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川柳 是一种以老年人生活为题材的俳句作品,用自嘲的口吻描写幽默又心酸的真实老年生活。创作者虽然主体是老年人,但实际上不限年龄,来自各个年龄层的人都有。日本公益社团法人全国养老院协会从2001年开始,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川柳征集活动,至今累计已征集了20多万首作品。每首作品都用自嘲的口吻进行写作,同时在作品中融入时事热点和流行词汇,体现老年生活的丰富多样。例如 所谓怀旧歌曲/对我来说太新了/唱不来 孙子做实验/把我的假牙/跑了一整晚 得和亲家比一比/谁给孙子的/压岁钱多 等。这些自我调侃式的表达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老年人的豁达与开朗。
桑贝和音乐的不解之缘,可以从童年时代家里那台收音机说起,他通过电台发现了神奇的爵士乐,以及那些有趣至极的爵士乐手。即使父母吵得不可开交,他也觉得没有关系,因为在他想象的世界里,他成了爵士乐队的一员,走南闯北到处演出。他用音乐来抚慰自己敏感的心灵,来摆脱并不幸福的童年生活。 桑贝后成了漫画家,但音乐给了他无数的灵感。他如数家珍说起那些至爱的音乐家,德彪西、艾灵顿公爵、拉威尔 他回忆起次弹奏格什温的《爱人》,次发现神奇的唱片竟然可以把 整个乐队装下 ,次请《小淘气尼古拉》作者戈西尼上家里听歌。 本书收录了桑贝大量没有发表过的音乐主题的作品,并附有一篇长达三万字的访谈稿。这本书是桑贝对音乐的敬意。
《巴塞特的后纪事》(上、下册)是 巴塞特郡纪事 系列小说的后一部,本书以索姆斯先生丢失的一张支票作为主线,以两对年轻人的恋爱为副线,叙述1841年间在英国小城镇巴塞特郡发生的一桩民事纠纷。一位贫穷的牧师莫名其妙陷入一桩盗窃案,这本是小事一桩,特罗洛普却围绕这桩小事对当时英国社会的人生价值观做了一番细致入微的描绘。事情虽然很小,几位主角虽然也很普通,有的甚至身份低微,可作者正是以这样一种角度与风格来紧扣读者的心弦。这件小事紧贴作者所描述的英国社会,令任何读到它的人都仿佛置身其中,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人们只看到我的与众不同:一个十七岁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却戴上一顶学历的高帽,熠熠生辉。 只有我知道自己的真面目:我来自一个极少有人能想象的家庭。我的童年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那里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不上学,不就医,是父亲要我们坚持的忠诚与真理。父亲不允许我们拥有自己的声音,我们的意志是他眼中的恶魔。 哈佛大学,大学,哲学硕士,历史博士……我知道,像我这样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无知女孩,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应当感激涕零才对。但我丝毫提不起热情。 我曾怯懦、崩溃、自我怀疑,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 直到我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 那是教育给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无限可能。
在浅间山山麓,建筑师中村好文一砖一瓦,打造了一座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的小屋。《去山里盖座小屋吧》是小屋建设和小屋生活的全纪录。 小屋不大,14坪,但精巧的设计能容纳15人度假。小屋很简朴,没有连接任何线路和管道,但巧妙实现了自主供水和发电。没有水管,就高高架起威士忌酒桶,收集屋顶滴落的雨水;没有电网,就让太阳能电池吸饱山间的阳光,让风车迎风旋转。 香草在小屋周围蓬勃生长,农田里放养的土豆和南瓜大丰收;使用沉甸甸的陶炉和炭火,亲手制作散发着烟熏味的火腿;用柴火烧水,眺望着远处的八岳山,轻松地泡个澡……去山里盖座小屋吧,远离被各种线路管道包围,一停水停电就让人手足无措的文明社会。踏实地生活在大地上,拾回消失已久的生存智慧。
“对布拉格的精神和面貌具影响力的不是自由,而是不自由,是生活的奴役,是许多耻辱的失败和野蛮的军事占领。世纪之交的布拉格已不再存在,那些记得这个时期的人也不再存在。犹太人被杀害,德国人被流放,许多人物被驱逐后散居在世界各地,小店铺和咖啡馆关闭:这就是布拉格带给新世纪的遗产。 如果布拉格还仍然存在,还没有失去它的魅力或美,那是因为它非常结实,像它的人民一样,一直坚持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 《布拉格精神(简体中文完整版)》是捷克作家伊凡 克里玛著名评论集,收录了他为《格兰塔》写作却无法在捷克发表的文章,以及90年代在国际文学会议上的演讲内容,首次出版即为英文版。作品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克里玛在集中营度过的童年,对捷克历史上几个重要转折点的评论,以及1968、1989年前后社会环境与思想上的变
《地狱之夜》给人一种混乱和绝望的印象。是因为那许多互不连贯的句子和呼喊号叫。既有对真实的确认又有幻像虚影。要控制生命、生活的梦幻和由生存逃出的梦幻。还有撒旦冷笑的声音。但主导思想是:自幼即被加之于己的原罪的观念,这是罪恶的根源。所以说“地狱伤不到异教之人。”最后,承认失败,只有回到卑劣下流一途。“是火焰,火焰卷着罪人升腾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