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最初是由美国芝加哥的凯伯钢琴制造公司出版的,至今已印行二十余次。随着这本歌集的长期流传,在美国及其他英语国家妇孺皆知、家喻户晓。这些歌曲几址年来陆陆续续被翻译成中文,见诸多种报刊、歌本,但以完整形式译配成册尚属首次。 101 首歌曲中包含了广泛的题材,如爱国歌曲、传统名曲、大学歌曲、民歌改编曲、歌剧选曲等,大多用四声部形式,为合唱队提供了许多方便。原书为五线谱,中文版采用简谱四声部、英汉对照的形式,希望给读者提供更多的便利。 这些歌曲有的在一百多年前即已传到中国,近百年来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广泛传唱,很多人是通过这些歌曲初步接触了西方音乐,还有一些人由此走进音乐的殿堂。从这方面说,这本歌集堪称早年的音乐启蒙书之一。通过这些歌曲,我们得到的不仅是音乐,还可以从中了解许多英语国家
少年时的向往!!永远的爱慕!!绝美佳人!!心中的神!!她是华语乐坛永恒的文化符号,她的歌声涤荡着心灵的震撼,她那清亮甜美的声音恍如隔世,华语乐坛的歌声传奇——邓丽君!《邓丽君怀旧歌曲选:甜蜜蜜》伴随着我们长大,给我们更多的是轻松和平和。本书由陈丽梅编。
《橄榄古典音乐》系列丛书,是指向性古典音乐MOOK,以古典乐普及为核心,从生活方式的角度切入和展开,无论你有没有古典音乐背景,都能轻松欣赏古典音乐之美!每一期MOOK聚焦一个主题,如音乐会观赏指南、音乐家小传、乐器选购指南等等,深入浅出,为乐迷提供前沿、时尚、有趣和立体的古典音乐资讯与知识。 音乐会观赏指南 《橄榄古典音乐MOOK》第二期,主题为“音乐会观赏指南”,详细介绍9大音乐会类型、10个有趣的音乐会话题、10首热门音乐会曲目,还有音乐会礼仪ABC、购票指南,让陌生的听众从此爱上古典音乐会! 特辑·音乐会面面观 陈萨、韩斌、李峥、李政华、林达、钱世锦、任小珑、沈洋、沈媛、陶辛、吴淑婷、杨宁、张佳林等众多古典音乐人和乐评人联合撰稿,介绍了交响乐、歌剧、室内乐、独奏会、芭蕾、音乐剧、古乐、民乐、合
交响曲 《未完成》作品作于1822年,时值舒伯特25岁,但直到43年后乐谱才被发现,并于1865年首次公演。本交响曲唯有第一、第二两乐章拥有完整的曲谱,第三乐章只有九小节改编为管弦乐曲,其它部分仍停留在钢琴曲谱的形态,第四乐章则连草稿都没有。但第一、第二两个乐章无论在形式上或感情处理上,都能搭配得天衣无缝,整个内容至此已表达得十分完整,再加任何诙谐曲乐章或终乐章,均有画蛇添足的感觉。所以,此曲在形式上虽然未完成,但实际上是完整无缺的,并因此而显得结构新颖,这恐怕是作者始料不及的。此曲不仅是舒伯特交响曲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浪漫音乐的一部绝世佳作。它抒发了作者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忧伤情绪充满了整个乐曲。透明清纯、优美丰富的旋律,不加装饰和声和音色,这种作曲手法非常新鲜,这是此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
巴赫 J·S·BACH(1685——1750)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十八世纪上半叶欧洲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他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由于他一生杰出的创作活动和对音乐艺术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在世界音乐史上,巴赫素有“音乐之父”的美称。他的作品是历代著名作曲家崇拜和学习的榜样。 巴赫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于德国的埃森纳赫城的一个音乐世家。大约从十六世纪开始,巴赫家族就已经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在这个家族所出的二十多代音乐家中,以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成就最高。巴赫的父亲是一名中提琴手,哥哥是风琴师。他早年丧父后,便在哥哥的指导下学习音乐。幼年的巴赫对音乐兴趣浓厚,学起音乐来异常刻苦,很快便掌握了风琴、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方法,同时也开始在作曲方面暂露锋芒。他在上中学时就开始广泛
暂时没有内容
《小奏鸣曲集》选自六位生活在欧洲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的钢琴家、教师、作曲家的作品。他们是克列门蒂(1752~1832)、库劳(1780~1832)、杜舍克(1760~1832),及海顿(1732~1809)、莫扎特(1756~1791)、贝多芬(1779~1827)几位大师的作品。这些小奏鸣曲是既动听、又有训练价值的初级钢琴教材,深受钢琴爱好者的欢迎,所以二百多年来经久不衰。为了达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并从初级阶段开始为学习古典音乐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董海珠老师对乐谱作了大量细致的注释,以帮助琴童们正确地看懂乐谱的符号和演奏。
蒂佩特的《科雷利主题复协奏幻想曲》是受爱丁堡音乐节协会之托为纪念科普利诞辰300周年而作,于1953年爱丁堡音乐节期间的8月29日首演于厄舍音乐厅。担任演奏的是英国BBC交响乐团,指挥为作曲家本人,小提琴独奏为玛丽亚·里德卡和约翰·格里克曼,大提琴独奏为当时乐团的首席大提琴彼德·莫斯坎特。 1953年的爱丁堡音乐节有一个特别节目,就是演奏小提琴和小提琴家族的音乐,其中几场音乐会的标题就是“小提琴的400年”。正如罗伯特·庞松比在音乐宣传手册中所写的那样,第一位完全理解这种乐器各种潜在表现力的作曲家就是科雷利。因此,演奏一首专为纪念他诞辰300周年而写的新作是再合适不过的。 《复协奏幻想曲》在结构上分为5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由主题和两个变奏构成;第二部分(从音型16开始)比较了“阴暗”与“光明”;第三部分(音
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作曲家。他生于维也纳一个音乐世家。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是维也纳舞蹈音乐的有名作曲家。他希望自己儿子成为银行职员,但小约翰·施特劳斯却喜爱音乐,自学了小提琴与作曲。1844年,十九岁的年轻作曲家已自组乐队,演奏自己作品,同父亲分庭抗礼。 1849年老约翰去世后,他便带领乐团在国内外旅行演出。1855-1865年、1867-1869年,施特劳斯定期到俄国演出。1867年,他在巴黎万国博览会演出中,结识了欧洲的一些著名文学艺术家。1872年,他到美国访问演出,盛况空前。音乐会在可容十万观众、二万演奏员的大厦中举行,并有一百名指挥为他当助手。 约翰·施特劳斯在创作与演出中渡过一生,于1899年在维也纳逝世,时年七十四岁。 约翰·施特劳斯共写有五百余首作品。其中大部分是舞曲音乐,包括圆舞曲、波尔卡、进行