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古典诗词中的浪漫与哀愁,读一首诗,讲一段故事。 全书从每小节的引子,到文中引申,涵盖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歌赋近百首。 每个诗词歌赋,引出一段发人深思的故事,每个故事的背后,隐藏着更多的诗词歌赋…… 书名取李清照的词:“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全书汇集从先秦到大清,各大家、各种类经典诗词歌赋,由作者解析创作而成。 书中有闲情,有深意,有情怀,也有故事,读来轻松愉悦。
《三遂平妖传》是中国小说目前长篇神魔小说,可谓神魔小说这一影响巨大的小说流派的先声。 作者为罗贯中。小说讲述的中心事件,是宋代的王则起义,罗贯中根据历史事实的民间传说、以及市井流传的话本进行整理,编成《三遂平妖传》。书中多写人间妖异事件,少谈方外神仙鬼怪。我们在书中看到的不是天宫地府,而是活生生的社会,所以,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元明时代的风俗人情。 小说中的人物不是冰冷无趣的神仙鬼怪,而血肉丰满、充满人情味的活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与常人并无不同,只不过在必要的时候才施展一下法术。小说继承了宋元以来说话人的叙事技巧,行文跳脱活泼,挥洒自如,具有浓郁的市井气息,极富表现力。
《围炉夜话》是中国古代众多劝世之书中的一种,它以短小精辟,富有哲理见长的格言体之作。文辞浅近明晰,言语言简意赅,情真意切,如同一德高望重的长者和一群后辈围着火炉,娓娓而谈,品味人生,意境深远,富有哲理,颇有启发性。书中的许多话语虽以劝诫为主,但读来却无艰涩枯燥之感,反而觉得生动平实,将本来会令人觉得比较高深的哲理融入日常生活中,使人容易为其所感染而产生共鸣。全书分为二百二十一则,以随笔的形式阐发了安身立命的主旨,涉及到人生的诸多方面,如修身养性、为人处事、持身立业、读书立志、安贫乐道、济世助人、持家教子、忠孝节义、为官执政等等。书中体现出作者身上具有浓厚的儒家思想的烙印,他在本书中以大量的语言文字阐释了“立德、立功、立言”的要旨,揭示了人生价值的深刻内涵。
《茶馆》通过“裕泰”的茶馆陈设由古朴一新式一简陋的变化,昭示了茶馆在各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老舍以茶馆为载体,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的变革。
《大学·中庸》由蒲晓娟译注
《狄公案》从内容来看,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湖州贩丝客被杀案、周氏杀夫案、黎姑中毒案和白马寺恶僧怀义强抢民女案,以及由此引发的狄仁杰力保太子与武氏家族及其势力的宫廷角逐。前三个事件发生在狄仁杰官昌平县令时期;后一个则发生在河南巡抚任上,唯此时方和武则天有关联。所以,根据小说的内容,书名还是以《狄公案》为宜。
《太平广记》是一部上起先秦下至北宋初年的短篇小说总集,其特点主要是‘广’,一是从六朝到宋初的小说几乎全书在内;二是精怪、鬼神、和尚、道士分类清楚,基本都属于志怪性质的故事,代表了中国文言小说的主流。以后的短篇白话和南北戏剧都受其影响,有不少出于其中。《太平广记:精选》节选了其中篇章。基本都属于志怪性质的故事,代表了中国文言小说的主流。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中国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的故事集,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多篇,开创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先河,作者是东晋史学家干宝。其中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
《呐喊》是鲁迅久富盛名的小说集,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和扛鼎之作。收录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十四篇,包括其代表性文章《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社戏》等。初版诞生近百年来畅销不衰,影响深远。更有多篇文章被收入中小学及大中专院校的语文教材。在鲁迅之前,中国小说目前还没有真正塑造农民形象的作品。鲁迅的真情始终倾注在农民身上,但他更着重于挖掘旧中国农民的精神残疾和国民性格中的奴性。《呐喊》这部短篇集诞生于五四运动及新文化运动的大背景之下,她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更是鲁迅对封建旧礼教、旧思想开战的有力宣言。
《楚辞》是继《诗经》以后,在中国文学目前产生深远影响的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和代表。诗体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所创。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楚辞(古典文学全注全译)(精)》每篇均包括题解、注释、译文三部分。译文力求直译,不妄加改动,保持诗歌的原生态,便于读者更清晰地理解诗作的本意。
《浮生六记》是清代沈复所作的自传体散文,原书六卷,其二已佚,今仅存四卷。作者以纯美的文字,记叙了自己大半生的生活经历,内容朴实无华,真切动人。沈复与妻子陈芸琴瑟相和、伉俪情深,两人诗酒琴茶、布衣蔬食的生活情趣和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是浮世生活的诗意写照;书中所展现的动乱忧患、悲欢离合等浮生况味,更道出了浮世生活的另一真面目。本书“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流传至今,已成经典。
《野草》收入鲁迅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在北京创作的散文诗23篇及1927年编成集子时所作《题辞》1篇。《野草》贯穿着严肃的自剖和不懈的思想探索。它的艺术特色鲜明——象征和隐喻手法,想象丰富,构思奇特。
《小五义》、《续小五义》与《三仪五义》总称《忠烈侠义传》,是中国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续小五义》故事情节上接《三侠五义》(又名《七侠五义》和《小五义》,接叙众英雄大破铜网阵,襄阳王潜逃,诸侠仍在江湖间诛锄盗贼,打太岁坊,破桃花寨,盗鱼肠剑,擒白菊花……最后拿获襄阳王,皇帝论功,众侠义皆受封赏,于是全书结束。在艺术成就上,《续小五义》和《小五义》一样,比《三侠五义》要略为逊色一些,但其风格则基本一致。首先是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富于变化,很能引起读者的悬念。其次,语言口语化、大众化,运动不少方言土语,叙事写人恰到好处,鲁迅曾评价说:“《三侠五义》及其续书,绘声状物,甚有平话习气。”
《增广贤文》内容广泛,从礼仪道德到典章制度,从天文地理到人生哲学,几乎囊括中国文化的精髓;作为传统的蒙学读物,它长句和短句交错排列,灵活多变,形式多样,读来朗朗上口,让人记忆犹新;它又是一本格言集,融汇了诸子百家、历代文人的名言警句,句句闪耀着中国人思想智慧的光芒!
《三遂平妖传》是中国小说目前长篇神魔小说,可谓神魔小说这一影响巨大的小说流派的先声。 作者为罗贯中。小说讲述的中心事件,是宋代的王则起义,罗贯中根据历史事实的民间传说、以及市井流传的话本进行整理,编成《三遂平妖传》。书中多写人间妖异事件,少谈方外神仙鬼怪。我们在书中看到的不是天宫地府,而是活生生的社会,所以,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元明时代的风俗人情。 小说中的人物不是冰冷无趣的神仙鬼怪,而血肉丰满、充满人情味的活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与常人并无不同,只不过在必要的时候才施展一下法术。小说继承了宋元以来说话人的叙事技巧,行文跳脱活泼,挥洒自如,具有浓郁的市井气息,极富表现力。
《诗经》由罗吉芝译注
《道德经》由岳昌强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