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含:《控笔训练》《高效练习49法》《符号化练字》《连笔符号口诀》《一行美文》《你的名字2册》 行书控笔训练:以线条连写为主,相比楷书的线条,不只是单一的简单线条练习,而是更强调连写,旨在练习书写的连贯性。另我们的控笔线条和符号相联系,内容安排合理,过渡自然。 高效练习49法:运用49个口诀,快速调整字体结构,直观易懂,高效写出漂亮字。 符号化练字:书写提示 技法图示 练习,让复杂连笔变简单,画符号就能练行书! 连笔符号口诀:24个连笔部首简化行书,高效易学,写好更写快 另有练字打卡功能,有诗词美文,百家姓和常用姓名实战练字。另配视频教学,高效练字。
在中国书法艺术中,行书因其灵活多变、法无定法,自汉代产生后,便很快超越其他书体为更多人所使用,历代大书法家无不以行书见长。为此, 中国书法之美 系列第四卷 行书卷,从历代大书法家的行书代表作中精选出10件神品,如 天下行书 王羲之的《兰亭序》, 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开创尚意书风典范的苏轼《寒食帖》,等等,并邀请10位书法专家从技法、心法与精神三个层面,一对一解读王羲之的自然天成,颜真卿的天真率性,苏轼的写意理性,米芾的洒脱自如,黄庭坚的劲秀妍媚,赵孟頫的六体兼能,文徵明的儒雅端庄,董其昌的稳健精致,王铎的浓墨淋漓,傅山的跌宕多姿,尽现行书的点画之美与意韵之美,帮助读者读懂藏于字间的兼容并包与动静相生的中国美学精神,在喧嚣浮躁的现实世界中,于一笔一画间,通法、知美、悟道,进
在中国书法艺术中,楷书虽出现较晚,却是正式、规范、通行的书体。故现代人学习书法,大多从楷书入手。 中国书法之美 第三卷 楷书卷,从历代书法大家的楷书代表作中精选出11件神品,如 正书之祖 《荐季直表》, 楷书典范 《黄庭经》, 小楷之宗 《洛神赋十三行》,等等,并邀请11位书法专家从技法、心法与精神三个层面,一对一讲述钟繇的幽深无际,王羲之的怡怿虚无,王献之的逸气纵横,欧阳询的险绝刻劲,虞世南的圆融遒逸,褚遂良的婉媚遒逸,颜真卿的刚正博大,柳公权的清刚骨立,赵孟頫的端庄典雅,文徵明的清新秀逸,何绍基的圆浑沉厚,尽现楷书的点画之美与意韵之美,帮助读者读懂藏在其间的方正平直、法度庄严的中国美学精神,在喧嚣浮躁的现实世界中,于一笔一画间,通法、知美、悟道,进而定静生慧、滋养性灵。
在中国书法艺术中,篆书是古老的书体,是现代中国人了解上古社会文化,了解先民是如何在书写中一步步创立 美 的原则的活化石。 中国书法之美 系列卷 篆书,从殷商至清代的篆书作品中精选出13件名品,如代表中国书法源头的殷商甲骨文, 晚清四大国宝 中的毛公鼎铭文和散氏盘铭文,见证大篆向小篆过渡的石鼓文,等等,并邀请13位书法专家从技法、心法与精神三个层面,一对一讲述殷商甲骨文的质朴天然,毛公鼎铭文的雍穆浑朴,散氏盘铭文的率意散漫,中山王器铭文的精劲奇丽,楚金文的瑰丽烂漫,石鼓文的字画高古,峄山碑的沉稳淡泊,秦权量诏铭的随意天成,袁安碑与袁敞碑的舒展宽博,李阳冰的精劲圆畅,邓石如的雄奇朴厚,吴让之的翩翩多姿,赵之谦的妙趣横生。尽现篆书的曲线之美与意韵之美,帮助读者读懂藏在字间的和谐自然、均衡有序的
《现代书法家批评》一书共涉及60位现代书法史上有影响的书家。这些书家在时代上分属两代。一代是民国第二代书家;一代为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书家。从书史立场而言,民国第二代书家,他们的创作成熟期大都在20世纪50-90年代;其书史地位已基本获得定评;而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书家,他们还正处在艺术创作的发展期,尚有待历史的检验。对现代书法史上有影响的书家进行系统的评论,对我来说不啻是一种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是精神上的,也是学术上的。因为书法批语不能光靠胆量,更需要学识,也就是古人说的,史有三才:胆、学、识。我为自己设置的批语目标是:不托空言,言必有据,力求从文化—审美的角度来观照每一位书家的创作,对其书史地位和历史局限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而不是以一己好恶、随意臧否。
这是一本由书画家、书法教授写给普通读者的书法欣赏入门书。书中没有晦涩的理论,我们大可以一颗顽童的心在笔墨纸砚之间旅行。字体与文化有什么关系?什么是中国纸的“人情味”?中国书法如何影响了西方艺术家?初学者应该注意什么?在哪里能亲眼看到的书法真迹?……作者李萧锟用他轻快而不失典雅的笔调,为你解读中国书法的妙处。 这本书分为三部分:先是“历史篇”,它带我们从一篇甲骨追溯书法艺术的源头,重访的书法作品,快速理清几千年的书法史;其后是“运用篇”,谈谈文房四宝、手腕的运用、书写的“韵律”,切中要害地点拨初学者入门与进阶;然后是“旅游篇”,介绍各地的书法名胜,带我们前往名山大川,近距离欣赏书法真迹。 《中国书法之旅》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带你徜徉于书法的灵动、秀逸、端庄与豪迈,用美的甘泉涤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人,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 《林则徐翰墨(增订本)》所收集的林公书法,以福州林则徐纪念馆珍藏的精品为主,包括对联、条幅、屏条、扇页、诗稿、信札、书稿等。品赏这些翰墨,可以从林公书法之隽美中得型早受,可以加深对他思想感情、品德风范的了解,可以从遗墨自身的内容中领略作者在风云变幻的世事中得出的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学习方法的多样性选择,使“集字字帖”在当今书法学习过程中起到越来越明显的作用。这些具各类书体、各派书家风貌的集字帖,使学书者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临摹和创作的乐趣,因此,“集字字帖”广受书法爱好者和教师的欢迎。 我社继出版以楷、隶书体为主的《中国古诗集字字帖》辑后,现又推出集行、草、魏碑、汉简等书体的“集字古诗”第二辑共八种。此套字帖注重对原碑帖风貌或书家风格的气质把握,在碑版翻成墨迹、点画边缘修整、部首间架拼组等细节方面力求妥帖自然,恰到好处,同时对每副对联的体势呼应、章法布局等也尽可能做到统一中有变化,力求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书参考。
同州圣教序碑,褚遂良所书《雁塔圣教序》之绝早翻刻版。据传褚遂良所书曾同时刻为二碑,一在玄奘法师译经的慈恩寺,一在同州,其实后者是前者的翻刻。碑题"大唐三藏圣教序",同州《大唐三藏圣教序》原石存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为慈恩寺大雁塔下褚遂良所书《雁塔圣教序》的"双胞胎"。根据碑刻痕迹,应为后者之翻刻版,内容与其一致,由于摹拓较少,所以刀口更为清晰。本书是将顾随临写的《同州圣教序碑》与拓本对照印刷形成一个跨页。
同州圣教序碑,褚遂良所书《雁塔圣教序》之绝早翻刻版。据传褚遂良所书曾同时刻为二碑,一在玄奘法师译经的慈恩寺,一在同州,其实后者是前者的翻刻。碑题"大唐三藏圣教序",同州《大唐三藏圣教序》原石存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为慈恩寺大雁塔下褚遂良所书《雁塔圣教序》的"双胞胎"。根据碑刻痕迹,应为后者之翻刻版,内容与其一致,由于摹拓较少,所以刀口更为清晰。本书是将顾随临写的《同州圣教序碑》与拓本对照印刷形成一个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