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是对虾养殖的主要形式,池塘“倒藻”、无藻和有毒藻存在等引发了一系列养殖环境问题,导致池塘生态系统平衡失调、对虾病害频发。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对虾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微藻生态调控是通过构建良性微藻群落改善养殖环境的一种对虾绿色产品生产技术,是解决池塘环境问题的重要技术措施。本书从对虾养殖池塘微藻生物学和生态学出发,探讨了微藻调控养殖环境的机制,阐述了微藻调控养殖环境的理论体系,概述了活性卵囊藻的浓缩和常温保存等技术原理,详述了池塘微藻定向培育的微藻群落结构优化技术,为对虾绿色养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本书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认定的水产学科研究生教育7部核心教材之一,主要介绍水生经济生物及其养殖生产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阐释水产养殖模式(系统)的构建原理。本书第二版除对第一版内容进行系统性完善外,也更适应国际化教育需要。本书的特色主要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研究对象的多功能性、服务于产业发展的应用性和学科交叉性。本书内容既考虑长远也关注当下,探讨增产、节能、减排三者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探讨在食物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间求得平衡的原理。
本书收集了358种南海水产品的原色照片,其中鱼类275种,虾类14种,虾蛄类4种,蟹类12种,头足类8种,贝类29种,螺类13种,其他类3种。依次列出每个种类的中文名、拉丁名和别名,并对其特征、习性以及分布等方面作了简述。原色照片中标注了种类的显著形态特征,具有形象直观、通俗易懂以及方便使用的特点。
《长江口鱼类(第二版)》是我国*部科学、系统地论述长江口鱼类的著作,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介绍了长江口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水文与水资源、饵料生物资源、主要经济鱼类资源概况、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及其保护对策、鱼类研究简史与鱼类区系;各论共编入长江口记录鱼类370种,隶属于2纲29目116科259属,并对其中275种鱼类的形态特征、分布、生物学特性、资源与利用等进行了详细描述,书后还附有长江口鱼类的模式图和检索表以及索引。 《长江口鱼类(第二版)》可作为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参考书籍,也可作为普通民众的科普读物。
本书全面系统地展现了我国对鳜鱼遗传育种与新品系培育、人工饲料与可控养殖技术体系的科研成果。全书共分10章,分别介绍了鳜鱼种类、分布与进化,鳜类基因组学研究与应用,鳜鱼遗传资源与育种,鳜鱼高效利用人工饲料配套品系培育,鳜鱼消化系统与神经系统,鳜鱼摄食感觉原理与食性驯化机制,鳜鱼人工饲料与诱食剂,鳜鱼开口饵料研发,鳜鱼池塘集约化控水生态养殖,以及鳜鱼人工饲料可控养殖与品牌营销等。
本书内容共分七章,*章主要介绍中草药防治龟鳖疾病的好处与应用误区,第二章介绍中草药的主要化学成分与如何应用,第三章介绍防治龟鳖疾病的常用中草药与瓜果蔬菜,第四章着重介绍不同龟鳖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抗病性能,第五章系统介绍龟鳖一般病理学与疾病诊断,第六章介绍龟鳖发病的主要原因与综合预防,第七章全面介绍龟鳖主要疾病的防治方法。
水产养殖致富宝典(套装共8册)这套书系统性强、语言通俗易懂、内容科学实用。 ●高效养殖技术的可操作性强,并结合养殖对象的疾病防治技术配备彩图插页,图文并茂,有利于读者的知识积累和实践应用,符合水产养殖业者的阅读需求。 ●其编著者不仅是专业知识扎实的专家,而且在实践中积累和总结了较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选项以优质养殖对象为主,内容以高效养殖技术为主,技术以实用为主。 ●是推广淡水鱼类高效养殖和疾病防治技术的水产科技工作者和养殖业者的致富帮手,也为水产养殖等专业的科技人员和教学人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现代农业科技专著大系:中国龟鳖分类原色图鉴》是一本集学术性、科普性和实用于一体,以精美图片和简洁文字相结合的著作。书中扼要概述了古人对龟鳖的认识,龟鳖演化,生物学特性,物种多样性,分类专用术语和测量方法等内容;重点描述了36种中国龟鳖模式标本信息,形态特征,栖息环境,生活习性,养殖状况和保护等级等;论述了龟鳖的杂交和中国野生及人工杂交的龟鳖,中国野外和市场上常见的20种外国龟鳖,中国龟鳖的资源与保护等内容。 《现代农业科技专著大系:中国龟鳖分类原色图鉴》中与文字相辅相成的1000多幅彩色照片,不仅让读者在视觉上产生最直观的感受,更使读者欣赏到一些珍贵的模式标本照片,并从不同视角浏览龟鳖在不同生长时期的色斑和体征等特征。 《现代农业科技专著大系:中国龟鳖分类原色图鉴》具有学术性、知识
洪泽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水生生物多样性非 常丰富,刘洪主编的《洪泽湖水生经济生物图鉴(精) 》共收集了洪泽湖鱼类、底栖动物、水生植物、鸟类 等水生经济生物136种,图片展示了其形态,文字介 绍了其生物学分类、特征特性和在洪泽湖分布的一些 概况。本书图像清晰、精美,内容简洁、具体,可以 作为科普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 和水生生物爱好者参考、收藏。
本项目为农业部 全国水产养殖面积遥感监测 专项研究成果,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遥感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常年遥感动态监测,完成了全国水产养殖水体资源的首次普查,摸清了我国水域资源利用现状和潜力,建立了水产养殖面积和养殖类型信息数据库和影像库,为科学规划和制订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战略和渔业管理措施,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基础信息。
为了全面了解珠江河口水生生态环境现状,本书从水体理化因子、重金属元素、有机污染物、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等角度,对珠江河口水生生态系统的不同环节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介绍和分析,为河口生态系统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数据资料。
全书共十一章。章介绍了利用湖泊鲫鱼、团头鲂和养殖草鱼的血清学指标、鱼体解剖等指标,建立了鱼、鲫鱼、团头鲂健康、主要是肝胰脏健康模型标体系,并草鱼的健康模型进行了初步的验证。第二章介绍了油脂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侧重介绍了脂肪酸的化学结构与氧化特性,以及不同油脂氧化过程中氧化指标的变化。第三章介绍了草鱼的硫代乙酰胺肝损伤实验模型的建立方法、成模条件和模型类型,并利用这个模型研究了酵母培养物、姜黄素、水飞蓟素对硫代乙酰胺肝损伤的修复作用。第四章介绍了草鱼肝细胞分离与原代培养的试验方法,利用分离、培养的肝细胞研究了氧化豆油水溶物对肝细胞的损伤作用,以及对肝细胞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活性的影响。第五章介绍了草鱼肠道黏膜细胞的分离、原代培养方法,并利用分离、培养的草鱼肠道黏膜细胞研究
原生观赏鱼是指有观赏价值但尚未被作为观赏鱼进行养殖或市场交易的野生淡水鱼类。《中国原生观赏鱼图鉴》是我国部关于原生观赏鱼的专著,系统收录了我国的463种原生观赏鱼,介绍了每种鱼的拉丁学名、地理分布、观赏价值和资源状况等,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163种原生观赏鱼进行了图文并茂的详细介绍。《中国原生观赏鱼图鉴》体系构成完整,分类规范,内容编排兼顾科学性、实用性及观赏性;《中国原生观赏鱼图鉴》内涵丰富,文字简明精炼,图片精美珍贵,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及实用价值,对我国原生观赏鱼的研究、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具有积极的作用。《中国原生观赏鱼图鉴》既适用于作为鱼类学、生物学、生态学、水产学等方面教学科研专业人员的参考书籍,也可作为观赏鱼爱好者、研发人员等的工具书。
水虻总科包括木虻科和水虻科两个科,是双翅目短角亚目中比较原始的类群。水虻科是较大的类群,全世界已知3000余种;而木虻科种类稀少,仅138种。水虻总科分布广泛,大部分幼虫腐食性,可以用于处理禽畜粪便,并可作为动物以及提取生物柴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少部分植食性幼虫是重要的农业害虫。 杨定、张婷婷、李竹编著的《中国水虻总科志》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包括研究简史、材料与方法、形态特征、生物学及经济意义、地理分布等内容,力求介绍木虻科和水虻科研究的 进展。各论部分系统记述我国木虻科和水虻科共计58属383种(包括38新种),其中木虻科3属37种,水虻科55属346种;编制属和种检索表,提供305幅插图和124图版。书末附参考文献和英文摘要。本志可供从事昆虫学教学和研究、植物保护、森林保护以及生物防治工作者
《中国龟鳖产业核心技术图谱》是一本图文并茂的技术经济类大型工具书。全书30万字、600幅彩图,图解中国龟鳖产业链和核心技术,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收藏性。特色是一个主干、两个翅膀和一个核心。主干是中国龟鳖产业链,介绍了中国龟鳖产业链系统,读者会发现,在这个系统中,无论是基础的养殖、观赏,还是高端的各个产业环节,我们所处的位置一目了然。整合产业链是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和价值的重要途径。两个翅膀是高端产业链和基础产业链。一个核心就是向产业链主干里注入核心技术。读者关注的不仅仅是产业链问题,而且还希望更多地了解和掌握核心技术,因为市场竞争说到底是技术竞争。
由刘增胜、李书民主编的《中国渔业年鉴 (2015)(精)》是反映我国渔业年度发展基本情况的权威资料工具书。本卷为2015卷,内容包括发展综述、渔业管理、渔业科技与推广、各地渔业、全国渔业重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统计资料、专题论坛、领导讲话、政策法规、大事记等项目,以及其他相关信息资料。
本项目为农业部 全国水产养殖面积遥感监测 专项研究成果,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遥感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常年遥感动态监测,完成了全国水产养殖水体资源的首次普查,摸清了我国水域资源利用现状和潜力,建立了水产养殖面积和养殖类型信息数据库和影像库,为科学规划和制订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战略和渔业管理措施,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基础信息。
本书以图文的形式重点记述了隶属于18目73科137属的222种海洋硬骨鱼类鱼卵、仔稚鱼的发育形态,其中,隶属于16目62科122属的178个种类鉴定到种这一分类阶元;受参考资料所限,还有41个种类仅能鉴定到属以及3个种类仅能鉴定到科。概述种或属的早期生活史研究概况,介绍某些相关种类的早期发育形态。书中包括86幅鱼卵和600幅仔稚鱼的发育形态图以及17幅相关种类的插图,涉及各个种类以及相关种类的发育生物学和生态学等信息,同时记录了所记述种类的分布海域以及样品的采集海区与采集时间。部分种类的早期发育形态信息为我国的首次记述。
我 陆池塘养殖产量为2210.97万t,占全国渔业产量的34.2%。在保障 食品安全、保证优质蛋白质和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村就业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和防止环境污染成为池塘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书总结了作者多年来对生物浮床(biologicalfloatingbed)和生态沟渠池塘水质复合修复技术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养殖池塘生物浮床和生态沟渠的改造,池塘水质理化特性、饵料生物群落结构,浮床植物水蕹菜和沟渠植物苦草生长规律及对水体磷形态赋存的影响,底泥-水界面营养物质变化特征与底质改良技术,以及池塘氨氧化微生物组成、基因多样性与系统发育,人工基质富集氨氧化微生物净化水质效果等。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分析了系统的水质修复效果与经济效益,讨论了系统的水质修复原理、养殖池塘的能量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