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书法艺术中,行书因其灵活多变、法无定法,自汉代产生后,便很快超越其他书体为更多人所使用,历代大书法家无不以行书见长。为此, 中国书法之美 系列第四卷 行书卷,从历代大书法家的行书代表作中精选出10件神品,如 天下行书 王羲之的《兰亭序》, 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开创尚意书风典范的苏轼《寒食帖》,等等,并邀请10位书法专家从技法、心法与精神三个层面,一对一解读王羲之的自然天成,颜真卿的天真率性,苏轼的写意理性,米芾的洒脱自如,黄庭坚的劲秀妍媚,赵孟頫的六体兼能,文徵明的儒雅端庄,董其昌的稳健精致,王铎的浓墨淋漓,傅山的跌宕多姿,尽现行书的点画之美与意韵之美,帮助读者读懂藏于字间的兼容并包与动静相生的中国美学精神,在喧嚣浮躁的现实世界中,于一笔一画间,通法、知美、悟道,进
在中国书法艺术中,楷书虽出现较晚,却是正式、规范、通行的书体。故现代人学习书法,大多从楷书入手。 中国书法之美 第三卷 楷书卷,从历代书法大家的楷书代表作中精选出11件神品,如 正书之祖 《荐季直表》, 楷书典范 《黄庭经》, 小楷之宗 《洛神赋十三行》,等等,并邀请11位书法专家从技法、心法与精神三个层面,一对一讲述钟繇的幽深无际,王羲之的怡怿虚无,王献之的逸气纵横,欧阳询的险绝刻劲,虞世南的圆融遒逸,褚遂良的婉媚遒逸,颜真卿的刚正博大,柳公权的清刚骨立,赵孟頫的端庄典雅,文徵明的清新秀逸,何绍基的圆浑沉厚,尽现楷书的点画之美与意韵之美,帮助读者读懂藏在其间的方正平直、法度庄严的中国美学精神,在喧嚣浮躁的现实世界中,于一笔一画间,通法、知美、悟道,进而定静生慧、滋养性灵。
在中国书法艺术中,篆书是古老的书体,是现代中国人了解上古社会文化,了解先民是如何在书写中一步步创立 美 的原则的活化石。 中国书法之美 系列卷 篆书,从殷商至清代的篆书作品中精选出13件名品,如代表中国书法源头的殷商甲骨文, 晚清四大国宝 中的毛公鼎铭文和散氏盘铭文,见证大篆向小篆过渡的石鼓文,等等,并邀请13位书法专家从技法、心法与精神三个层面,一对一讲述殷商甲骨文的质朴天然,毛公鼎铭文的雍穆浑朴,散氏盘铭文的率意散漫,中山王器铭文的精劲奇丽,楚金文的瑰丽烂漫,石鼓文的字画高古,峄山碑的沉稳淡泊,秦权量诏铭的随意天成,袁安碑与袁敞碑的舒展宽博,李阳冰的精劲圆畅,邓石如的雄奇朴厚,吴让之的翩翩多姿,赵之谦的妙趣横生。尽现篆书的曲线之美与意韵之美,帮助读者读懂藏在字间的和谐自然、均衡有序的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作者和作品流传后世,了解这些宝贵的艺术遗产,不仅可以弘扬传统文化,也可以提高读者自身的审美情趣,还可以学习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为了使读者能在短时间内全面、系统、快捷地了解中国书法艺术,杨飞主编的《中国书法全集(全彩白金版)(精)》按年代概括时代风貌,分阶段介绍各个时期的特点与风尚。收录历朝历代书法的珍品精品,讲解文字凝练传神,一本书开拓你的艺术感觉空间。优化知识结构,提升个人艺术修养。
赵功瘦金体的特点是容宋徽宗赵佶书体之豪气,兼启功书体之秀气。细如钢针的笔画,轻落重收,筋骨转折,笔锋犀利,高度重视硬毫的弹性和提按动作,对字的结构适当加以夸张,收紧中宫,四外开张,赵功的瘦金体给人一种“放射性”楷书结字方法,让人享受汉字书法之美感。通篇观后,铁画银钩,力透纸背,内收外方,豪气灿然。结体内敛外拓,风格独特,字形提炼夸张,赵功的瘦金体己形成自己独特的形态。 因此,自古至今,瘦金体因其入门高难,习之枯烦,研者不多,成者更少。为达纯正,赵功苦钻于用笔及笔画、字体间架结构之研究,颇有建树。除此之外,其在行草上的风格,大有怀素飞狂之风,作品不久将整理面世,赵功为人厚重低调,广交朋友,字如其人,清彻、纯正,其唯愿以此书奉献社会,为弘扬赵宋文化,发展中华之书法事业而尽心尽力
楹联又称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它文辞精炼,对仗严谨,内容相连、音节和谐、平仄协调,读来铿锵上口;而在视觉形态上和书法艺术紧密结合,其书诸体皆备,章法布局上下相通,左右呼应,历史悠长久远。早在诗经、楚辞中,就有许多含有对偶因素的句子,到后来汉赋、骈文,更是修短取匀,奇偶相配。唐代律诗的兴起,其颔联颈联都有不少上佳的联句。到五代,据《宋史·世家·西蜀孟是》载:后蜀之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提桃符置寝门左右。”桃符便逐渐流行起来,直到宋代,仍被称为“桃符”,到明代初年,才开始产生春联一词。今天存世的楹联书法作品早上限仅到明代后期。到了清代,书联之风渐兴。早期书体尚为明代遗风,至康熙朝因皇帝喜好董其昌书法,董氏行云流水般的书体美感,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学董遂成时代风尚;到乾
人固善忘者也,平生曾见曾历者,岁久犹付忘河,况平生未见未历,仅获耳闻者乎?此时苟得旧时遗物而观玩之,则曾见曾历者如重见重历,而未见未历者如曾见曾历也。 余戊午岁年届而立始入华东师大,其初于吾校之前身茫无所知。久而始知有大夏、光华焉。而二庠之名士硕儒,其时犹有留任于吾校者,则亦尝或读其书、或见其人矣。而究以读之见之者为少,而未读未见者为多,以诸老或离或逝、文献或散或亡故也。以此引为深憾。 吾小友东台丁君小明,精鉴别,好收藏,世之有心人也。自入庠任职以来,即发愿蒐集吾校暨其前身文物。穷搜博採,不数年,所获甚可观也。近出其所藏景印成帙,题曰“大夏光华”,乃所藏华东师大学人翰墨暨校史文献也。详览所编,其所搜罗盖不限于光、大二庠,凡与吾校有关者靡不及之也。富矣兹编!得吾心、惬吾
这是一本由书画家、书法教授写给普通读者的书法欣赏入门书。书中没有晦涩的理论,我们大可以一颗顽童的心在笔墨纸砚之间旅行。字体与文化有什么关系?什么是中国纸的“人情味”?中国书法如何影响了西方艺术家?初学者应该注意什么?在哪里能亲眼看到的书法真迹?……作者李萧锟用他轻快而不失典雅的笔调,为你解读中国书法的妙处。 这本书分为三部分:先是“历史篇”,它带我们从一篇甲骨追溯书法艺术的源头,重访的书法作品,快速理清几千年的书法史;其后是“运用篇”,谈谈文房四宝、手腕的运用、书写的“韵律”,切中要害地点拨初学者入门与进阶;然后是“旅游篇”,介绍各地的书法名胜,带我们前往名山大川,近距离欣赏书法真迹。 《中国书法之旅》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带你徜徉于书法的灵动、秀逸、端庄与豪迈,用美的甘泉涤
《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由朱天曙主编
本书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于明诠对书法里面有意思的那点意思的文章结集,内容涉及书法心灵史与书家文人化、展览与展览体、书法的想法和写法,内容丰富,将书法中有意思的一个个小问题逐条拎出,讲解透彻,语言风趣易读,图文并茂地讲述了历来书法家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