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空白的纸,不知该从何下笔吗? 你很想画超出界线以外,但又不敢这么做吗? 如何才能大胆自由发挥创意? 本书颠覆一般传统书籍的格式,每页以不同的指示文字及插图,引导读者突破书本的局限,随时随地放肆涂写、画,创作个人化作品。 在页面上藏一个秘密、剪下来穿在身上、让书漂起来、收集各种数字、以书记录时间、滴上泥巴、带书去散步、用线把某页填满、拓印叶子、收集姓名/梦、盖手印、记录天上飞的鸟儿 作者希望借由这些大部分人从来不会对书做的事,让读者亲身体验发想创意的过程,鼓励读者以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找到新的方式发挥想象力,真正享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而借由一些看似 破坏 的动作,作者也鼓励读者进行创意大探索,突破自我,走出框架,无拘无束大胆勇敢尝试,体验生命的各种可能性。现在,无论你走到哪,
本书分为“用笔”“用墨”“布置”等几个篇章讲解绘画方式,全是潘天寿的经验之谈。该书内容无思想性、政治性问题,框架结构合理、科学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是读者了解潘天寿及其作品的重要材料。
《生死的艺术对话:雕塑大师杨英风VS米开郎基罗和毕加索》包括十三部分内容,作者用无比景仰的笔触,结合对杨英风大师众多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论,详细介绍了景观雕塑大师——杨英风,对艺术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生。
《西方美术简史》作者亨德里克·房龙,艺术是人类与身俱来的天性,因此,欣赏艺术就成为每一个人的天赋权利,房龙这个只有短短3万字的美术简史是在写过很厚很大的《艺术》之后写下的是长久的思考与写作之后思想精华的沉淀。以其独具的慧眼卓识,讲述了自洞穴艺术以降,直至近代实验美术,西方美术走过的摇曳多姿、精彩纷呈的历史。数百位大师的旷世杰作,以及细腻精到的文字解述,都在帮助我们重申这种,被我们久已遗忘,或从未意识到的天赋权利力图在最短的时间里,成就一个较为深刻的艺术鉴赏者。
杨先让是先行者,这首先体现在他对中国民间艺术的梳理上。在 20 世纪 80 年代, 文革 刚刚结束的时候,他偶然进入了民间美术领域,从此便与民间美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更是在社会对中国民间文化尚没有清醒认识的时候,他用了四年的时间,前后十四次踏上了黄河沿岸考察民间艺术之旅。 在《梦底波涛》中,可以读到他对其他同行者的提携,以及对民间艺术家的传扬,尤其是他写的《美洲札记》,不只介绍美洲的民间艺术,更重要的是与中国的民间艺术进行比较,借此阐明对研究中国自己的民间艺术应具有的态度和应站的高度。 今天,在民间艺术逐渐凋零的时候,杨先让老师上个世纪 80 年代对人类艺术的起源及民间艺术所进行的梳理与探讨,是有极大启示意义的。
《艺术趣味》内容包括对于全国美展的希望、从梅花说到美、从梅花说到艺术、艺术鉴赏的态度、新艺术、为什么学图画、美与同情、绘画之用、儿童画。
平面构成是指将不同或相同形态的几个单元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构成对象的主要形态,包括自然形态、几何形态和抽象形态。平面构成探讨的是二维空间的视觉表现形式,及在设计中感受出的体验着设计所追求及最终表达的功能性和审美性。平面构成总可以以其特有的视觉形态和构成方式带给人们一种特殊的视觉美感。在平面构成的创作过程中,始终是理性伴随着感性的富于社会发展及审美趋势的设计形式。在现代社会中,平面构成作为设计基础,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时装设计、舞台美术、视觉传递等领域。现代设计教育应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方法,拓展学生创作视野和丰富创作方法,以使其适应社会的需求,并能够在未来的设计中获得可持续的发展,甚至成为设计潮流的新一代设计人才。 本书共分五章,分别对平面构成的
达利,西班牙画家。超现实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爱用极为写实的手法组合极为荒诞的意境,在一个画面里容纳引发相关联想的多种形象。他说,绘画是具体的非理性和想象世界的手工彩色照片。它以谵妄联想和解释的批判的和有秩序的具体表现为基础。他那蓬起的一缕头发和高翘的两撇胡子成为他独特的形象标徽。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漫画家、散文家和艺术教育家。一八九八年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本名丰润,号子恺。早年曾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21年初东渡日本游学,同年底回国。此后在浙江、上海、重庆等地从事美术和音乐教学。同时进行绘画、文学创作和文学、艺术方面的编译工作。其一生著述甚丰,共有作品一百五十多种。 《艺术漫谈》于1936年10月由上海人间书屋初版。作者用明白如话的文字与青年谈艺术,于素朴与隽永的散文笔法中蕴涵哲理,从而让学生们对艺术的方方面面有所了解。这些文章,在作者结集出版之前,大多曾发表在1935年和1936年的《申报》上,也有发表在当时的《中学生》、《浙江青年》、《新中华》、《论语》、《宇宙风》、《文学》等刊物上的。
本书是中国台湾作家彭怡平的艺术评论文集,全书分电影艺术、摄影艺术和戏剧艺术评论三个部分。以视觉艺术为骨干,尝试于艺术中挹注更多不同领域间的对话,交互影响的思考,以及不同的艺术形式与文化间相互碰撞交融以后所产生的各种面貌;它既是当代的,又是传统的;既是不断挑战过去的实验创新,也是回归传统的恬静自适。 作者长期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评论工作,游历世界各地。本书正是作者十多年艺术旅途中拨开浮华世界表象,致力于追求内心那道神秘风景的溯本追源之旅。在本书中,作者不仅谈及视觉艺术 电影,更将电影与不同类型的视觉艺术,如绘画、摄影、表演艺术等相结合,并旁及戏剧、音乐、传统戏曲、世界文化、哲学、文学与历史等主题的探索。可以说,"彭怡平艺术笔记"不仅是作者个人多年浸淫与艺术领域、苦心钻研以后
《我是岛里人》以作者的成长以及家族的变迁为主线,写他的家族、亲朋、师长、故乡等一些人与事。在杨先让饱含热情的文字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家国情怀,这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底色,更是那一代人锲而不舍的生命追问。杨先让是新中国*代的艺术家,他对家族的记录,就是对时代的记录,其中的人与物如同他的版画一般,以他情感浓厚的笔触展示给时代。
全彩印图文并茂,收武艺、尹齐、张桂林等十多位画家有关装置雕塑、现代派创作、先锋摄影、前卫艺术等艺术创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