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世思想研究》收入六篇论文,四篇讲朱子学,两篇论阳明学。该书的研究特点在于使用西方哲学的概念、体系和手法来研究朱子学和阳明学,认为中国古代那些语录式的著作、特别是朱子和王阳明的著作中有某种逻辑体系,用西方哲学史手法研究中国思想史基本的方法,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去寻找这个逻辑联系,这样的研究手法在日本当时的中国哲学史学界尚属首次。其次是指出了阳明学和朱子学之间的必然联系。特别是安田认识到了阳明学和朱子学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为学的方法,提出了朱子是 自下而上 的主观演绎法,阳明学是 自上而下的方法 的客观演绎法。
《 通书 》是周敦颐读《 易经 》的心得。在学习易经的过程中,他将自己的读书心得写了短短四十章,不足三千字,但是从宇宙万物的起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这里都有,可说是将形而上和形而下结合得极好。他以他的境界,出入于 儒释道 三教,把儒释道的智慧通过《 易经 》的读书心得凝结在一起。 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然而他现存的哲学著作只有二百多字的《太极图书说》和不足三千字的《通书》,《通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通书》本身的价值已经介绍得很清楚,而《通书九讲》是冯学成给学生授课的讲义,他将《通书》的智慧和禅学的知识以及自身的经历糅合在一起,结合社会现实,贡献了一部冯氏通书讲记。他认为《通书》可以优化我们的智慧,美化我们的道德,强化我们的力量,帮助我们料理自己的心性,从而更好
《国学茶座》的创刊目标是 普及国学知识,发表国学新见,培育国学新人 。基于这样的目标,该杂志的读者以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青年教师为主,同时,从事国学相关工作如编辑、图书馆、企业文化教育、对外汉语教育(孔子学院)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以及一般国学爱好者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该杂志既注重知识的介绍,又注重探幽抉微,阐发新见。典籍之流传,学问之演变,人物传记,史事本末,诗文品藻,文字训释,均所提倡。总以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是所宗尚。
《于丹:重温古诗词》和于丹一起,重温古诗词,回归自在大人生。《于丹:重温古诗词》延续于丹老师的独特风格,通俗、易懂、妙语连珠且能激起读者共鸣。让读者重温中国传统文学和古典哲学的精髓所在,找回心灵深处的宁静之美。 诗歌蕴藏着人类文明中最深刻的秘密,于丹老师以代表性的中国古诗词为线索,结合当代中国人生存现状及精神世界,以其独特的人文风格对中国古诗词意象、风骨、内涵、感悟进行鉴赏解读。以“明月”、“清风”等古诗词常见意象为线索,导向人生大境界的感悟与情怀。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大唐情怀:唐代诗人的逸闻趣事》从历史典籍中将唐代诗人们的人生传奇、逸闻趣事以及一些千古诗句的来由等捡拾于一处、连缀成一体,还根据故事情节配以精美的图片,多角度地体现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唐代诗人所处时代的独特风韵!
施耐庵著的《水浒传》是中国文学目前部白话章回体小说,开创了中国白话文长篇小说的先河。它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由明代施耐庵在此基础上加工、整理,创作成书。 小说主要写了北宋末年政治动荡,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