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西文书法的艺术》内容:亲爱的广大中国读者,在《DK·西文书法的艺术》中我很荣幸地向你们介绍拥有超过两千年历史的西文书法艺术中一系列的书写体。作为一个西方人,我了解到在中国,书法和书法家是被高度尊重的。我也试图探究,以拉丁文为基础的西文书法和中文书法之间根本性的不同。对于我来说,答案或许可以归结为:在中文书法中,一个字或几个字中蕴藏着的精微手法与笔法,就足以传达出一系列丰富的思想情感。而使用拉丁字母书写时,平衡感源自对于不同字母风格的选择;字母与字母之间相互的关系;单词与单词之间的位置;以及它们在页面中的组合关系。我希望《DK·西文书法的艺术》能帮助中国读者更好地理解与应用这些西文书法中基本的理念。
《帖学十讲》详细介绍了帖这种文字的起源、释名、分类、功用、沿革、赏评的情形。
中国文字,首重认认,次重书写。然历观自古迄今各家字体,浩如烟海,即就正,草,篆类言之亦各不同。凡历朝有名书白家,无虑千百人。凡自成一家者、咸人各一阻,如颜,柳、欧、苏、黄,米、董、赵各家之书法,都各有专长,笔緻不同,精神迥里,足以代表其个性。各人之点划与结构,使后世一望而知出于某某人之手笔,斯为中国文字上不可磨灭之精神。
王家新编著的《白蕉讲授书法》系“大师私淑坊”丛书之一。“私淑”作为师承前贤、绍述学识的一种方式,在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于书法一门,“私淑”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书法的沿革、兴衰,亲授和私淑这两种传习方式,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进而形成了独具内蕴的传统,甚至被视为一种精神上的尊崇。这种尊崇一直延续到现代,以沈尹默等人的深入实践和理论发扬得到了进一步彰显,以白蕉的自我标榜宣示了“私淑”书学精神的现代延续。这期间,还有沙孟海、林散之、启功等一批现代卓有成就的书法名家,担负起历史的责任,他们在汲取前代营养时更不忘传统的脉络,或取碑刻金石之韵,或举回归帖学之旗,结合个人的性情和睿智,不仅在技艺上刻苦探索,更在学术理论上勤奋耕耘。其中尤以沈尹默成就最为杰出,他最早开始
《中国国家画院精品书系:沈鹏捐赠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精品集》为中国国家画院精品书系中的一本,收录了当代书法大家沈鹏大师赠送给中国国家画院精品力作。沈鹏先生一生博览精研,邃于艺术理论,勤于艺术实践,从各种艺术门类中吸取养分,从而融会贯通,形于笔墨,发为吟咏,形成独特艺术风格。从本书所收录的这些作品可以看出沈鹏先生书法长行草,有强烈的时代风貌与个人风格,书体兼及隶、楷多种面貌。其行草书和隶书“刚柔相济,摇曳多姿”,以气势恢宏、点划精到、格调高逸、韵味深长而富有现代感,成为当今书坛代表性的书风典型。
中国的书法是文字的书写艺术,要研究书法必先了解文字的起源和构造。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可识文字,是书写或隽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亦有少许的记事文。 而今,甲骨文的书法艺术尚属草创期,诸家所书作品虽有工稳古雅之趣,但甲骨文中特有的苍朴古拙与方刚道峭之气,尚未表达出来。作者近年来对甲骨文书法作了一些探索,编成此册,抛砖引玉,以期同仁共进。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之一。在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书法作为文化交流的工具,既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又因其浓郁的东方情调而成为一门独放异彩的艺术,有着极高的欣赏价值。解放以来,百废俱兴,文化事业百花齐放,书法艺术的繁荣也到了一新的阶段,涌现出了一些较为实用的书写全权,如新魏碑体等。同时汉字快写也开始受重视。早在十多年前,就有学者、书法家、文字学家致力于研究汉字快写的问题。由于此事关系着成万上亿人提高书写速度的问题,因此,现代汉字快写法便应运而生。
本书所收入的华人德致白谦慎109封信,主要集中于1987—2000年之间。总体上看,信札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二人在书法与学术上的交流,包括书法取径与创新的讨论,书法史料的解释与辨析,书法研究方法与角度的交流等;二是沧浪书社的成立与发展,包括新社员的吸收,资金的募集与赞助,主要艺术与学术活动的设计与开展等;三是书法圈各方面的信息,包括展览、研讨会及其评选方式,社会资源的介入与书法的市场化,书法组织的权力角逐等,这些信息反映出一个时期较为完整的书法生态。阅读这些信札,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华人德、白谦慎这两位当代书坛代表人物在艺术与学术上的切磋。理解作为当代*重要的民间社团,沧浪书社十余年中大获成功的原因以及它后来的分化为何不可避免。 二十世纪的*后十五年,是书法发展*迅猛的时期,透过华人德的
本书为“馆藏国宝墨迹”系列丛书之一,精选馆藏底本,为四色精印,并延请专家释文。初唐时期,书家虞世南的外甥陆柬之以行书笔法书写了“文赋”。此卷流传有绪,元代赵孟頫评其不在欧、虞、褚、薛之下,揭傒斯评说陆书结体遒劲,有晋人书风。此卷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孙过庭《书谱》墨迹纸墨精好,神彩焕发,融合质朴与妍美书风,笔势纵横洒脱,浑然心手相忘,是草书艺术典范。本书是日本二玄社 新装版扩大法书选集 之一,针对初学者需求,自《书谱》卷首摘录一部分易于学习的字集锦成帖,适当放大,适合临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