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含:《控笔训练》《高效练习49法》《符号化练字》《连笔符号口诀》《一行美文》《你的名字2册》 行书控笔训练:以线条连写为主,相比楷书的线条,不只是单一的简单线条练习,而是更强调连写,旨在练习书写的连贯性。另我们的控笔线条和符号相联系,内容安排合理,过渡自然。 高效练习49法:运用49个口诀,快速调整字体结构,直观易懂,高效写出漂亮字。 符号化练字:书写提示 技法图示 练习,让复杂连笔变简单,画符号就能练行书! 连笔符号口诀:24个连笔部首简化行书,高效易学,写好更写快 另有练字打卡功能,有诗词美文,百家姓和常用姓名实战练字。另配视频教学,高效练字。
在中国书法艺术中,楷书虽出现较晚,却是正式、规范、通行的书体。故现代人学习书法,大多从楷书入手。 中国书法之美 第三卷 楷书卷,从历代书法大家的楷书代表作中精选出11件神品,如 正书之祖 《荐季直表》, 楷书典范 《黄庭经》, 小楷之宗 《洛神赋十三行》,等等,并邀请11位书法专家从技法、心法与精神三个层面,一对一讲述钟繇的幽深无际,王羲之的怡怿虚无,王献之的逸气纵横,欧阳询的险绝刻劲,虞世南的圆融遒逸,褚遂良的婉媚遒逸,颜真卿的刚正博大,柳公权的清刚骨立,赵孟頫的端庄典雅,文徵明的清新秀逸,何绍基的圆浑沉厚,尽现楷书的点画之美与意韵之美,帮助读者读懂藏在其间的方正平直、法度庄严的中国美学精神,在喧嚣浮躁的现实世界中,于一笔一画间,通法、知美、悟道,进而定静生慧、滋养性灵。
在中国书法艺术中,行书因其灵活多变、法无定法,自汉代产生后,便很快超越其他书体为更多人所使用,历代大书法家无不以行书见长。为此, 中国书法之美 系列第四卷 行书卷,从历代大书法家的行书代表作中精选出10件神品,如 天下行书 王羲之的《兰亭序》, 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开创尚意书风典范的苏轼《寒食帖》,等等,并邀请10位书法专家从技法、心法与精神三个层面,一对一解读王羲之的自然天成,颜真卿的天真率性,苏轼的写意理性,米芾的洒脱自如,黄庭坚的劲秀妍媚,赵孟頫的六体兼能,文徵明的儒雅端庄,董其昌的稳健精致,王铎的浓墨淋漓,傅山的跌宕多姿,尽现行书的点画之美与意韵之美,帮助读者读懂藏于字间的兼容并包与动静相生的中国美学精神,在喧嚣浮躁的现实世界中,于一笔一画间,通法、知美、悟道,进
在中国书法艺术中,篆书是古老的书体,是现代中国人了解上古社会文化,了解先民是如何在书写中一步步创立 美 的原则的活化石。 中国书法之美 系列卷 篆书,从殷商至清代的篆书作品中精选出13件名品,如代表中国书法源头的殷商甲骨文, 晚清四大国宝 中的毛公鼎铭文和散氏盘铭文,见证大篆向小篆过渡的石鼓文,等等,并邀请13位书法专家从技法、心法与精神三个层面,一对一讲述殷商甲骨文的质朴天然,毛公鼎铭文的雍穆浑朴,散氏盘铭文的率意散漫,中山王器铭文的精劲奇丽,楚金文的瑰丽烂漫,石鼓文的字画高古,峄山碑的沉稳淡泊,秦权量诏铭的随意天成,袁安碑与袁敞碑的舒展宽博,李阳冰的精劲圆畅,邓石如的雄奇朴厚,吴让之的翩翩多姿,赵之谦的妙趣横生。尽现篆书的曲线之美与意韵之美,帮助读者读懂藏在字间的和谐自然、均衡有序的
东汉许慎所撰《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部按照六书理论分析字形、说解字意的字典。本书以清同治十二年陈昌之刻本为底本影印。陈本是依据孙星衍覆刊宋刻大徐本而刻,保留了宋本的旧貌。岳麓书社在出版此类古籍方面是相当的,为保留原貌,本书在校勘时对书中脱、漏、衍、误字均未作改动。 《说文解字》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成果,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特别是《说文》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对理解古书上的词义更有帮助。此书保存了研究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材料,是我们整理我国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的阶梯。《说文》包括各种含义的字的解释,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等。 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针对新生代读者,他们基本没有接触过竖
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学习方法的多样性选择,使“集字字帖”在当今书法学习过程中起到越来越明显的作用。这些具各类书体、各派书家风貌的集字帖,使学书者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临摹和创作的乐趣,因此,“集字字帖”广受书法爱好者和教师的欢迎。 我社继出版以楷、隶书体为主的《中国古诗集字字帖》辑后,现又推出集行、草、魏碑、汉简等书体的“集字古诗”第二辑共八种。此套字帖注重对原碑帖风貌或书家风格的气质把握,在碑版翻成墨迹、点画边缘修整、部首间架拼组等细节方面力求妥帖自然,恰到好处,同时对每副对联的体势呼应、章法布局等也尽可能做到统一中有变化,力求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书参考。
本书是书法史个案研究,通过对康有为仕进的考索来管窥其碑学转向的内在理路。通过对政治与学术活动的社会学考察,探讨一个艺术家,在社会的变迁中,是如何规训其艺术风格和观念的;在社会与风格的抵牾和互动中,艺术风格和观念又是如何演进的。
“中国书法培训教程”系列图书是来自教学第一线的书法名家精心编写的一套通俗、实用、由浅入深的入门级书法教科书。它适合各中、小学的教学使用,也是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入门向导。自2004年出版以来,本系列丛书广受好评,已成为学习书法的图书。针对广大书法爱好者的需求,我社决定进行再版,同时将继续巩固和拓展这一系列,打造其成为书法教学的优秀品牌。
《现代书法家批评》一书共涉及60位现代书法史上有影响的书家。这些书家在时代上分属两代。一代是民国第二代书家;一代为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书家。从书史立场而言,民国第二代书家,他们的创作成熟期大都在20世纪50-90年代;其书史地位已基本获得定评;而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书家,他们还正处在艺术创作的发展期,尚有待历史的检验。对现代书法史上有影响的书家进行系统的评论,对我来说不啻是一种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是精神上的,也是学术上的。因为书法批语不能光靠胆量,更需要学识,也就是古人说的,史有三才:胆、学、识。我为自己设置的批语目标是:不托空言,言必有据,力求从文化—审美的角度来观照每一位书家的创作,对其书史地位和历史局限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而不是以一己好恶、随意臧否。
怀素以狂草名世,初学欧阳询,得韦陟赏识,后随邬彤学草书,受张旭私训,又经颜真卿启悟,书法与张旭其名,世人以“颠张醉素”并称二者,可见其草书成就之高。《小草千字文》,绢本墨迹,计八十四行, 一千零四十五字。因在其传世墨迹中极为珍贵,有“一字一金”之誉,又名《千金帖》。此卷为其暮年所书,古雅平淡,苍劲浑朴,与其早期的《自叙帖》风格截然不同,无论结构、线条都给人以人书俱老的美感享受。怀素在《论书帖》中曾言:“藏真自风废,近来已四岁。近蒙薄感,亦所为其颠逸,全胜往年。”加之暮年心境平和,表现于卷中,则落笔饱满、使转自如、字距疎朗、不露锋芒、虚灵高古、平淡清远,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空灵境界。
同州圣教序碑,褚遂良所书《雁塔圣教序》之绝早翻刻版。据传褚遂良所书曾同时刻为二碑,一在玄奘法师译经的慈恩寺,一在同州,其实后者是前者的翻刻。碑题"大唐三藏圣教序",同州《大唐三藏圣教序》原石存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为慈恩寺大雁塔下褚遂良所书《雁塔圣教序》的"双胞胎"。根据碑刻痕迹,应为后者之翻刻版,内容与其一致,由于摹拓较少,所以刀口更为清晰。本书是将顾随临写的《同州圣教序碑》与拓本对照印刷形成一个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