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曾以“中国演剧学习实践斯氏体系讲略”为名刊行,此次系修订后的更名再版,主要进行了行文和结构的调整、对史实的审校。书中梳理了国内戏剧工作者自20世纪初学习、实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历程,指出了在此期间产生的误解及其成因,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斯氏体系的核心内涵。 书中使用的20 世纪50 年代苏联专家在中央戏剧学院教学的详尽记录,是斯氏嫡系传人从事教学实践的手资料,非常珍贵。作者在圣彼得堡国立戏剧学院访学时所见教学实践,印证了书中所提的斯氏体系的核心理论内涵;此后作者在多幕剧《打野鸭》《家》、“中日契诃夫《三姊妹》戏剧工作室”的导演表演教学与创作,则是对“体系”之主要创作方法的进一步实践与印证。
《歌剧长河(从达芙尼到图兰朵)》从歌剧诞生的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沿着意大利歌剧发展的历史,介绍意大利歌剧各个历史阶段的重要任务和重要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化运动、艺术思潮对歌剧的影响。不同于市场中现有关于歌剧类的鉴赏书籍,《歌剧长河(从达芙尼到图兰朵)》从文化的视野、历史发展的角度满足了广大音乐爱好者的需要。 音乐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世界的升华,而歌剧艺术无疑在众多艺术种类中拥有独特而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朋友意识到音乐在陶冶情操、增强气质、提升品位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这本浓缩了歌剧四百余年历史的《歌剧长河》正是为了满足广大音乐爱好者对于歌剧欣赏的需求而选编的。
影戏在我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种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口传身授的形式在民间流传。在它面前,时间仿佛凝固了,一种“借光显影”的特殊的戏剧艺术穿越古今,使人生的几十年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然而,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影戏已经呈现出严重濒危状态,如果再不进行抢救和保护,用不了多久,这一艺术形式就会消失。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以“中国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为课题,在前辈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广泛进行文献搜集和田野调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我国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全方位研究。以此编撰了《中国皮影戏的渊源与地域文化研究》一书,由康保成等著。
《事件》是挪威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易卜生在1882年完成的作品,易卜生在这部戏里讲述一位正直的医生斯多克芒发现家乡浴场水中含有传染病菌,他不顾市长和浴场主的威胁利诱,坚持改建浴场,并要在《人民先锋》报上发表文章,然而当权者却煽动民众,操纵“民主的”表决机器,宣布斯多克芒为“人民公敌”。 《事件》采用戏中戏的结构方式,就人类的居住环境正容易遭受破坏这一备受关注的现实问题,塑造了几位个性鲜明的在淮河边长大的大学生形象。他们暑假回到家乡时,目睹满目疮痍的淮水河,痛感家乡污染问题的严重,决心排演易卜生的《人民公敌》,以唤起家乡父老治理污染的觉悟。但是,他们遇到了《人民公敌》剧情中相似遭遇!周围的家人朋友在了解他们排演话剧的真正意图之后,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以种种方式进行阻挠!这群大学
《快板表演艺术》为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共分快板艺术概述、开场板击打规范、数来宝艺术技巧、快板艺术技巧、快板书艺术技巧、快板书的创作、经典作品学习等七大章节,分别从快板艺术发展历史、板诵类曲艺形式及其艺术规律、快板创作技巧等方面入手,对快板艺术进行了剖析与讲解。并且《快板表演艺术》配备资源,方便教与学。 在艺术理论方面,《快板表演艺术》注重真实性与科学性。通过广泛收集整理资料,梳理快板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并阐述其社会意义。 在学习指导方面,《快板表演艺术》注重实用性与高效性。通过直观的记述方法与明确的讲解分析,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快板艺术的表演与创作技巧。
《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近代编)(集)》是“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着集成近代编”之集,全书共收录了48编历代曲话,包括《警黄钟例言》《汇刻传剧序》《海国英雄记序言》《戏兰口》《围棋闯局跋》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秦腔音乐唱板浅释》一书着重对秦腔的唱腔、板式的结构、性能及起板、落板的规律作了一些分析,并言简意赅的介绍了肖炳从事演奏实践当中的点滴体会和学习心得,以及多年来汇集的有关资料。《秦腔音乐唱板浅释》一书的出版具有重要教学的意义。 这次再版我对原稿进行了精心校订与修正,知识部分也有增补,又将陕西民间弦索套曲《大莲香》《五更愁》收录进来,以供广大秦腔爱好者学习演唱和专业剧团研究参考。
《丑中见美的“丑婆儿”艺术》是地方传统文化类图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莱西秧歌表演中带领舞队跑画面的角色“丑婆儿”的表演方法,对于秧歌研究者和学习者而言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