点、生态习性和园林应用等进行了归类总结。
本书共分为总论;各论两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板栗地方品种调查与收集的重要性;板栗地方品种调查与收集的思路和方法;我国板栗地方品种的起源、演化与区域分布;长毛栗;八甲栗;双泉早熟栗等。
1.论述山杏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意义。2.论述山杏的生物学特性和山杏生长的土壤条件。3.山杏人工林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土壤性质变化。4.山杏育苗地的前茬土壤性质的变化。5.山杏笫一茬苗木生长过程中土壤化学性质及微生物区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