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它和诗歌一样,同是中国古代文学最主要、最有特色的文体形式,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宏丽的文化宝库。本书收录王安石散文选集,以供广大读者借鉴欣赏。 精选王安石的多篇散文著作,比如《答司马谏议书》,以数百字的篇幅,针对司马光指责新法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事,严加剖驳,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措词得体,体现了作者刚毅果断和坚持原则的政治家风度。安石的政论文,不论长篇还是短制,结构都很谨严,主意超卓,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只用一二语,便可扫却他人数大段”(刘熙载《艺概.文概》),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伤仲永》等,评价人物,笔力劲健,文风峭刻,富有感情色彩,给人以显豁的新鲜觉。他还有一部分山水游记散文:《城陂院兴造记》,简洁明快而
如果说曾国藩是一个谜,那么《挺经》就是打开这个谜的一把钥匙。他一个如此神秘的人物,近百年来多少豪杰人物都对他顶礼膜拜。人的神秘可能来自本身经历的坎坷曲折,也可能来自其人的独行孤举,而最重要的是他的人格魅力。他潜心治学砺志,使他饮誉士林;他投笔从戎,奏陈时弊,敢于直面现实,赢得“中兴名臣”的美誉;也正是由于他顺应世界,首倡洋务,而为中国揭开了近代化的序幕…… 曾国藩的一生,凭借一个“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实,历尽劫波,以坚韧挺劲的无畏精神而成就了“天下之大功”。《挺经》是曾国藩吐尽毕生的心血于临终前写成的一部“压案之作”。 由于曾国藩没能完成他的这部《挺经》就告别了人世。该书的部分内容、篇章散见在《曾国藩杂著》及其弟子、幕僚的著述中。现在读者手中的《挺经》,是经
本书精选《幽梦影》部分原文,文白对照,并且还附有精心绘制的插图,与文字相辅相成,极具视觉美感。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到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本书从浩如烟海的卷帙中遴选出近百篇古今最美的传世散文,辑录成书。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 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 在体例编排上,本书通过“经典原文”、“作者简介”、“译文”、“精美赏析”等栏目,多角度解析名作,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我们也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读者登堂入室,管中窥豹,领略中国经典传世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及人生品位。
阴历七月中旬,暑假快将过完,他因在家乡住厌了,就利用了所剩无几的闲暇,来到上海。照例耽搁在他四弟行里。“老五昨天又来过了,向我要钱,我给了他十五块钱。据说前一会浦彖纱厂为了五卅事件,久不上工,他在领总工会的维持费呢。唉,可怜!兄弟晤面了没有多少时候,老四就报告幼弟老五的近况给他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