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4星以上
  • 1-1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10元1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1折-3.9折
筛选:
    • 再见,总统先生
    •   ( 39 条评论 )
    • (法)若尔热 著,黄凌霄 译 /2009-07-01/ 作家出版社
    • 1963年11月20日,约翰·肯尼迪和杰基·肯尼迪在达拉斯市一间旅馆的房间里渡过了一夜。 几个小时之后,杰基一个人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带着失去挚爱的永恒的悲伤。本书讲述了这对夫妻相处的后时刻,这位46岁总统的后梦想,他发明了现代政治。发表了一些预言性的演讲,说话随意。 人们被他天使般的面孔所吸引,但也会私下议论他“对性的偏好就像艾森豪威尔将军对高尔夫球的爱好一样”…… 两个由爱生恨的人后的谈话,不久之后,他们就分离了甚至没有时间说再见。

    • ¥8.9 ¥25 折扣:3.6折
    • 蜡光纸上的招摇撞骗
    •   ( 36 条评论 )
    • Catherine Rambert /2012-03-01/ 作家出版社
    • 本书讲述了一个“时尚女魔头”的另类生活。小说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法国畅销、时尚的人物杂志的主编,她的生活复杂而又充满了虚伪和狡诈。整部小说有两条线索,一是女主人公白兰洁工作上的曲折,二是白兰洁恋情的发展。小说从女主人公的失恋入手,讲述了女主人公为了挽回同维克多的恋情所做出的努力。小说在描写白兰洁为爱情而努力的同时,也通过大量的笔墨描述了女主人公所处的法国媒体和娱乐圈的一些内幕。整部小说描写了一个在职场上表现得非常强势的“大女人”的形象,但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这个女强人背后的孤独和凄凉。

    • ¥8.9 ¥25 折扣:3.6折
    • 信使
    •   ( 902 条评论 )
    • (法)埃内尔 著,虞北冥 译 /2014-04-01/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信使》讲述扬·科尔斯基,一个成为骑兵队军官的年轻的波兰外交官,他在1939年从苏联集中营出逃后加入波兰地下运动。在被盖世太保抓捕和遭到残酷虐待之前,他作为地下抵抗组织的信使,负责在波兰被占区和流亡领导人之间传递消息。从德国出逃之后,扬·科尔斯基变更了他的任务,持续终生:将希特勒的犹太灭绝行动告知盟国。他去了华沙的犹太平民窟,这样他能获得这种不人道的真实环境的手资料,很快,伦敦的领导人和高级官员以及美国总统罗斯福都了解了这些情况。他在政策决策者中获得了听众,而在此前他们还没有什么行动去保护那数以百万计的犹太人所面临的残酷命运。

    • ¥9.8 ¥25 折扣:3.9折
    • 从地球到月球(精装典藏版)
    •   ( 3037 条评论 )
    • (法)儒勒.凡尔纳 创美工厂 出品 /2012-07-01/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从地球到月球》故事发生在一个多世纪前的美国。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后,轰隆隆的大炮声被和平的钟声取代了。一群整日以发明大炮为人生乐趣的发明家不得不带着满身的伤痕从战场回到巴尔的摩的大炮俱乐部。他们沮丧无比,为这平淡无事的和平而感到懊恼,他们的聪明才智没有了用武之地。枪炮俱乐部主席巴比凯恩提出了个超凡脱俗的设想,他要向月球宣战。

    • ¥7.7 ¥25 折扣:3.1折
    • 冷盘
    •   ( 120 条评论 )
    • (美)约翰逊 /2012-03-01/ 光明日报出版社
    • 本书是由克雷格·约翰逊编著的长篇小说《冷盘》。《冷盘》的内容简介如下: 老警长沃尔特·隆美尔,长久以来一直保护着怀俄明州阿布萨罗卡县的一方平安。通常每天的治安巡逻,对他而言就象是在兜风散步,直到某天,一具男尸的出现打破了所有的平静;该男子名叫科迪·普理查德,死因系枪击所致,尸体则是在当地印第安人居留地的附近被人发现。沃尔特的左膀右臂是副警长维多利亚·莫莱蒂,作为他手下的得力干将,莫莱蒂可是一名土生土长的费城人,对于此案,她同所有人的意见相同,一致认为科迪的死纯系意外。但是两年之前的另一起案件却引起了沃尔特的注意,曾有四名中学生因对当地一名印第安少女实施奸污而遭到指控,随后四人获得了缓刑,而科迪便是其中的一员。不久之后,当年参与强奸的另一人也惨遭杀害,很明显,有人出于报复的

    • ¥5.3 ¥29.8 折扣:1.8折
    • 彭斯神父的方舟
    •   ( 32 条评论 )
    • (法)施密特 著,周国强 译 /2015-02-01/ 译林出版社
    • 《彭斯神父的方舟》讲述了二战时期一个比利时犹太儿童,如何在众人的帮助下躲过了大屠杀。在这个过程中,神父、医生、贵族夫妇和德国军官等很多陌生的好心人冒着危险为这个小男孩和他的同伴们提供帮助,有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些帮助不仅是现实意义上的,更丰富和滋养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二战结束后,小男孩和他的伙伴们终于与家人团聚,对人生和信仰也有了新的认识。

    • ¥7.6 ¥22.8 折扣:3.3折
    • 狗与狼
    •   ( 263 条评论 )
    • (法)内米洛夫斯基 著,管筱明 译 /2007-08-01/ 作家出版社
    • 犹太姑娘亚达从小暗恋着犹太男孩哈里,却因个性与社会的鸿沟而无结果,多年后两人在巴黎重逢,乡愁成了联系他们的纽带,相互的激赏与共同的志趣使两人冲破婚姻的藩篱,走到一起。然而,祸从天降,为了挽救心上人的名誉,亚达远走他乡,孤身在千里之外生下并抚育哈里的血脉。

    • ¥6.8 ¥25 折扣:2.7折
    • 世界的秩序
    •   ( 100 条评论 )
    • (法)雷佩 著,彭怡 译 /2012-10-01/ 作家出版社
    • 在大自然中,有些力量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受一个神秘人物的委托,考古学家托马苏前往突尼斯寻找和打捞一艘古代沉船,殊不知,从此被拖入一系列错综复杂恐怖事件当中。他被怀疑杀人,遭到了许多蒙面杀手的暗算和多国警方的追捕,成了一个逃犯。《世界的秩序》(做专业德尼·雷佩)的故事相继发生在巴黎、伦敦、耶路撒冷、纽约和莫斯科,融历险、侦探、恐怖事件、神秘因素和情感纠葛为一体。《世界的秩序》是一本建立在历史、宗教、建筑知识基础上的小说,虚构与现实、象征与思辨交织在一起,一种不可思议的事物完全颠覆了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 ¥7.6 ¥28 折扣:2.7折
    • 2007年龚古尔奖获奖作品——亚拉巴马之歌
    •   ( 358 条评论 )
    • (法)勒鲁瓦 著,胡小跃 译 /2008-04-01/ 作家出版社
    • 我用戴着白丝线手套的手抓住俱乐部的男孩和军官饭堂里年轻军官的手。我是泽尔达·塞尔。法官的女儿。未来的大作家的未婚妻。从我看见他的那天起。我就一直在等他。一赢在坚持,为他而坚持。与他一道坚持,为了反对他而坚持。 1918年,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城。当“南方美人”泽尔达遇到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中尉时,她的生活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菲茨杰拉德发誓要当一名作家,处女作的成功已经表明了这不是空话,成功已经在向他招手。这对郎才女貌的夫妻成了整个纽约的偶像。但司各特和泽尔达还都是孩子。他们过于任性。迨求灵与离的享乐,世俗生活的烈火很快就烧灼了他们的翅膀…… 吉勒·勒鲁瓦深入泽尔达的内心世界。体验她的快乐和痛苦,用极为感性的笔触描写了这个非凡女人的传奇一生,成了名的丈夫像食人魔一样吞噬着她,为

    • ¥7.6 ¥28 折扣:2.7折
    • 我的病人弗洛伊德
    •   ( 112 条评论 )
    • (法)纳唐 著,韩沪麟 译 /2009-07-01/ 作家出版社
    • 1908年,维也纳。伊萨克·罗宾诺维奇,医科大学生,在街上偶遇西格蒙特·弗洛伊德。 其时,大教授已经名满天下,他喜欢上了这位大学生,向他坦诚地谈起自己的爱情、苦恼、嫉妒……他把教授的许许多多知心话都一一记录在自己的日记中。 这本日记不仅披露了大师的言行举止,还讲述了1900年末在维也纳的生活,讲述了在精神分析学理论上读不到的东西,如弗洛伊德的私生活、首批出现的精神分析学专家的为人处世、一次世纪革命的*与疯狂。 2003年12月的一天,一本无人知晓的手稿落入到一个流亡在外的研究者之手。读者越是深入到这个往昔人物的生活之中,越会情不自禁地感到痛苦和窒息,仿佛一个咒符与陌生人偶尔继承到的这部手稿永远纠缠不清似的。 作者托比·纳唐在书中把过去与现在虚虚实实地糅合在一起,以彻底放松的心态和惊人的胆识

    • ¥8.7 ¥32 折扣:2.7折
    • 巴黎谜案
    •   ( 126 条评论 )
    • 帕布罗·桑迪斯 /2014-11-01/ 中国华侨出版社
    • “窥见真相全貌的并不一定是侦探。”无论是华生、还是海斯汀上校,长期以来助手总是隐藏在鼎鼎大名的侦探的阴影中,充当着观察者或者平庸观点的代言人的角色,帕布罗·桑迪斯编著的《巴黎谜案》是一部阵容豪华的古典推理,在科学理性与神秘主义交织的历史舞台之上,全世界*的十二位侦探齐聚伦敦,一切密室、谜语、凶器、手段都是侦探们司空见惯的工作,然而,连侦探都被杀害了,又有谁能来主持正义?或许,这次一直隐藏在光环之后的萨瓦迪欧该站出来了。

    • ¥6.6 ¥28 折扣:2.4折
    • 影子中的女人
    •   ( 1257 条评论 )
    • (法)瓦肖 著,顾晓燕 译 /2009-04-01/ 新星出版社
    • 1940年,丘吉尔设立了一个新的情报组织“特别行动局”,简称SOE。其中一个分部负责监督法国的行动。1944年,为了确保盟军登陆成功,这个分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刚刚失去丈夫的露易丝,被哥哥带回法国参加SOE,接受的任务是救出落入敌手的一位英国地质学家——他手中拥有德军布置在诺曼底的防御工事图,几乎是盟军登陆的全部关键。 和露易丝共同作战的还有犯下杀人罪的妓女让娜、舞女兼德国军官旧情人苏西和爆破专家嘉艾尔。她们悄悄跳伞降落到诺曼底,和另一位行动组成员发报员、意大利的犹太人玛丽娅会合……她们终为了盟军的胜利牺牲了自己的爱情和生命。

    • ¥3.9 ¥18 折扣:2.2折
    • 孤独之酒
    •   ( 253 条评论 )
    • (法)内米洛夫斯基 著,黄旭颖 译 /2007-08-01/ 作家出版社
    • 埃莱娜一家十月革命后辗转来到巴黎定居,她父亲是个犹太商人:整天忙于生意;母亲贝拉是一位沙俄没落贵族小姐,与女儿感情疏远。埃菜娜从小生活在孤独之中,她对母亲从生疏到憎恨,心中暗暗打定主意,要让他们为此付出代价……

    • ¥8.2 ¥23 折扣:3.6折
    • 如此美丽
    •   ( 50 条评论 )
    • (法)苏利埃 著,董智弘陈雪丹 译 /2010-07-01/ 作家出版社
    • 本书讲述了那尤物向玛丽转过身来,就像知道玛丽在看她似的。她立即就和她的目光相遇,并给了她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诗意的微笑——就像是个亲吻。这给玛丽以强烈的震撼。她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手里还拿着两杯饮料的她顿时忘记了这地方的可悲,也回给那年轻女孩一个微笑,并慢慢地朝她走过去…… 玛丽是巴黎一家著名模特经纪公司的经理,频繁和公司老板到东欧物色新模特。一个百无聊赖的夜晚,她在汉堡的一个酒吧里遇了见做吧女的莱妮 冯斯塔德。从那一刻起,她预感到她发现了一个明星,一位将使所有西方高级时装设计师和名人杂志主编争夺得头破血流的仙女。玛丽被少女超凡的美丽和娇弱所征服,她要把她遮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哪怕是冒着迷失自我的风险…… 小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迷醉、冷酷而又神秘的世界,揭示了模特辉煌

    • ¥8.9 ¥25 折扣:3.6折
    • 象牙塔里的茶花女
    •   ( 119 条评论 )
    • (法)劳拉 著,时利和 译 /2012-08-01/ 作家出版社
    • 《象牙塔里的茶花女》是一部当代纪实性小说,约12万字,对法国大学生卖淫现象进行了真实的记录,具有十分深刻的学术价值。 书稿一波三折地向我们展示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女大学生如何来面对自己的学业,如何来面对自己的生活,描述了一个新鲜的年轻女性形象:有美好遥远的目标,清楚自己的优势,独立而坚强地面对困难;同时,她也难以抵御诱惑,因涉世未深而难免脆弱天真。劳拉是一个典型,她向读者袒露了她的全部,让读者随着文字与她共同体验了她的挣扎,触摸了一段人生。这部书稿让我们重新审视现实,从中发现和探讨社会的弊病。 书稿的后记是一篇名为《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卖淫》的学术论文。大学生卖淫的现象产生于当代,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而日益严峻。后记从社会学角度对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卖淫现象进行了剖析,是

    • ¥6.8 ¥25 折扣:2.7折
    • 德加的小舞女
    •   ( 259 条评论 )
    • 拜拉莫尔 著,韩沪麟 译 /2009-08-01/ 作家出版社
    • 玛丽·冯·哥泰姆出生在原籍比利时的一个贫苦家庭中,她的父亲是裁缝,母亲是洗衣妇。1861年,全家定居在巴黎。玛丽像她的两个姐妹一样进入了歌剧院,成了舞蹈班的年轻学员。她参加演出,又为艺术家摆造型,为家庭增添了不少收入。 她与德加不期而遇,后来成了艺术家富个性作品中的一个原型。她是如何成为艺术家的模特儿的呢?她与着迷于形体的德加之间究竟建立了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以致于使德加创造出世界上著名的一件雕塑作品呢? 这段佳话丰富多彩、悬念重重。作者米歇尔·拜拉莫尔在津津有味地讲述故事的同时,完美地再现出十九世纪下半叶的艺术天地,以及印象派艺术起源的背景。

    • ¥6.8 ¥25 折扣:2.7折
    • 贝克特选集1:世界与裤子
    •   ( 328 条评论 )
    • 萨缪尔·贝克特 /2006-04-01/ 湖南文艺出版社
    • 今年4月13日是世界著名作家贝克特诞辰100周年纪念,湖南文艺出版社推出了《贝克特选集》。全书共5卷,125万字,按年代收录了贝克特定居法国巴黎后所有用法文写作的作品,由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世界文学》主编余中先主译。 塞缪尔·贝克特因为“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而荣获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但在中国,很多人对他的了解只限于他的成名作《等待戈多》。 据悉,贝克特正式的文学生涯,是从小说创作和写诗开始的,其小说的数量也远远高于戏剧作品。从文学表现的角度来说,贝克特以表现内心世界的飘忽和细腻见长,小说作为一种个性化更强的形式,更适合贝克特。他用法语写就的小说三部曲《莫罗瓦》《马龙正在死去》和《无名者》打破传统,淡化情节人物,只有絮絮叨叨的内心独白。这种写法

    • ¥6.5 ¥22 折扣:3折
    • 银行家与鹦鹉
    •   ( 140 条评论 )
    • (法)菲力蒲·西米奥 /2008-07-01/ 作家出版社
    • 1776年7月4日美国宣布独立那天,一个被英国人追杀的法国船长逃命到了费城,在酒吧遇见了本杰明·富兰克林、约翰·亚当斯和托马斯·杰斐逊。30年后,他成了美国有钱的富人。作为一个大船东,他开展了从北美到中国的贸易,收购了美国银行,并资助了1812年对英战争。他见证了美国建国初期克服重重困难摆脱英国控制、完善宪法制度、建立坚挺的国家货币政策等一系列重要的历史进程。 这个叫杰拉德的法国人,大胆而执著,他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和独特的商业远见,积累了大量财富,战胜了无数敌人和嫉妒他仇视他的人,影响着美国的政局和金融,消灭了跨国集团的野心。然而,这个独眼的商业奇才相貌丑陋,*孤独,他的朋友也许就是那只老是命令人“干活了!”的鹦鹉。 这是一部小说,书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情节生动曲折。 这也是一部历

    • ¥8.7 ¥32 折扣:2.7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